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選舉總統大會主席周鍾嶽

作者/申慶壁

國民大會歷次會議的運作大都是照第一次會議,創下的模式進行。開幕式後,舉行預備會,討論「議事規則」,進行「主席團」選舉。經主席團會議,排定議程後,再依次舉行大會,選舉總統、副總統的會,則分別稱為「選舉總統大會」,或「選舉副總統大會」;兩大會的主席,須主持選務,代表致送當選證書,向係推選主席中年高德劭,老成持重,地位超然者擔任。我國民大會第一次會議的「選舉總統大會」,也就是首次選舉總統大會係於三十七年四月十九日(星期一)舉行,主席是周鍾嶽先生。

這一次選舉大會,是規模最大,最為成功的大會。候選人是 蔣中正、居正兩先生。開會時到場的代表二六一四人,投票前續到代表一二○人,共到場二七三四人。在當時的紀錄上,主席只報告:「本日選舉總統大會投票結果蔣中正先生得二千四百三十票,居正先生得二百六十九票。依照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第四十條第三項規定:『國民大會代表應就選舉票上所列之各候選人中,以無記名投票法,圈選一名為總統,以得票總額過半數之票數者為當選』,本屆代表總額為三千零四十五人,過半數為一千五百二十三人,蔣中正先生得二千四百三十票,已得代表總額過半數之票數,當選為中華民國第一任總統。」還不到兩百字,但是為了辦理這一件事,動員的人力卻甚多。單就為求正確的結果,由抽籤決定的監察員,就多達一百二十二人。其中投票監察員為六十人,分為四組,擔任監察發票、票匱、維持秩序及投票程序、場外巡迴維持秩序等工作。開票監察員六十二人,分為六組,擔任查驗票匭啓封取票並檢點票數、查驗廢票、監察紀錄候選人票數、監察唱名報數、及維持會場秩序並監察開票程序。在這龐大的現場上,主席坐鎮指揮,具「居其所而眾星拱之」,贏得好評,也很不容易。

周主席鍾嶽,究竟是何許人?在抗戰期間,國民政府有三個要人留長鬚,一個是主席林子超先生,圓面孔而鬚白,一個是監察院長于右任先生,鬚長,但略帶灰黃,一個就是周先生,時任內政長,身高略清瘦,鬚白如銀,坐時道貌岸然,令人有仙風道骨之敬,行時令人有飄飄如仙之感。

周先生是雲南劍川縣人,這一帶是明家(中共稱為白族)人聚居的地方,文風鼎盛,而女子矯健,傳說有的人家,丈夫趕考,由妻子陪送,丈夫行走勞累時,還由妻子背負,以節其勞。

先生生於民前三十六年十月七日,即清光緒二年,字惺甫,號惺庵,幼受業於同邑宿儒段野史先生,教學主誠敬,為文貫經史。先生得其真傳,而青勝於藍。年十餘應童子試,嘗冠同輩。清光緒癸卯(光緒二十九年,西一九○三年)鄉試,中式第一名舉人,時年二十八。甲辰春闈舉行於汴梁,赴試未第。應四川鹽法道趙樾村召,至瀘州任所,襄理筆札。樾村為其同里父執,而為之師。先生嘗夢曾文正公,謂之曰:「子前身吾親家袁芳瑛也。」強記其事,並以為勵。

清季雲南選送續學之士留學日本,先生中選,入日本東京宏文大學。宣統元年畢業,奉召還滇,長兩級師範學堂,任內造就優良師資數百人,於是全省十四府城之初級師範,及中學次第成立。

辛亥年九月雲南光復,眾推蔡松坡為軍都督,先生任秘書長。民國二年,任滇中觀察使。先生治學為政,多取法曾文正公,因顏其居,為「滌園」。

松坡離滇入京,任全國經界局督辦,約先生往助,辭觀察使,攜眷北上。留京兩年,任秘書長,助松坡擬訂全國經界計畫,及其推行步驟。每日公畢回寓即杜門不出,謝絕酬應,松坡與滇督唐繼蓂賡,往來密電,皆出其手,所用電碼,也是藏在其家中。

