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廣廈千萬間──漫話昆明住宅小區建設
作者/雨珠
昆明變了,變得使你認不出來了。海外歸來的老鄉逛了昆明市容已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就是我這個地道的昆明人,一段時間不出去轉轉,連一些街名都喊不出來了。
是啊,昆明市經過四十五年,特別是近十年的建設已經開始走向現代都市。她變大了變高了,也變得更美了。四十五年前,昆明僅七‧八平方公里,現在呢?市中區面積已達五十三平方公里,擴大了近六倍。昔日北京路、正義路兩側那些低矮的房屋已被一幢幢雄偉的群樓所代替,那些小商店、小舖面已被那裝璜漂亮的商場、賓館、飯店取而代之。狹窄的道路也已變得寬敞、平坦、乾淨、整潔。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一六○○○餘盞華燈齊放,大街小巷熠熠生輝,整個城市一片璀璨。
在昆明市的建設成就中,值得大書一筆的還有雨後春筍般建立起來的居民住宅小區。一九八○年以來,昆明市先後在一環路以外,二環路以內新建了董家灣小區、東華小區、曙光小區、永昌小區、棕樹管小區、新迎小區、江岸小區、春苑小區、西華小區等二十五個居民住宅小區,總面積達五○○餘萬平方米。住宅建設投資總額四○多億。人均居住面積由一九八三年的三‧八平方米增加到八‧五平方米,居全國特大城市的中上水平。住宅成套率達五六‧四%。居民住宅區已發展成為通訊、教育、衛生、商業、娛樂等各項設施配套的綜合小區。昆明人正在向文明、富裕的現代化生活邁進。
過去,人們對居室的要求僅僅是住得下,分得開。而設備齊全、寧靜溫馨的居室僅僅是一種夢想。而今,住宅小區的建設與發展使千百萬人的夢想變為了現實。現在當你步入新建住宅小區時,一幢幢牆面鑲貼整齊、色澤典雅的住宅樓映入你的眼窗;樓與樓之間綠色的草坪、怒放的鮮花,把小區裝扮得像花園一樣;四通八達的小區道路、門類多樣的商業網點,使你出入便利,購物方便。一些由舊城搬遷到新建小區的住戶感受尤為深刻。他們說,想不到活了大半輩子還能住上這樣的房子,真是『開洋暈』了。
提高居住水平、改善居住環境,是現代居室的基本要求。昆明市通過總結經驗,要求小區建設必須符合社會嶺展的潮流,增強整體功能,使小區迅速嶺展成為繁華的社區。新近竣工的小區已基本達到上述要求,滿足了群眾生活的需求,提高了臨眾的生活質量。其中新迎小區獨具特色。
新迎小區位於昆明市東風東路延長線以北、穿金路以南、昆河線以東、金汁河以西。小區總站地面積約一千一百畝。由昆明市官渡區房地產開發經營公司開發建設。該項目從一九八八年開始建設,至九五年上半年投資十五億元,竣工面積一○○萬平方米,共建住宅樓三二○幢,使一二、○○○戶,約七萬人改善了住宅條件。該區還專門為教師建設了『園丁小區』占地七○畝,共有住房一○一八套,是全國較大的教師住宅區。新迎小區不僅建有普通的大眾化住房,還建卜有裝飾華麗、建築面積一二○平方米、價值四○多萬人民幣的高級套房及價值一、兩百萬元人民-幣的豪華別墅。該區以設計規劃合理,配套設施齊全,建築質量優良,管理服務周到而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
在戶型設計上,新迎小區按照建設部提倡的『三大一小一長一多』(大客廳、大衛生間、大廚房、小臥室、長陽台、多儲藏櫃)的思想取消了客廳與陽台的非承重牆,使客廳擴大為包含陽台在內的大客廳,廚房放到加大長度的陽台上,同時擴大衛生間的面積,並在房間內增加了吊櫃、頂櫃、鞋櫃、碗櫃等儲藏櫃箱,提高了房間面積的利用率。在裝修上,根據人們的需求和可能,適當提高了裝修標準。如臥室用鑲木地板裝飾,客廳用磁磚鋪面,牆面一改大白漿粉刷的傳統,採用仿磁牆面或彩色噴塑。從而,從內部到外部統一了小區格調。
