雲南在抗戰中的任務

作者/譚家祿

 

資源豐富 四季如春

雲南位於我國西南部,雲嶺之南,故名稱「雲南」為古「滇」,省會昆明市,全省面積四十萬餘方公里,當時人口約為一千九百餘萬人,境內水力「資源豐富」,地勢位於雲貴高原和滇西縱谷、氣候「四季如春」,地扼西南國防要衝,南鄰越、遼,西接印、緬,種族復雜「夷漢雜居」,但在歷史上,遠在西漢元帝時代,聞名的大學問家孟孝琚,名璇,學行載於簡策,就出生於滇省昭通縣,現尚有其碑可辨。三國時代,諸葛武侯,五月渡瀘,深入不毛,目的是「思惟北征,宜先入南」。乃得確立蜀漢基業。明成祖承襲了諸葛武侯的戰略原則,先派沐晟平雲南,服交阯,方得以堅定北征之信念。滿清入關之後,先有吳三桂西據有雲南,繼有乾隆帝數番征緬,始確實的穩固了愛新覺羅王朝一統中國之根基。辛亥革命推翻滿清建立民國,雲南護國推翻帝制民國再建,凡此種種,在在都足以說明雲南這一個地區,攸關著國家興隆大計。

雲南山川壯麗,風物菁華,省區滇海、龍潭、石林、麗水、點蒼、洱海、雞足、雲山與東川紅銅,箇舊烏錫、大理花岡、普洱春茶,尤以許多歷史性的重大事件,足以史記可證。

滇緬公路 如期完成

當「七七事變」爆發時,以上海、長江方面為其所謂「警備區域」的日本海軍第三艦隊,正在台灣方面演習,籍口「事態惡化」,由長江到黃浦江排開艦艇三十艘以上,派遣部隊登陸,八月十三日上海攻防戰展開,也就是「全面抗戰」的開始,同月十四日是我中國空軍在上海上空首建戰功的「八一四空軍節」,不久日軍封鎖我整個大陸沿海,僅有雲南省對外主要交通幹線的「滇越鐵路」運輸軍火物資補給前線作戰。

雲南同胞在省政府的領導下,團結一致,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塋手萬能,發動民工,在一年之內又如期完成全長九百五十八公里的「滇緬公路」,支持長期抗戰,於是大後方的「西南運輸處」在宋子良處長的領導下,在雲南成立,滇籍緬僑梁金山(保山縣人),多次的愛國捐獻,僅汽車部份前後捐獻計達二千輛以上,筆老當時軍校畢業,分發在滇黔綏靖公署獨立第三大隊服務,擔負保山至永平兩縣滇緬公路段的護路工作,各站庫之軍品堆集如山,從未聞全線各站庫發生過遇外事件,滇緬公路每月有二萬噸軍需物資運入國內,擔負了全面抗戰軍品物資的運補工作,致使戰局得以穩定,爭取長期抗戰。

雲南健兒 出征抗日

民國二十六年七月抗戰軍興,雲南省政府主席龍雲,兼具黔綏靖公署主任,第三預備軍司令長官,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昆明行營主任等職,全面抗戰開始,同年八月奉中央令任盧漢為陸軍第六十軍軍長,常時即以滇軍基幹部隊之步兵第二旅長安思縛部,整編為陸軍一八二師任師長,步兵第三旅高蔭槐部,整編為陸軍一八三師任師長,步兵第九旅長張冲部,整編為一八四師任師長及軍直屬砲兵營、工兵營、警衛連、通訊兵連等單位,在同年秋天分別出征抗日,二十七年四月,六十軍參與台兒莊大會戰役英勇奮戰大捷,同年七月中央晉升六十軍長盧漢任第三十軍團司令,兼其第六十軍軍長,同月中央任命孫渡將軍為陸軍第五十八軍軍長,又以滇軍基幹部隊之步兵第一旅長劉正富部,整編為新十師任師長,步兵第五旅長魯道源部,整編為新十一師任師長,步兵第七旅長襲順壁部,整編為新十二師任師長,同編軍直屬單位,誓師出征抗日,歸三十軍團部指揮,先後參加武漢會戰大捷,長沙會戰、南昌戰役等之功績,陸軍第三十軍團奉令擴編第一集團軍總司令部,任龍雲為總司令。盧漢為副總司令、代總司令,在前線指揮作戰後升總司令,第一集團軍之兵源由滇省健兒補充,第一集團軍所屬之三個軍之第五十八軍軍長由魯道源升任、第六十軍軍長由安恩溥升任,新三軍軍長由張冲升任,繼續在前線作戰。