對這一段關於雲南起義,再造共和的秘辛,周先生在雲南起義史實之迴溯一文中說:「雲南既決計討袁,積極籌備;然恐為袁氏先發所制,故仍貌為委蛇。詎袁氏已獲密報,時余方在軍界局。一日,蔡公自統率辦事處歸,揪然謂余曰:『蓂賡(唐公字)反對帝制,已有人來京告密。袁已電令川督防範。』余問告密者誰?蔡公謂:『曾在雲南陸軍第一師充當參謀之某人也。』既而北京對各方函電檢查愈嚴,適得滇中致蔡公書,遂密令軍政執法處派人至護國寺街棉花胡同蔡宅搜查,蔡公謀去益急。離京特行蹤極為秘密,囑余代擬兩公文,一為請假一星期至天津療疾;一為請派經界局會辦衛燕本代理職務;遂深夜潛赴天津,駐蹇季常家。次日乃入共立醫院,並囑余俟其上船開行,再為請假一日。予繕發公文後,亦即密赴天津。袁氏派人至經界局檢查密電本,局中告以密電本在周秘書處,袁氏又派人至予寓所帥府胡同搜查,余眷已先移住同鄉趙孟雲家,袁氏爪牙卒無所得而去。蔡公遂赴日經香港轉滇。予亦於是年冬,至日本東京,與王君竹村謁總理(按即 國父)於中山邸,總理指示方略甚詳,囑轉告蔡、唐兩公。」就此可知周氏的機警,也可知其與革命的淵源。

護國軍勢力到達成都之後,蔡松坡先生因病赴日本福岡九州大學醫院就醫,先生聞訊即先往迎候,並欲住院照料,而松坡則促其赴川,任督軍公署秘書長,從事協調,俾護國軍左翼黔軍總司令戴戡,得由渝入蓉就省長職,時督軍為羅佩金。

周先生到川後情形,依張維翰蒓漚先生所述:「當時川局初定,黨見紛紜,羅公(按指羅佩金)及川中國民黨同志熊克武、石青陽、陳澤沛、楊尚懿等與進步黨之戴戡雖不無歧見,然經先生之協調,皆能以大局為重,滇黔軍在川將顧情感亦頗融治。惟因內閣總理段祺瑞,對西南武力疾視甚深,強令將已整編定成之川軍五師,滇軍二師,黔軍一混成旅,縮編為五師一旅,一面電令羅督軍切實執行,一面又唆使川軍第二師劉存厚起而抗爭。劉師遂於六月三日初圍攻督署,達七日之久,致羅督軍憤而辭職,段揆遂予照准,而授以超威將軍虛銜。四川督軍一職,則命省長戴戡兼署。」(周惺庵傳)

羅督辭職,先生也返滇,適唐蓂賡任靖國軍總司令出駐畢節,準備北伐,召先生往贊密勿。軍至重慶召開軍事會議,先生任會議秘書長,參加者眾,旌旆雲集,極一時之成,重慶報章,喻為「塗山之會」。並因而衍為和平會議。唐總司令,以謀永久和平,必先解決法律問題,通電主張由舊國會制定憲法,選舉總統。再依新憲法辦理選舉,成立新國會,為不以軍事行動,影響此一運動,乃暫返滇,更以廢督裁軍為全國倡,一切重要文電,均出自先生之手筆。民國九年冬,駐川滇軍顧品珍,率部回滇,從事政爭受唐命度代雲南省長。唐氏決意離滇,囑先生中途迎顧,曉以大義,入省不得滋擾。

民十一年春,唐氏歸滇主政,先生任委員兼內務司長,民國十七年國民政府任命龍雲為省政府主席,先生為省政府委員,十九年五月,省務會議,決議修雲南通志,聘先生主其事廿年設通志館,先從事於文獻之搜集,省主席龍雲在重印李纂雲南通志序中,述其事云:「民國二十年秋,雲南初設通志館,予 延聘通人,從事纂輯,復向省內外廣搜博採,以備文獻之徵,既而得明景泰雲南圖經,及大理李中溪先生雲南通志等書,館長周君惺甫,以李志最為詳審,而板絕於滇中者殆三百年,商予重印,予間加披覽,所甄構,晝胥衷至當,而彊域羈糜諸篇,於邊防尤加意焉。誠本省之良志也。」是先生於政經之運籌,教育之發展外,又從事於文史之編整也。

民國廿八年五月,先生奉兼行政院長蔣中正先生召至重慶,繼何健任內政部長,六月一日就職。時實行抗戰建國並進政策,推行新縣制,在行政院下成立超部會的縣政計畫委員會,先生兼任主任委員,而李宗黃先生任副主委員,負實際責任。時為訓政時期,實行以黨頒政,先生雖與革命有很深的淵源,但一直停留在中國國民黨黨友的階段。當時有人向蔣中正先生建言說:「訓政時期,以黨領政,用一個非黨員,出長如此重要的部,實不妥當,應當介紹入本黨才對。」蔣先生信以為是,遂商請李宗黃先生介其入黨。經李先生往商,先生說:「我對國民黨,並無惡感,而且也贊成國民黨的政策;但是,當了政府的官吏以後才入黨,對我的為人有影響,對黨不一定有利。實不如以非黨員來執行黨的政策為宜。」經李先生轉報後,蔣先生說:「好!好!不必勉強他入黨。」自茲以後,蔣先生對先生更加敬重。時先生已六十有六,見面直呼常以「惺老」或「惺甫先生」稱之,而少稱其官銜。時中央訓練團,每舉行紀念週,例由蔣先生主持並訓練,各部首長,均往參加,與受訓學員站於講台下,周先生前往參加時,每次均與各長官並排立於講台下,但蔣先生一定邀他上講台,無一次例外。

