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雲南起義論促進中國統一

──為紀念雲南起義七十八週年作

作者/陶鎔 貫成 

由於雲南起義是在民國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發生於中國大陸邊省雲南昆明。但在中國近代歷史上,佔有重要價值,所以政府在大陸時曾定為國家紀念。因其具有如此重要意義,我滇籍在台人士,每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要在台北舉行紀念。同時吾人在台紀念雲南起義,知道中國慘遭不幸現在是處於分裂狀態。因此中國人不論在台灣,在大陸與在海外共約十二億三千萬的同胞,同時都在想法如何促成中國的和平統一,不能使中國成長久分裂,過兄弟相殘遺害後代,貽笑國際的生態國家。

基於前述理念與要求,本人有感於此,乃以「由紀念雲南起義論促進中國統一」為題,提出淺見數點,敬請滇省各位同鄉暨全國各界賢達先生指教!

甲、雲南起義之主旨,足為促進中國統一的指標:

㈠就雲南起義時所發表之誓詞為證:

於民國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發動雲南起義討伐袁世凱之首要人員唐繼堯、蔡鍔、李烈鈞、任可澄等三十五人同在昆明將軍行署,舉行第五次會議決定發表出師討袁誓詞文:「擁護共和,我輩之責,興師起義,誓滅國賊。成敗利鈍,與同休戚。萬苦千難,捨命不渝。凡我同人,堅持定力。有渝此盟,神明必殛」。從此誓詞中,得知雲南起義主要目的是維護 國父孫中山先生領導國民革命推翻滿清專制無能政府,所創建的中華民國,不能讓倒行逆施,陰謀恢復帝制自為的國賊袁世凱所竊奪。才誓師討袁,由昆明分兩路,一路向四川,一路向貴州前進,因此舉深得全國民心,又加將士用命,再加雲南地處高原有地利之優點,故能以三萬之師,三月內擊敗袁賊世凱所部四十萬眾,使袁自行放棄為洪憲皇帝之迷夢,並憂憤而亡。中華民國國體得以維續存在發展。此項事實,證明我國治國要理,是「民為邦本」即「失民者亡,得民者昌」。因此今日要促進中國統一,在台海兩岸的政府,當然要依「民為邦本」原理,本時代潮流的前進,而努力以赴。

㈡就雲南起義出師討袁能迅速成功而達到維護共和之目的說明:

中國情勢,在清政府統治二百六十餘年,不求進步,既不尚強種強國之道,更不重科學技術之理。統治者滿族以高官厚祿自享,不願改進被統治人民之貧愚弱。因之列強洞悉,紛來侵略,而不能禦。自一八四二年鴉片戰爭失敗於英,割香港租九龍賠巨款。其他西方強國相繼而來,皆得暴利,致引發東瀛日本,亦以甲午之戰大獲暴利,奪取台灣、澎湖,並得朝鮮之統治權。種種奇恥大辱事件,致使中國有識之士,莫不憂憤激昂,要推翻滿清腐敗政府方能挽救國家危亡。具有大智大仁大勇的先知先覺者孫文先生首倡中國革命,在美國夏威夷成立「興中會」,從事領導推翻滿清專制政體之危難工作,雖經在中國內外十次起義失敗,犧牲數千志士生命,但終於在感召國內外極大多數同胞紛紛嚮往。於辛亥年清朝宣統三年在湖北有「武昌起義」成功。是十月十日。隨之宣統宣佈退位,結束二百六十餘年滿清專制政體。至次年一月一日中華民國政府正式在南京成立。並由全國臨時議會選舉孫文先生為總統。開始實行民主共和之制。是中國政治由君主走上民主之始。

當時孫總統中山先生即決定以「三民主義」和「五權憲法」為建立中華民國成適應時代與世界潮流的進步,並具中國五千年文化和歷史優越之國家。因此吾人現在來紀念雲南起義,須知雲南起義討伐袁世凱於民國四年陰謀推翻民主共和體制恢復帝制獨裁是全民所反對。有此因素「肋成討伐袁世凱稱帝,出師能於短期內獲得成功。