雲南健兒,凡年在二十歲之役男,均被征入新兵訓練營接受三個月之入伍期訓練後,撥編補充團隊繼續整訓幹部由中央軍校昆明第五分校分發學生及幹部擔任,整訓後補充第一集團軍兵力,滇省在主席龍雲領導下,全省人民,團結一致,全力擁護中央,支持長期抗戰,對大後方之「滇越鐵路」和「滇緬公路」運補工作,達成任務。

日軍南進 攻佔越南

民國二十八年二月十日,日軍台灣混成旅團與海軍陸戰隊,在其第三縱隊及飛機的支援下,突然在海南島的海口附近登陸佔領海南島,實施「南進政策」,先政佔「荷屬印尼」取得石油,橡膠等戰略物質的供給,六月十二日,日本又與泰國簽訂了「互相中立協定」,借道泰境北上進攻滇緬企圖,以截斷滇緬公路運輸補給線,同月十九日復對法國駐日大使安里提出抗議,禁止將武器、彈藥、汽油、卡車等物資經滇越鐵路輸往中國,二十四日又向英國要求封鎖滇緬公路三個月。八月一日,日本外相松岡洋右又向法國駐日大使安里提出:「日軍在越南過境及使用越南機場」的要求,安里當即表示反對,在此時期,日軍第五師團已集結於中越國境,藉口由廣西南寧假道越南撤退,同月二十六日終於在越南海防登陸,侵佔越南,不久又攻佔泰國首都曼谷,達成南進策略:「不攻重慶,先取滇越」,截斷我國對外交通之運補,迫我求和,實現其所謂:「東亞新秩序」,其真正之目的,不僅在以中國為其奴隸國,乃是要製造以日本為「盟主」的「大陸帝國」、「亞洲帝國」、進而「世界帝國」。

滇軍回滇 加強南防

日軍在海防登陸佔領越南,滇越鐵路河口至大樹塘段鐵路,我方主動破壞,自此滇省境內連日來遭受日空軍轟襲,省會昆明市數次遭受日機轟炸,尤以重慶方面,連日來不分畫夜遭受日機反覆空襲轟炸,同年九月滇黔綏靖公署步兵第三旅旅長旭部,在中秋節夜晚自昆明趕運蒙自,進駐金平屏邊擔任第一線防務,同月十七日英國首相邱吉爾,不顧日本的執拗要求,再度開放滇緬公路,於是西南動脈的滇緬公路被封鎖三個月整,又開始輸血液,十月第一集團軍總司令盧漢奉令率六十軍軍長安思博部之一八二師及一八四師回滇,成立滇南作戰軍總司令部,十二月又改為第一集團軍總部,進駐蒙自加強南防。

雲南省政府主席龍雲,自抗戰軍興,先後將雲南基幹之各步兵旅奉令整編為第六十軍,第五十八軍及新三軍三個軍出征抗戰後,近三年來又將滇黔綏靖公署各警衛部隊,又先後編成六個步兵旅,即滇黔綏靖公署步兵第一旅旅長盧潤濬,第二旅旅長龍純武(龍雲長公子現住台北市),第三旅旅長旭,第四旅旅長邱開基(現國大代表),第五旅旅長馬繼武,第六旅旅長龍奎元,中央為使全國軍權統一指揮,奉中央令將第一旅改為暫編第十八師,第二旅改為暫編第十九師,第三旅改為暫編第二十師師長安純三,第四旅改為暫編第二十一師師長龍曜,第五旅改為暫編第二十二師,第六旅改為暫編第二十三師長潘翔端,暫十九師駐昆明,暫二十三師駐滇東外,其他各師配屬第一集團軍加強滇南防務。暫十八師、暫二十師、暫二十二師奉令整編為陸軍第九十三軍,晉升盧潤濬為中將軍長,暫二十一師以原番號補一八三師缺編入第六十軍,滇南防務計五年致使佔領越南日軍未敢越過紅河一步。

襲珍珠港 長沙大捷

民國三十年十二月八日午前四時(中國時間),日本海軍機動部隊的艦載飛機,自航空母艦起飛,突然偷襲珍珠,致使停在港內的美國太平洋艦隊主力艦八艘,炸沈三艘,炸傷三艦,英駐新加坡主力艦「威爾斯親王」及「卻敵」號二艘同日被日機炸沈,太平洋英、美海軍主力消耗十分之八。

