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起義六十一週年獻詞

作者/簡爾康

雲南首義擁護共和,今年已整六十一年,依照我國的說法:人生年屆「六十」為花甲,據唐詩紀事所載:「趙牧大中咸通中斅李長吉為短歌對酒曰:『手挼六十花甲子,循環落落如弄珠山』」認六十年為一輪。照此說法,今年應是我雲南有新轉機的一年,在六十年前,我雲南首先舉義,摧毀袁世凱的帝制迷夢,建立再造共和的大功,際茲時會,吾人應挺起胸膛,豎起脊樑步伍護國先賢,有新的貢獻。

雲南由於僻處西南,在交通不便之世,專制政治,鞭長莫及,因而得保自由的習性,獨立精神,如遇國難常戍為匡復之憑藉,護國以前,雲南之舉措影響於歷史者已多,始皇併吞宇內,而有莊蹻之不臣。孔明北征,得力於雲南的安定,而無後顧之憂。吐藩之入版圖,由於南詔的內附。元代一統中國,而以革囊渡江為先導,元末明王珍之抗元,明末吳三桂之抗清, 國父致力國民革命,於第七次失敗之後,發動江口之役,都是顯明的圳子,護國精神,推本溯源,實係歷代相傳不屈於專制,不屈於暴力精神的累積。

我滇由於地理環境的特殊,而其人又具自由獨立的精神,對國家的責任感,也特別重。回憶當護國之役,雲南將反對帝制各電發出後,北京政事堂統率辦事處曾有電勸蔡松坡先生,查問虛實,蔡復電中,曾提到對雲南的觀感說:「出都以來薄遊日本,取道赴港入滇,耳目所接,羣有曷喪偕亡之感,人心若此,為在京時所不料及」。因而決定「豪傑並起,勉從其後,衛此民國,死生以之」。見兄護國之役,雖成於唐繼堯諸先烈之倡例,究其實,多數人亦同此心,同此理,故能得以迅速成功。

大陸陷匪以梭,我雲南救國軍,曾在滇緬邊區,首張義旗,轟動一時,時人以總指揮李炳仁先生,比美義大利三傑之一的加里波的,雖因國際形勢的壓迫而撤離,但忠義之士,忠義之民,繼之而起者日眾,厚積的反共力量,不亞於任何地區,接近大陸邊緣,反共有利的形勢實優於任何地區,雲南省內反共力量的雄厚,亦甚於其他地區,因而共匪早到為「黑區」,並劃為八個「防暴區」。自匪酋周恩來、朱德、毛澤東相繼斃命,大陸的大奪權、大分裂、大動亂,加以華北、滇西、陝南、川北的大地震,河南、山東一帶的七次黃河大決口,相繼發生,滇中抗暴益行激烈,更敲響了共匪偽政權的喪鐘。

我們反攻基地的情形,誠如蔣院長所說:「已在復興基地的整體整面,完成萬全的應敵部署」。同時也「完成攻勢戰備,創機反攻,以摧毀匪偽政權」。最近復以執政黨主席的身分勗勉「大家要以復國的尖兵自居」、「為國家民族打最先一仗,立最後一功」。我們何幸既生於此有為之地,又遇此有為之時,豈可不本護國精神,勉為復國的尖兵,為光復大陸國土打最先一仗! 

【本文收錄於《雲南文獻》第六期;民國65年12月25日出版】

臺北市雲南省同鄉會 ♥ 會址:10488臺北市中山區復興北路70號8樓之1(近捷運南京復興站) ♥ 電話:+886-2-2773-5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