先生入主內政部,對原有司處署長,悉予挽留,僅更動總務司長及主任秘書,總務司長初為貴州劉燧昌(字剛吾)先生,政務次長為張維翰先生。先生主管內政五年間,其施政步驟,為推行新縣制,完成鄉鎮組織,厲行地方自治,強化兵役制度。以鞏固抗戰基礎。其新政:曾於民國廿九年,在重慶召開全國內政會議,集全國民政首長,及專家學者於一堂,對完成新縣制與地方行政,均有深切之決定。增設戶政司,完成全國各縣市鄉鎮之戶口普查及登記。增設方域司,主管全國彊域及省縣市行政區劃。曾分派測量隊赴粵廣西、雲南三省測繪調查省不合理之狀況。增設營建司,以主管公共公程及都市計劃。先生對部務精勤督導之餘。尚親赴蘭、甘、寧、青各省民政廳長,作因地制宜之策劃。憶先生出主內政部曾有九日漫興一首,張蒓漚先生有次惺庵九日漫興元韻一首,述對先生的希望云:

時難寧容守故邱 陸沉要共扶神州

閒雲出岫終成雨 佳節登高率有秋

忠武集思兼廣益 希文後樂獨先憂

夙知許國心勞瘁 憶在中年已白頭

觀其五年任內的所作所為,與張先生的希望相符,在抗戰艱苦之環境中,有此成就,殊非易事。

在內政部任內正烽火漫天,先生工作雖然忙碌,仍能抽暇邀請文人雅集,紆解緊張的氣氛,在張蒓漚先生的蒓漚類稿中,曾有詩題為「上已日惺庵煜如諸公邀集韜園余以足疾未赴纕蘅代拈得柔字」,今查係民國三十二年春天的事,原詩云:

紛紛雨雪集江樓 又繼臨河禊事修

獨我緣慳偏病足 諸公力健縱吟眸

中興在望詩風振 上已舒懷酒味柔

猶記秣陵觴詠日 烏龍潭影一天秋

(已亥上已集南京烏龍潭亦值雨雪奇寒,距今將十年矣)

三十三年冬,國民政府蔣主席浼請先任文官長,先生堅辭,遂被選任為國民政府委員兼考試院副院長。時先生已七十正,張蒓漚先生有惺庵七十壽詩云:

西川早歲佐軍書 南省中年伴植廬

卅載艱難常與共 半生出處每相促

多聞直諒資三益 戩穀康強備九如

王尺量才需老手 杖朝未許返鄉間

抗戰勝利還南京,先生寓居考試院,顏其室為「鑑止水齊」,毗鄰雞寺,環境清靜,曾有律詩云:

雨餘山月下階除 起步庭前肺葉蘇

時有歌聲出金石 更無殘夢落江湖

頹雲撥解山客淨 積水空明竹影疎

如此清光隨處是 獨憐今夜到吾廬

又為雞嗚寺豁蒙樓撰一聯云:

龍戰初平,喜見河山仍還我;

雞鳴不已,劫來風雨正懷人。

從詩聯可知先生,生活雖平靜,對國事的憂慮,難去於心。

三十五年冬先生是雲南選出的制限民大會代表,參與制憲工作。三十六年的詩人節,先生曾有一詩云:

愁裡逢春不當春 忽忽又值浴蘭展

聊將角黍酬佳節 苦乏神符覆劫塵

厭勝漫誇王鎮惡 孤忠長憶屈靈均

蒼茫九牧猶多難 每讀騷經感此人

三十六年冬,高票當選劍川縣的首屆國民大會代表。三十七年國民大會第一次會議集會南京,先生當選為主席團主席,榮主首次總統選舉會。

是年六月,卸任考試院副院長職,膺聘為總統府資政,先生很樂意政府此一安排,曾告從者,「資政」之名,沿襲宋代,有其崇高之意義在。受命後,即告假回滇。

三十八年雲南省政府主席盧漢,受右傾青年的誘惑,有叛逆跡,先生曾予忠告,當時彼雖否認,繼見其行動多乖,知難理喻,遂不加聞問。據三十八年由十月始由昆明來台的國大代表李拂一兄言,周先生原已買好來台的機票,只因為了禮貌,向盧漢辭行,遂被留下。茲後或往西山與山僧談禪,或至安寧小憇溫泉。後聞先生不堪中共之迫害,於四十年六月間飲藥自殺,或謂投黑龍潭以歿。享年七十有六。