第二天的九日下午七時,中華民國政府由主席林森署名發佈文告,正式對日本及德、義三國宣戰,實則乃是自九一八中日開戰以來忍耐了十年之久,纔終於宣戰,十日日本開始在菲律賓北部登陸,十一日美國與德、義互相宣戰,自此開始形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即一一十六國聯合戰線的同盟國對日、德、義為首軸心國戰爭,二十二日美國軍事代表勃蘭德及英國代表印度軍司令長官魏菲爾都抵達重慶與蔣委員長舉行會議,討論的重心皆集中於保衛緬甸,三十一年元旦,二十六個國家發表「聯合國共同宣言」,中、美、英、蘇列為四強之一,蔣委員長任中國戰區最高統帥,越南、泰國亦入中國戰區,美國推荐史迪威為中國戰區參謀長,兼任美軍駐卯緬軍司令,同月九日日軍發動超過十萬人的大部隊淮犯長沙,由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岳所率領的中國精銳部隊中第三十兵團參與長沙大會戰英勇奮戰,經三次長沙會戰大捷,這是蔣委員長擔任中國戰區最高統帥的最初勝利,受到了各盟國輿論之讚揚和電賀,揚名於世。

緬甸作戰 臘戌失陷

蔣委員長任中國戰區最高統帥之後,於二月四日訪問印度之後,三月一日為視察緬甸戰線,由昆明飛往臘戌視察,在此時期滇緬公路上每月有二萬噸以上軍需物資運入國內,是我國抗戰時期的最大補給線,故這條路線的防衛,在中、美、英三國來說,乃是一個最重要課題,日本方面,對此一路線,也相當重視,由飯田祥二郎中將擔任司令官的日本第十五軍,自元月二十日開始越過泰國邊境,侵入緬甸。在國軍方面是以第五軍、第六軍、第六十一軍編成遠征軍,由羅卓英擔任司令官,急速由雲南西進入緬增援,但捷足先行的日軍,業已於二月下旬越過在仰光東北約一百公里的西湯河防線,進窺仰光,蔣委員長令史迪威將軍指揮入緬的中國遠征軍先遣部隊之第二百師戴安瀾部增援,才趕到同古還距仰光二百五十公里的三月七日仰光英軍不支,便於八日放棄仰光。

蔣委員長第二度緬甸之行,被日軍諜報的偵悉在臘戌受到二十架日本轟炸機空襲,又自臘戌飛返昆明的途中,復有十八架日機追襲,幸得中國空軍援護。遠征軍第二百師奉令防守通往滇緬公路的同古及平滿納一帶,新三十八師孫立人部奉派救援緬甸石油產地的仁安羌救出被日軍所包圍之英緬軍七千多人,車輸百餘輛,可是由於分兵救援英軍,以致中國軍在平滿納的戰鬥力減弱,結果日軍機械化部隊自同古迂迴平滿納東側北上,直撲滇緬路重鎮臘戌,終於四月二十九日臘戍失陷,蔣委員長即指示史迪威速調中國主力北上集結於密支那及八莫,但因史迪威所率領的數萬中國部隊,在緬北徘徊不定時,八莫與密支那卻已於五月九日相繼失陷,切斷中國軍的退路,史迪威乃擅自撤往印度,戴安瀾師長則在緬北壯烈犧牲,部份官兵回到雲南境內,直到八月纔退往印度雷多,其中頗多因飢餓疫病而死。

組飛虎隊 在昆成立

抗戰四年初期,緬甸的首都仰光是我國際交通滇緬公路的大門,從各國進口的物資軍火,全從仰光沿滇緬公路運經昆明轉運前線補給作戰,自從中國運輸物資的動脈滇緬公路被阻斷後,則唯有依賴由印度加爾各答經蘇卡到昆明的航空路線,必須要非常困難的飛越過「喜馬拉雅山」,運物資到昆明,再轉達前線各地補給作戰。

美國退伍人上校陳納德,召集美國退伍軍人員所組織的「志願飛虎隊」在昆明成立後,所使用的四十號改良戰鬥機與日零式機作戰,一經遭遇,日機即被擊潰,自此日機很少出現滇境上空。三十一年七月四日美國政府改編志願飛虎隊為「美國駐華空軍」,陳納德恢復發現役晉升准將,三十二年三月三日陳納德的空軍擴編為「第十四航空隊」,晉升陳納德少將司令,美政府使十四航空隊充實力量,握有五百架飛機,自七月二十日起支援前線向日空軍挑戰。

八月一日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逝世,九月六日經中國國民黨第五屆中央委員會第十一次全體會議中,修改國民政府組織法,於九月十三日選舉蔣委員長為國民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長,肩負政、軍方面的最高責任。

