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輔國與辛亥騰越起義──代序
作者/謝本如
騰沖馬北銘先生來函相約,為《雲南辛亥首義──騰越起義祕藉──先祖劉輔國公所藏文獻及其事略》──書寫──序言,該書為劉輔國先生之裔孫劉碩勛先生精心整理、編輯、創作而成。其內容包括:傳記、墓銘、行述、像贊、輓聯、輓幛、文獻摘錄、信函往來、雜錄共九個部份。從內容分類來看,其廣泛、充實、豐富,可想而知。
當然,我對辛亥騰越起義之史跡,有所考察和研究,然而對劉輔國先生之業績,卻研究甚少。過去僅見劉楚湘先生執筆之《辛亥光復滇西國民軍民政司劉君弼臣事略》一文,然而正是如此,吸引了我想對劉輔國光生之注意和興趣。先生之事績、為人,在劉楚湘之文中已可見其精華,讀之令人感動。
辛亥騰越起義,不僅在於它是辛亥雲南之首義,早於辛亥昆明起義三天,而且也是西南之首義,在全國各地起義之時間排列位居第四;更重要的是它的鮮明的旗帳和嚴明的紀律,體現了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家們的革命堅定性、原則性和嚴於律己的偉大精神。這是騰越起義能夠贏得人民的支持,並取得迅速勝利的重要保證。正是因為如此,它在辛亥革命史,在雲南近代史上具有不可抹滅的意義。
騰越起義成功之時,發出的布告就鮮明地指示,騰越起義是孫中山革命方略指導的結果,並重申了同盟會的16字革命方針,「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其具體目的則是:「驅除滿奴,恢復騰城,為我滇反正的起點,不日滇垣必響應之。」「自今以始,同享幸福。」應該說,騰越起義正是按照此方針進行,並且達到了自己的目的的。
起義軍頒布的暫行條律二十二條,其中有八條規定進犯者即「斬首」,其餘違犯者或「懲治」或「受罰」。其規定要求之嚴厲,是十分引人注目的。這種嚴明的紀律,對保證起義的成功和起義成功後的建立事業,都是十分重要的。更可貴者,辛亥騰越起義後三天,昆明重幾起義爆發,並於1911年11月1日建立了雲南軍鄉督府。這樣在一省內,就出現了滇西和雲南兩個軍政府並存的局面,矛盾自然發生,怎麼辦?滇西軍政府的領導人,從張文光到劉輔國,都能顧全大局,高瞻遠曞,決定接受以蔡鍔為首的雲南軍政府的領導,並撤銷了滇西軍都督府(軍政府),使全省迅速光復和統一,造就了民國初年雲南全省安全、團結和穩定的局面。這就有利於雲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有利於人民生活的安全和提高。民國初年,雲南全省的安全和穩定,在全國是很突出的,也是很難得的,這對雲南後來的歷史的發展起著積極的影響。
辛亥騰越起義的歷史意義是不可低估的。它是雲南響應辛亥起義最早的地區,對促進雲南全省的安定和團結,對於新興的雲南地方資產階級革命政權的建立,對於雲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民生活的安定,都起了積極的作用。同是,它也是雲南各族人民革命鬥爭和愛國主義傳統的又一次體現。
作為辛亥騰越起義領導人之一的劉輔國,其功是不可滅的。首先,劉輔國是騰越地區的第一個同盟會員。當同盟會員秦力山來到滇西傳播革命火種時,在騰越第一個介紹加入同盟會的就是劉輔國。而且,後來騰越起義的主要領導人張文光,也是經劉輔國介紹才得以加入同盟會的。其次,劉輔國加入同盟會後,即積極為革命奔走,支持楊振鴻在滇西進行革命活動,為居正調查騰越地區軍事設施,甚至傾家所有財產,支持張文光組織「自治會」,並與干崖土司,同盟會員刀安仁建立了聯系,積極促成騰越起義。最後,辛亥騰越起義成功,組織滇西軍政府時,張文光十分感動地推薦劉輔國為都督說:劉君「為革命先河,奔走多年,勞心焦思,家產蕩盡,應以滇西都督之職相舉。」但劉輔國謙遜堅辭不受,並說:「余自從事革命以來,嘔心吐血,今猶負病,何能勝任此重任?」推讓再三,最後只接受滇西軍都督府民政司首一職,並為軍政府的建設,以及滇西、昆明兩軍政府及起義軍的團結和統一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由此可見,辛亥起義之成功,是與劉輔國多年的活動、努力貢獻不可分割的,劉輔國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辛亥騰越起義,辛亥騰越起義的成功則成就了劉輔國並使劉輔國的一生達到了光輝的頂點。此後,劉輔國見共和成功,即以病卸職歸農,優游林下,自得其樂,以善共終。劉輔國先生幸甚。
注:作者為雲南師範大學教授
二○一○年十二月
【本文收錄於《雲南文獻》第41期;民國100年12月25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