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劇變中如何紀念雲南起義
作者/陶鎔貫成
由於世局是隨時代變遷而有不同之轉型。所以我滇省在台人士,今日來舉行雲南起義七十七週年紀念,不能仍以七十七年前雲南起義史蹟,一再重覆敘說,而不將雲南起義宗旨之重要性及精神之偉大處,加以弘揚,乃不免失去紀念雲南起義之真義。變成吾人愧對當時為適應時代潮流、維護革命領袖孫中山先生所創建中華民國,廢除帝制,實行民主共和,所作討伐袁世凱妄自稱帝而犧牲之烈士。因此今年本人提出「時代劇變中如何紀念雲南起義」為題,並表示兩點淺見,以之就教我滇省在台同鄉先生,和同胞賢哲人士。分別言之於後:
㈠如何本雲南起義維護國父中山先生所創建中華民國之精神,使三民主義早日實現於全國?
今日、世界情勢,雖有一九九一年蘇聯共產集團總書記戈巴契夫大膽首倡馬列唯物共產主義之暴政極權制度,不適於蘇聯及人類之需要,必須廢棄,並宣佈解散國際共產組織,停止共產黨活動,隨之蘇聯共產集團紛紛各自獨立,並傾向民主自由制度。此種劇變,使世局發生重大轉型,並由兩大陣營對峙緊張中,獲得緩和情勢。但仍有少數共產國家未能作迅速放棄共產極權,採行民主自由方式,以解除共產暴政遺毒。因此世界仍在動盪不安之局勢中。今舉中國而論,自民國三十八年(一九四九)中華民國政府在領導全國同胞反抗日本軍閥侵華八年戰爭,所受重大犧牲之後,未及復興建設之時,遭到中共全面破壞,迫使遷來台灣。但大陸至今四十三年仍在中共統治之下。所以形成台灣與大陸不幸仍是分裂狀態。時至一九九一年,蘇俄為首之共產集團,由於所奉行之馬列共產主義,實施七十餘年所造成貧窮落後,人民失望,轉成反抗之時,蘇聯首先放棄共產制度,國際共產集團隨之解體,使中共在大陸不得不作轉變,致有中共首要隨之提出「中國型社會主義」,用以減輕中國大陸十二億同胞的反抗,並將中共黨方操有之「計劃經濟」及「管制政治」轉為「市場經濟」,使大陸人民有自行謀生,經營商業機會。值此中共統治中國,為適應世界潮流與大陸人民需求作部分修正共產主義舊制度時,吾人為使三民主義能早日實行於全中國,達成雲南起義維護中華民國民主共和政體於不墮之目的,必須乘時造勢,從國內外各方面促使中共覺醒,放棄以武力犯台,並將在台、澎、金、馬依三民主義要理建設有輝煌成就的中華民國政府為對等的政治實體。持家人兄弟般誠摯態度共商國是,尋出適合中國文化、民族性、歷史與時代進步發展之方案,在雙方能接受的條件下,來和平統一中國。如在政治方面,推行民主自由化、經濟方面,推行均富康樂化,社會方面推行重禮守紀化。使全國人民無種族之別,無階級之分,都享有人民應有的基本權利,盡國民對國家應盡的義務,一律平等,發揮出中華民族偉大,同享安和樂利的世界大同生活。
㈡如何本雲南起義汰舊創新之要義,就雲南在中國地理上的重要性,發揮出助進中國統一的功能?
由於雲南在中國地理上是處於西南,又屬高原區,對中國境內向西南是居高臨下,對中國境外向鄰邦印、緬、泰、寮、越,亦成居高臨下之勢,又加人民勤苦耐勞、勇敢能戰,故在民國四年雲南起義討袁時,能以三萬之師,三個月中擊敗袁部四十萬眾之兵卒,又以世界二次大戰為例,日軍已南進佔領緬、越、控制泰國、威脅印度,但未能攻進雲南,皆得力於雲南之地利與人民之勇敢能戰所形成。國人既知雲南於中國有如此重要價值,望勿輕視置之!同時望滇省人士亦不作自棄自輕,及不自覺自發。當國家處此空前危難,亟待拯救之時,必把握時代所需,努力由雲南方面發揮至大力量,對大陸內地西南區及對外東南亞區,運用在台灣建設的輝煌成功經驗,帶動此種技能和資金,投入中國西南區與東南亞區,使中國西南區與東南亞區,由交通連絡,經濟開發迅速成長,由落後之農業社會,走上輕工業,再重工業社會。人民享受均富繁榮生活,所謂經濟自由、政治民主隨之而成。助成中國的和平統一,並使東南亞鄰邦受益,與中國更為友好。乃我滇省人士對國家對世界之偉大貢獻,亦即我滇省在台人士紀念雲南起義七十七週年,在時代劇變中應有的新認識與努力。
【本文收錄於《雲南文獻》第22期;民國81年12月25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