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襲稗木鎮
作者/楊兆麟
甲、戰前概況
袁世凱稱帝,雲南起義,唐繼堯督軍乃編成三個軍,以第一軍蔡鄂率領出川,第二軍李烈鈞率領出廣東,唐兼第三軍駐鎮昆明,於是再造共和,不數月袁方敗北,飲恨而死,帝制惡夢未成。竟作千古罪人。
乙、彼我兵力
⒈袁氏南下有力部隊,約一師兩獨立旅,連同駐川陳宦部共計三萬餘(裝備精良、軍紀甚差)。
⒉我滇軍蔡軍長指軍(含)黔軍約萬餘(裝備精良、紀律嚴明)。
丙、作戰原因、及時間地點
⒈袁軍敗績,袁死和談,北軍調返,滇黔軍留駐川省。
⒉蔡公兼四川督軍,因病離職。羅佩金(參謀長代理)代都督。戴堪任省長。旋川軍發動攻擊,羅走戴亡。不幸川軍戰敗,乃劃地駐防,相安無事。
⒊詎意民八年春,川方不用談判會議方式,劇起戰端,決心驅走滇黔軍。而我方怎能忍受擁袁護國,再造共和大業。寧為玉碎,不肯瓦全。便是真理。於是戰事爆發。
丁、我軍長顧公品珍
清末秀才,日本士官出身,雲南昆明縣籍,軍事天才,超凡出眾,軍紀亟嚴,軍民愛戴。其用兵、帶兵、堪稱為古今中外突出將領。特作簡述。
是役地點在川南沱江左岸、成都──資中──簡陽──內江──富順──隆昌等縣所屬。
時間──民國八年二月開始延至八月尾,大小十餘次鏖戰。雙傷亡甚鉅。
戊、緒戰開始
屢進屢退,大半我軍制勝,爾後在成都龍泉驛高地茶店子陣地,激戰旬日,形成拉據式攻守兼施,雙方傷亡額大。最後川軍撤退,利用成都盆地、村莊平原、稻田、(水深過膝)逐次抵抗。最後進入成都固守。我軍長顧公以保全名城,不使人民遭殃,力圖和好,可謂大智、大仁、大勇。我軍戰勝揚威,豪氣干霄。萬不料命令轉進。緣以劉存厚率精兵萬餘,其先頭已達成都。乃決心堅確,知己知彼,真不愧為名將也。
己、戰勝反而背進
倘平時無三信心,處置失當,則不堪設想矣。
⒈命令剛下達,所有軍事全由各旅長負責。僅率隨從四、五名,徒步兼程,日以繼夜,約八、九日時間到達隆昌縣。
⒉部隊則戰勝氣壯。忽然奉命退卻。莫名其妙。因此大傷元氣。喧嘩嘈雜。忽然風聲鶴淚。草木皆兵。沿途兩側高地,土匪潛伏。冷槍不斷射擊,並大呼滇娃兒回你雲南吃包谷(玉米)飯去。
⒊顧公先兩日到達目的地(隆昌縣)收容集結。此時川軍則認定滇軍已退走確有回滇之模樣。乃以兩個師和大砲廿餘門跟進盤踞裨木鎮雙鳳驛一帶。時值中秋僅兩日。準備在此度節。
庚、開始夜襲經過
民國八年農曆八月十三日午後七時整。軍長集合羣體(僅有五千餘)官兵訓話。約五六分鐘。簡單明瞭,而扣人心弦。他說──大家弟兄們,目前我們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返滇」;羞死先人。堂堂正正的護國軍義士。鍛羽而歸。怎能對得起已死的烈士。和我滇省的父兄子弟。二是「反攻」。保存我們革命的榮譽。有我無敵。死有重於泰山。你們答覆我。要走那一條。不約而同的眾口同聲說:「反攻殺敵」。他說:好極了。大丈夫革命軍人本色。犧牲小我。完成大我。共飲黃龍,正此時也。士兵又說:子彈用盡,請補充。他說:刺刀何用。大眾喧鬧頓止。他又說:有刺刀的上前三步。約有三千餘名上前。他親自入列挑選。挑出壯健結實的約五百餘名。要個個裝穩刺刀。然後將白毛巾圍在脖子上。以乙百五十名為前鋒其餘跟進。即刻出發。(記者也忝附行列)是夜天氣涼爽。月明星稀但聞蹧蹧蹀之聲。這是一條川南省道。沒陡坡。兩側高地不大。在皓月光輝之下。依稀的掛著微笑。敵方忙於過節。無敵觀念。這是反攻的好機會。我們成員鬪志滿腔。曹劌論戰「一鼓作氣」。我軍長師法古人。頗得精髓。個個抖擻精神。氣氛蕭殺可佈。口令簡單。帽子倒戴。啣枚急走。約卅里至迎祥街。休息片刻。至雙鳳驛。我官兵憤怒的火焰。透過刺刀。尖兵距敵哨約百武。葡伏前進。接近敵哨。一躍猛刺。杳無聲息。一鼓湧進敵排哨內。一刀一個。剎時間廿餘敵兵殺光。跟即衝進該連內。狠狠的向敵刺殺。刀光劍影。交錯撩目。格殺之聲。此起彼落。一時敵尸遍地。敵方所有部隊,突然由夢中驚起。以為天兵下降。不知所措。滿街亂奔。這時我大隊就像蜂羣般瞎刺。敵擁擠逃命。在淒冷朦朧月光之下。殺得神嚎鬼哭。我乃趁勢尾刺不放。忽已卅里至雙鳳驛街。追上又刺。真是雙目似火。手腳似鋼。個個威風冷冷。殺氣騰騰。這條街上有敵兩個師司令部。同時遭殃。殺到沱江江邊。便是稗木鎮大街。洽好天已破曉。只見浮橋上擁擠不堪。很多敵兵。撲通、撲通落水。剎時浮橋斷成數節。船內擄出敵師長二人。官兵無數。還有十餘門大砲。有數百名幸運的逃往內江縣城內。俄而敵方派大員前來談和。承認戰敗。請停戰。共商駐防區域。是役由我奪獲武器無數。行李器材、堆積如山。旋奉開往內江、富順、簡陽各縣戒備整補。此次「夜襲」、「一戰成功。」。兵法上「置之死地而後生」。當時聞名中外。俟後德國陸軍大學校戰史上。特別列一課研究。我亦當之無愧。推翻袁世凱帝制、再造共和歷史上、值得追述的寶貴戰史。誠為我滇健兒偉大不朽的光輝事蹟。謹追記以誌不忘云耳。
【本文收錄於《雲南文獻》第08期;民國67年12月25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