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護國起義八十二週年感言
作者/簡漢生
今日正值雲南首義之偉大紀念屆滿八十二週年,我滇省人士濟濟一堂在台集會慶祝,實有重大意義。回顧民國四年袁世凱迷戀帝制,廢棄國父孫中山先生及無數革命志士,領導國民革命四十年,抛頭顱灑熱血,前仆後繼,所建立的中華民國,僭行稱帝,改元洪憲,中華民國面臨存亡絕續的重大關頭,幸賴我滇省精英唐繼堯、蔡鍔等於是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在雲南首先發難,用護國軍名義通電討逆,發動雲南起義的壯舉,弔氏伐罪,出兵川黔,不數月全國各省紛紛響應,致使袁逆在眾叛親離的情況下於翌年身死,使中華民國法統存續,再造共和,我滇省前輩先烈實可謂功不可沒而當永垂青史,我等後人與有榮焉!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滇省鄉親在國家存亡危急之際總能表現出偉大之愛國情操,除前述「雲南起義」事件外,於民國三十八年整個大陸情勢逆轉,數百萬大軍敗降之際,一隻以雲南鄉親為主幹之孤軍,仍能奮戰於滇緬蠻荒邊區,經十一年之奮鬥,由一千七百人及數百枝破舊步鎗,發展為數萬名持有現代化武器有訓練之輕裝雄師,迭次擊敗有空軍支援機械化緬甸國防軍,並一再攻入已淪陷之雲南邊區各縣,而震驚世界,充分顯示出我雲南鄉親信仰三民主義,效忠中華民國的情操,雖然最後由於緬甸政府透過聯合國出面干涉,孤軍不得已奉命撤退返台,但仍寫下反共抗暴輝煌的一頁。猶記民國四十二年十一月撤退抵台之首批部隊,高舉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與先總統蔣公肖像抵達台北松山機場,迎機者莫不淚眼盈眶感動無已,而國防部特編為忠貞部隊,「忠貞」二字,實當之無愧也!
我雲南同鄉除當年來台定居者外,近年由海外、泰緬地區回台人數亦逐漸增加,現台北市、高雄市、台南市及桃園、花蓮、台東各縣均成立同鄉會,會務日有進展,但各地同鄉會實應廣收會員,常舉辦聯誼活動,關心國事,多為鄉人服務,以會所為樞紐中心,對鄉人之就業福利謀求改善,眾志成城,團結一致才能發揮力量,相互合作才能生存發展,尤因我雲南鄉親出生高原地帶,個性較為剛毅、固執倔強,多半不善交際,缺乏人際關係,今後應走入人群,廣結善綠,以創造新的事業,謀求更大發展。
回顧政府自民國三十八年遷台以來,迄今近五十年,於艱苦困境中努力建設,由於政局穩固,社會安定,教育普及,經濟繁榮,成為世界貿易大國,獲得輝煌成就,進而人民生活水準提高,與世界各開發中國家相比,毫不遜色,然而近數年自解嚴開放後,社會風氣丕變,漸有脫序現象,追求財富,奢侈浮華,投機取巧,甚至詐欺搶掠、綁架盜殺大案頻頻發生,治安日漸惡化,令人擔憂。
社會之隆污繫於人心之振靡,今日社會之污染非短時間所造成,其原因亦甚多,而所見所聞中,作奸犯科者鮮有我鄉人在焉,此亦吾雲南鄉親大多知書達禮,恪守我國固有道德之所致。社會風氣之改革,非易事也,必須全國上下,群策群力,精誠團結,方能生效,我雲南鄉親在台究屬少數,雖未能效先賢,振臂一呼,領導群眾,向不良社會宣戰,但亦絕不可隨污而逐濁流,若不幸有一二人有逾矩之行為,非獨我鄉人之恥,亦為先賢蒙羞,如今青年子弟,血氣方剛,入世不深,意志較薄弱,易受外力之引誘,尚望我前輩父老鄉長,多予關懷,務期父以教子,師以教弟,力保本身之令譽,俾有益於國家社會,庶幾近焉!
值此進入廾一世紀前夕,我滇人更應警惕、激勵,以剛毅仁勇,堅定之意志,吸收新知?迎向民主潮流,繼續宏揚憲政及愛國精神,向民主、自由、均富、統一的新中國大道邁進。
【本文收錄於《雲南文獻》第27期;民國86年12月25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