中印公路 提前完成

民國三十三年是中國在長期抗日戰爭過程中最艱苦的一年,是年春季日軍開始在中國戰場發動了「一號作戰」,又稱為「打通大陸作戰」的大攻勢,從保留在東北對蘇聯的關東軍及華北的「北支那方面軍」共抽調出十個師,投入戰場慾打粵漢鐵路,四月十四日攻陷鄭州、洛陽後,更謀打通粵漢鐵路,六月十八日長沙淪陷,但在滇緬方面,五月十七日,中美混合突擊隊向密支那飛機場突擊成功,經過兩個多月激戰之後,終在八月二日奪回密支那,遠征軍也配合出動支援緬北反攻戰爭,先後光復騰衝、龍陵、芒市等地,由密支那南下的中美混合突擊隊在芒市會師,於是由印度經緬北到雲南的「中印公路」在雲南人民雙手毅力的堅苦奮鬥中,只有一年的時光提前完成。

十二月二十五日由何應欽上將擔任總司令的「中國陸軍總司令部」在昆明成立,駐防滇南的第一集團軍總司令部,奉令擴編為第一方面軍總司令部。

三十四年元月二十八日滿載物資的五百輛卡車,由中印公路,經過緬北開入雲南省境,駛向昆明,凡經過各縣市城鎮,公路兩旁站滿了歡迎的人群,一個個臉上的表情表現出十分快樂的心境笑容滿面,手拿國旗,歡欣鼓舞的鑼鼓聲、高歌聲、炮燭聲和歡笑聲預祝著抗日戰爭勝利的早日來臨,我政府為紀念史迪威將軍的功勛,并將中印公路,更名為「史迪威公路」。

日本投降 滇軍入越

民國三十四年七月二十六日,中、美、英三國共同發表「波茨坦宣言」,促使日本投降,八月六日清晨,由泰里安島起飛的美國第二十航空隊,乃二十九飛機,在日本廣島上空投下了第一顆原子彈,杜魯門總統對日本發出警告,如果不立即投降,則將會投下第二顆原子彈,日本沒有同答,於是九日又在長崎投下了第二顆原子彈,蘇聯看著日本就要崩潰,即於八日晚間對日本宣戰,參加了宣言的行列,蘇軍蜂湧進入東北,十日日本對國際廣播表明附有條件維持「天皇體制」接受「波茨坦宣言」,十四日決定無條件投降,十五日天皇向其國民廣播正式接受波茨坦宣言無條件投降的一小時之前,先總統 蔣公在重慶親臨中央廣播電台,對全國軍民及全世界人士廣播演說:「不念舊惡」及「與人為善」的「以德報怨」宣言,希望日本作為一個獨立、自由的弟兄之國,擔負戰後世界安定的一份任務。

同盟國劃分受降地區,將越南北緯十七度以北日軍交由中華民國受降,中央指派盧漢總司令為越南受降軍司令官率六十軍,九十三軍和暫十九師,暫二十三師八個師入越,八月成立越北軍政府,九月越南北部日軍代表土橋勇逸在河內向盧司令官簽署降書,遣送日軍同國。

滇軍在越之八個師,奉令整編為六個師,以加強六十軍及九十三軍兵力,整編後的六十軍任曾澤生為中將軍長,白肇學為一八二師師長,隴曜為暫二十一師師長,潘翔端為一八四師師長,陸軍第九十三軍中將軍長盧潤濬留任,任許玉潤為暫十八師師長,李韻濤為暫二十師師長,龍澤雁為暫二十二師師長,任務完成,盧漢回滇接任雲南省政府主席,龍雲出任軍事參議院院長,六十軍及九十三軍由越南轉戰東北戡亂。

綜上各節雲南抗戰先後出兵五個軍,兵員達三十餘萬人,發動民工,如期完成「滇緬公路」及「中印公路」和長時期的維修工作,出錢出力,安定大後方,全力擁護中央,支持長期抗戰,日軍南進,攻佔越南,侵入泰緬,駐滇南第一方面軍的兵力達二十萬人,駐滇西遠征軍兵力達四十萬人,糧食補給,取之於滇,雲南人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犧牲奮鬥,是堅苦的,我們生在這戰爭的第一代,應為雲南抗戰的歷史任務作見證,也是我們這一代的責任,我們更希望我們的第二代或第三代,全力擁護中央,效忠政府英明的領導,認清共產主義是經濟現代化的最大障碍,完成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歷史任務。

 

【本文收錄於《雲南文獻》第十八期;民國77年12月25日出版】

臺北市雲南省同鄉會 ♥ 會址:10488臺北市中山區復興北路70號8樓之1(近捷運南京復興站) ♥ 電話:+886-2-2773-5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