乙、繼雲南起義要理談促進中國統一問題:

因為今日有關中國首要的問題,莫過於如何使在台海兩岸的中國能早日和平統一。所以吾人在台舉行紀念雲南起義時特提出。切望滇省鄉賢和同胞明哲加以重視。

㈠就七十八年前雲南起義是為維護民主共和,現在論促進中國統一要注意左列幾點:

⒈繼續努力,使雲南起義以維護中華民國國體的目的不滅:

因為中華民國的誕生,是國情需要、全民希望。在 國父孫中山先生領導革命冒險犯難數十次,推倒滿清專制腐敗政府才出現。繼之又在袁世凱妄想帝制自為作破壞而不墮。所以維護中華民國國體繼續存在和發展,不僅是雲南也是全國同胞所要共同努力的重大責任。

⒉使三民主義為救中國及救世界的真義不沒,並能實現於中國和世界:

無人可以否認,有人不要自由,不要平等,不要生活適宜,及不愛和平。既是如此,試問如何使此理想實現?本人所提供的答案,是要依照 國父孫中山先生所著的三民主義去努力就能實現成為事實。因為三民主義是本中國過去數千年文化的優越思想融會現代科技與生活配合,在以「天下為公」及「世界大同」的原則而寫出。既能適於中國又能適於世界的主義,其中以民族主義要點言:在國內各民族一律平等,在世界各民族亦須一律平等,無種族岐視,彼此本互助合作共榮共存發展,免除戰爭,使世界和平得以維持。又以民權主義要理而言,凡是中華民國國民不分種族,不分貧富,不分階級,不分男女性別,只要達到法定年齡,無犯法行為記錄,都有為國家公職服務的選舉權與被選舉權。且民權之行施有直接民權與間接民權。並使代人民行施民權的機關──議會有充分權力監督政府。又代人民工作的機關──政府要有能力,負起工作責任。其中權能的區分及運用有適當的規定, 中山先生特別將西歐英、法、美等國的三權分立制加上中國固有的考試及監察定為五權憲法。可為現代世界講民權行民主制度國家的楷模。

因此吾人要促進中國統一,成世界進步國家。既反對專制和極權的少數人或一階級統治的暴政,也不贊成不具全民參政制度的政治。此即說明必須採行三民主義的民權主義。

再次以民生主義大要言;其中最主要的基本原則,在使全民立於經濟平等,反對資本家操縱社會與國家政治。更反對故意製造貧窮,假借「無產階級來鬥爭破壞國家與社會,成混亂不安。是要以節制私人資本,發展國家資本,使「耕者有其田」,以全民共享,培育人才,運用最新科技,建設一個民主、自由、均富、繁榮、進步的富強國家。此種不是資本主義,更非共產主義的全民共有共享的民生主義,是吾人促進中國統一必須努力推行的民生主義。

因為三民主義具有上述優點,中華民國政府在大陸取得政權以後,即遵照 國父中山先生所定三時期來實行,最先以軍政時期武力統一中國,隨之推行訓政時期,教導人民如何執行自己為主人翁的責任,建設並治理國家。但是被列強鄰國所忌,日本竟發動繼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件攻打瀋陽之後,又進而於一九三七年(民國二十六年)七月七日在河北省瀘溝橋大舉進攻侵略中國,迫中華民國政府領導全民作抗日八年戰爭。又共產蘇聯乘機支持中共擴大破壞。造成中華民國在抗日戰爭勝利而不能依三民主義建設中國,迫使中華民國政府遷來台灣。政府在危難中以克難精神努力將貧困中的台灣,照三民主義、五權憲法要理來建設,經四十餘年奮鬥,將台灣建設成有輝煌奇績的國家。為國際所稱頌來學習。所以共產國家解體後,也以自由國家方式來和在台灣的中華民國進行貿易。

