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臺灣南部雲南人榮譽榜

作者/王需文

雲南人的氣質,風度以及苦幹、實幹、肯幹的精神,再加上冒險犯難的勇氣,曾經給多難的祖國寫下了燦爛輝煌的史篇,留給後代永遠的憑弔、紀念。

讓我們從頭回憶起吧!民國四年的護國之役,廿六、七年的搶修滇緬公路,廿七年的台兒莊大捷,卅年冬的第一、二、三次長沙大捷,卅一、二年的打通中印公路,卅九年到五十年間的滇邊反共救國軍等等的光榮事蹟,在在都是我雲南健兒拋頭顱,洒熱血所換來,亦即我雲南人對國家民族的偉大貢獻。

我們雲南人好,太好,好極了!

今天生活在復興基地的雲南人,大都已功成身退,可是仍以解甲而不退休,退休而不歸隱的精神,默默地為社會,為鄉里,為家庭,時時在發揚我中華固有的美德,人人奉公守法,刻苦自勵;守望相助,敦親睦鄰,以期眾志成城,團結一致,開創光明坦蕩的前途。

現在就將臺南雲南同鄉會理事長曹敦仁頒發給獎牌及獎狀的好人好事,以及他們的光榮事蹟借「雲南文獻」寫成榮譽榜,逐一報告於後,以供我鄉人借鑑。

㈠段落才鄉長:保山縣人,年逾古稀仍體健如常,且單身自謀生活。平時以拾荒及賣苦力維生,但是每年仍縮衣節食!響應臺南市府舉辦的冬令救濟,用自己製造的拾荒板車,由臺南安平居處推白米至市政府,再加部份現金一併作為冬令救濟。自謝副總統擔任省主席起至今廿餘年,從未間斷,所以每年都得到省市政府的頒獎表揚,真正是我鄉人的楷模。

㈡方錫民鄉長:晉寧縣人,六十四歲,「七七」抗戰起即從軍報國,歷經抗日、剿匪、戡亂及戍守金馬諸戰役,少校退役後即從事報業工作,為人忠誠,和藹可親,且和睦鄰里,發揮守望相助精神。與夫人李留貞鄉姐,育有六男一女,現都已長大成人,其中六個男孩也都投筆從戎繼承父志,現為國軍優秀幹部,獨生女也不例外,在神聖的生產線上,堅守勞工的崗位。一家人保有雲南人的簡樸風尚,克勤克儉,正所謂齊家報國,因此獲得輔導會表揚為第八屆榮民幸福家庭楷模。

㈢李留貞鄉姐:方錫民鄉長的夫人。在老家與方鄉長結婚後,隨夫參加作戰,服務軍中,來臺後除相夫教子,操持家務外,為幫助家計,賢伉儷並在每日清晨沿街送報,返家後服務鄰里,熱心公益,曾獲省府頒獎模範征屬之家,七十二年度又當選臺南市模範母親,實可矜式我鄉人。

㈣趙全英鄉姐:龍陵縣人,正值青春年華,就追隨我雲南反共救國軍在滇緬邊區接受軍事訓練,結業後服務戰地,團結軍民,激勵士氣,屢挫匪軍,足以比美花木蘭,更為「巾幗英雄」典範。民國五十年撤退來臺後,中尉退役,與當年戰友,我石屏鄉長陳訓民上校綿結連理,除相夫教子,主持家務外,現服務屏東里港兒童之家,從事神聖的幼教工作。更以民國七十一年起,每年擔任本會祭祖大典合唱團的領導與教練,於曹理事長頒獎時,鄉姐以為我同鄉服務原屬份內之事,不願居功,但願鄉人早日打回老家,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才敢論功。

㈤劉鋼鄉長:安寧縣人,今年六十六歲,現在白河榮譽國民之家就養。為人忠厚實在,生活節儉樸素,多年來默默行善,濟困扶危,且為善不欲人知,據白河三支郵局陳局長推崇稱:劉鄉長自七十一年到七十三年初,凡報載家境貧困或遭遇災害急需救助者,均視對方狀況,將儲款郵滙救助,三年來計廿八人次,濟助款達四萬二千元,其急公好義之善行,以一就養榮民而言,確屬難得。而且多年來在榮家休養室及安樂堂,自動義務照顧年老有病或癱瘓榮民,不遺餘力,所以獲得輔導會七十三年好人好事代表,實應為我鄉人敬仰之典範。

㈥周世顯鄉長:順寧縣人,自幼身受庭訓,知曉民族大義,更知國家重於個人。高中畢業後毅然投考軍校,得以報效國家,服務社會。歷經抗日,剿匪諸戰役,來臺後因功晉升到中校,先後擔任軍中優秀領導幹部,退役後,闔家居住臺南市精忠三村,並經營一間雜貨店,以薄利多銷,服務軍眷,更樂善好施,濟助貧困。本會成立後,會擔任理事及顧問等職,本會與臺南市府之連絡處,即為周鄉長之雜貨店,每有公文及外間函電到來,周鄉長當風雨無阻的立即送交承辦人,實為一位最難得最負責的中校傳達兵。再者,有未入會的同鄉,均能曉以大義,使之為我會員。周鄉長目睹今日的社會治安,警察死傷者,大有人在,為加強維護社會安寧,竟不顧危險,毅然決然將自己的獨生子送入警察學校,此種報效國家,除暴安良的精神,實為我鄉人之模範,太偉大了。最後,我還要高聲讚美:雲南人好,太好,好極了!

【本文收錄於《雲南文獻》第十五期;民國74年12月25日出版】

臺北市雲南省同鄉會 ♥ 會址:10488臺北市中山區復興北路70號8樓之1(近捷運南京復興站) ♥ 電話:+886-2-2773-5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