先生家庭美滿,應趙樾村先生之邀列入川,愛之如子姪,且為作伐,與宦蜀同寅江南顧氏之女結婚。育子二,長錫祺、次錫口,女一名靜和,均各有成就。更難得者一般人節育,多係由女方紮輸卵管,在先生則是男方紮輸精管,在當時,尤為難能。

我與先生雖同隸一省,但熟知其為人處事,及先生知我均始於先生主內政部兼縣政計畫委員會時。李宗黃先生用人原則,向係對自用的人,必須地位與原同事者低,工作比原同事多,因此我在縣政計畫委員會,只是一辦事員名義,民國二十九年,至此一職務,加銜第一組幫辦。在李先生母喪請假回滇之際,財政部成立田賦委員會,要縣政計畫委員會,推荐委員四人,均係簡派,兩個兼任,兩個專任。我與劉國明兄,被選為專任,先生召見,問我意下如何?我告以負責總務,自不能在李宗黃先生請假之時,離開就較高的職務,先生因是對我有進一的瞭解,較多的關懷。曾憶當縣政計畫委員會任務完成結束,機關裁撤,全部職員由行政院通知所屬機關安置,我也因在會承辦結束完成之後,至中央訓練團時別黨部任同上校科長,先生不知,適內政部出納組主任出缺,決定由我擔任,一日約見時,先生住李家花園,屆時先候於園內,邊走邊談,得知實際情形後說:「還是在中訓團較好,內政部職務,當另覓人接替。」並予慰勉,至今溫言在耳。

先生的事功,實基於其學養,做到「敬靜純淡」。其著述有惺庵文集十二卷,惺庵詩集十卷,經上海中華書局出版。另有惺庵演講集十二卷,中國倫理學二卷,人生哲學、中國地理學、學校管理法、教育行政各一卷傳世。理論與實務兼賅,但先生晚年與人書猶言:「生平頗好看書,而無孟子深造自得一章之味;無杜元凱優柔饜飽之趣。故到老而無一書可傳,無一事有成,今後當從敬靜純淡四字用功。」其謙謹如此。

余對先生之認識,除讀其文、聽其言,見其行外,幸在重慶時,與任其秘書的山西原德汪(字玉艇)兄,同住一處且為知交,黍列國民大會後,又與玉艇介第馥庭代表友,間嘗談論先生之為人處世,側聞更多,本文之成,得原氏昆玉供給資料亦不少。

檢點行囊,尚存先生題贈的詩一首,原詩云:

石壁孤懸水一灣,翩如飛燕掠江間

攜節陟磴身能健 岸幘臨風意自間

遠浦遙通麾扇渡 空亭平挹覆舟山

豪情卻憶漁洋叟 束苣題詩鼓柁還

詩境洽如先生的為人與行事。末題「丁亥夏游燕子磯」「完白 世兄正之」,寫此詩之時,是三十六年,考試院副院長任內,光陰荏苒,在先生當選主席團主席後三十年,作者有幸,也得忝列國民大會主席團,且蟬聯一次,十二年間備位而已,一無所為,佇立東海之濱,緬懷「嵩高惟嶽」之象,真有「峻及於天」之感,不禁泫然。

中華民國七十八年行憲節前一日於台北

南園先生二百五十歲誕辰 南施鄉兄圖馬幫參展敬題

糾合駿足躍南天 富國裕民擔一肩

越嶺翻由循鳥道 渡瀘涉水雜鷗間

披星載月尋常事 踏雪破霜亦等閒

席地幕天度永夜 狼嗥虎嘯當催眠

解意頭騾開道先 如軍有將號令嚴

掌幫班把異功能 尖哨鍋頭責益專

待旦枕戈維信譽 衝鋒陷陣勇爭前

為圖鄉粹表誠敬 意馬心隨金碧間

鎮雄中慶壁己已冬於台北市


【本文收錄於《雲南文獻》第20期;民國79年12月25日出版】

臺北市雲南省同鄉會 ♥ 會址:10488臺北市中山區復興北路70號8樓之1(近捷運南京復興站) ♥ 電話:+886-2-2773-5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