由於中華民國政府於民國三十八年(一九四九)所統治下的大陸被中共擴大破壞,迫遷來台,以痛定思痛,政府在台與人民本克難精神努力建設,迄今四十餘年獲得的輝煌成功,受到國際稱讚,大陸同胞響往。值此國內外情勢已對我中華民國朝野所企求與努力,使中國在台海兩岸的分裂狀態,早日獲得和平統一的成功是有利發展。因此請就左列問題予以研探。

丙、適應中國全民願望促進中國統一大業問題:

因為國家處於長久分裂,是貽笑於國際,遺害於後代的極不幸事件。為此問題,可以說全中國人都在希望如何能使今日在台海兩岸的政府與人民能和平統一起來。基於此種全民願望,本人不揣愚鈍,試提幾點淺見,敬請 指教:

㈠基本觀念共識的養成:

⒈要將中國人是同一家人來看,凡是中國人都視如兄弟手足,(民族主義基本精神,中國儒家思想「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因有兄弟般親情,兄弟間雖有一時的吵鬧、打鬥,但斷絕不了血緣的根基關係。

⒉以國家民族的文化和歷史要義為個人及團體處世作事的中心力量,才能服人感人,才能長久。也就是中國儒家所示「格、致、誠、正、修、齊、治、平」的大道。所以吾人要使分裂的中國統一,必須先養成此種觀念,有共識的重要。

⒊在多種情況發生變亂中,為國謀事決策,不可走極端,就是不作極左或極右,採取中道以適應亂局,如此方可免除危險與損害,所以我國重視「中庸」之道,能「持重且長久」。

⒋認定三民主義是救中國救世界的主義,因為三民主義是具有中國文化的優點,歷史發展的正確方向,和人類社會進化原理的南針,並有現代科技融合的內涵。

㈡促進中國和平統一的步調及方式

⒈促請台海兩岸政府和人民先作前述基本觀念共識的養成為出發點。

⒉雙方抱平等的、互尊的、開誠的派出半官方代表交談問題,先溝通意見,再談實施辦法。

⒊雙方宣佈不以武力解決問題。

⒋從文化、教育、體育、觀光旅遊多交流,建立情感。共同研究建設新中國問題。

⒌以既有的海基會和海協會加速推動雙方經貿關係。

⒍由雙方非政府人士聯絡學術文化人士,共同成立「中山先生學術思想研究中心」在台海兩岸分別進行研究工作,並向世界推展研究工作,以助促進中國和平統一及世界和平之維持。

㈢發揮雲南在歷史上和地理上具有的優點,助進中國統一大業的早日成功:

⒈雲南在民國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所發動討伐袁世凱稱帝,擁護中華民國民主共和政體不墮的起義成功,繼之於民國二十六年七月七日有日本軍閥侵華所激起的全民抗戰,直到民國三十四年八月十日勝利結束。雲南又貢獻偉大的支持中央力量,此二次中華民國歷史上雲南的貢獻是非常重要的史實。

⒉就地理來說:雲南地處中國西南邊疆,中國抗日戰爭前不為國人所重視,但是自民國二十六年全民在最高統帥蔣委員長介石領導下作全面抗日戰爭起,雲南基於地在高原易守難攻,因此不為日軍侵入,直至支持抗日戰爭到最後勝利,仍是完整。此為雲南地理的優點對國家的貢獻偉大處。現在和未來雲南對中國的統一及亞洲與世界的經濟資源開發及交流,將更表現其重要價值。因此我滇籍人士在台舉行雲南起義七十八週年紀念時,特提出切盼我雲南同鄉先生把握時代為中華民族創造更重要偉大的光榮前途。末了,敬祝各位鄉長健康幸福,中華民國國運昌隆,中華民族團結合作的無上光榮!


【本文收錄於《雲南文獻》第23期;民國82年12月25日出版】

臺北市雲南省同鄉會 ♥ 會址:10488臺北市中山區復興北路70號8樓之1(近捷運南京復興站) ♥ 電話:+886-2-2773-5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