為方便群眾生活,新迎小區做到住宅與配套項目同步建設。在住宅主體與室內水、電、氣等配套項目施工的同時,花大力氣進行庭院綠化、商業網點的建設。現在,整個小區的配套設施建設投資一億多人民幣,已建托兒所、幼兒園、中小學,還建了兒童宮、網球場、游泳池、影劇院、公園、酒樓等,還准備增加大型紀念雕塑、棋院等設施。人們住進新迎小區不用為孩子上學而擔憂,不用為購物而發愁,不用為休閒沒去處而煩惱。
新迎小區的建設始終把質量放在第一位。房屋地基處理、架構設計均按一定的抗震標準來設防,一般能抗擊裂度為八度以上的地震。施工中,每一道工序,都經過質量檢驗。下部樓層質量不合格的,不得繼續上部樓層的施工;套房質量不合要求的,必須限期改正,這樣保證了整個工程的總體質量。對建築工程質量的通病,如屋面滲漏等問題,他們組織技術攻關,解決了常規防水措施的短期性與建築物使用年限的矛盾,採用新技術、新辦法處理,獲得滿意的效果。現在住在新迎小區頂樓的住戶不用擔心屋頂滲漏。
新迎小區還實現了建設、管理、服務一體化。為解決小區建設善後管理脫節問題,新迎小區探索了自建自管的路子,先後成立小區管理委員會、派出所、物業公司等管理服務機構,聘請了保安人員、門衛人員、清潔員、修理員為小區群眾服務。小區建立了各種管理制度,對環境衛生、綠化,實行分段、劃片包干,使環境道路保持整潔,保安人員實行晝夜二十四小時巡邏值班,認住戶倍感安全,工作安心。物業公司遵循服務第一,方便群眾,有勞有償的原則,開展了搬家搬物、房屋維修、家電修維,車輛租賃、代購物品、代幼入托、郵件傳遞等多種服務。住戶只要有什麼事,打個電話給物業公司,他們就會派人來熱情地為您服務。
由於管理得法,新迎小區建成交付使用幾年後,做到了公用設施完好無損、小區容貌常青不變,住宅居民安居樂業。的確稱得上是一個花園式的文明優良小區。
昆明市住宅小區建設得到較快發展,主要是昆明市領導重視,把它作為一件大事來做。這些年,昆明市進一步加大住宅建設的投資,並通過引進海外資金、單位集資、個人預付定金、銀行貸款等辦法籌措建房資金,加快建設速度,改變群眾住房緊張的狀況。昆明市政府從昆明市廣大群眾收入狀況出發,按三個層次建設住宅,即:商品房進入市場,放開價格;採取鼓勵政策,由各房地產開發公司建設其建築總量二○%的微利房(只有三%的利潤的房屋);由政府直接劃撥土地,使用進入房改的基金,並享受各種優惠政策,建設福利房。這樣滿足不同層次人的需求,特別是使大多數群眾『購房有力,建房有法』。昆明市還把舊城改造同新區建設結合起來,凡是拆除舊城的建設項目,必須同時安置拆遷戶,到九五年九月底,全市已在各個新區安置了一五○○○多戶拆遷戶,使這些居民從潮濕、破爛的房屋中搬到寬敞、配套設施完善的小區中,大大地改善了居民的住宅條件。
到二○○○年,昆明城市人口預計增長到一五○萬人,約四一‧五萬戶。從一九九四年到二○○○年只有七年時間,每年需建三萬套左右的住房才能滿足城市人民奔小康──戶均一套設施配套齊全的住房的要求。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昆明市將進一步加大住宅建設的投資,以每年竣工一五○萬──二○○萬平方米的建設速度推進住房建設,力爭到二○○○年實現戶均一套設施配套齊全、環境優雅的住房。
【本文收錄於《雲南文獻》第25期;民國84年12月25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