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雲南觀光事業的現在和未來發展
作者/費春能
保守封閉已成過去,開放交流時代所趨
由於工商業發達以及交通運輸的完備快速,地球顯得越來越小,過去人們常用以形容「遙遠」名詞的「千里迢迢」、「天涯海角」等詞彙,在今天似乎是不太適用了,現在不論是國與國之間或是洲際與洲際之間交通只要十數小時內即可抵達,變以前的夢想為事實,這些都賴人類智慧的結晶──科技帶動整體的進步。
世界各國除工業先進國家外,原為未開發國家已逐漸步入開發中國家,而開發中國家已晉級為開發國家之林,國民所得也相對的提高,五十年代以前絕大數人的生活要求只以溫飽為滿足的觀念在今天已有改變,人們現在除了追求物質生活的享受外,更加重視精神生活的提昇,以其剩餘所得積極的參與國內外的觀光旅遊活動,利用工作之餘之假期去從事各種有益身心的休閒活動,去尋求疲勞的恢復,吸取新鮮空氣、頒略大自然的樂趣,進而擴展個人的生活領域,更進一步獲得廣泛的知識,促進人與人間、國與國間情感交流與溝通。
雲南氣候溫和最宜休閒旅遊
自政府開放大陸探親以來,提供了四十多年來因戰亂而離散的家庭和人們,實現了渴望多年的夢一想,是否國破親人在?!個個急欲重返故土,探視親人;同時也吸引了祖先由大陸來台的台灣同胞,迫切的想一窺故國的風貌,於是一時之間形成探親熱或觀光熱,其實這是很自然的現象,因為離散在外的所有中國人,他們的祖先墳墓在大陸,他們的親戚朋友在大陸,再就是中國的文物歷史以及壯麗的河山,而這些正是豐富的觀光資順,使人嚮往仰慕的理由。
家鄉雲南地處中國西南角,因與印度、緬甸、寮國、越南接壤,在政治、軍事、經濟等各方面均極為重要,尤其在未來的國際貿易方面更是一個重鎮據點,不容忽視。雲南在地理形勢上,由於受到橫斷山脈的影響,在中國大陸山系中另成一個體系,山脈河流均由北向南走勢,故而形成一特殊高原地帶,氣候溫和、山川壯麗、土地肥沃、物產豐富,觀光資源十分豐沛,而更值得一提的是雲南面積遼澗,原住民種族之多,可說是居全國之冠,各種族仍保持著原有的生活習俗及節慶活動,這就是很值得開發的觀光地區。
近年來中共方面也非常重視無煙囪工業的發展,其經營機構均為國營公營,在雲南省有中國國際旅行社昆明分社,負責承辦接待外國旅客;雲南省中國旅行社,負責承辦接待華僑和港澳台灣同胞,另外各地區對台辦事處及統戰部也配合接待服務工作,但實際營運還是旅行社,目前在雲南開放的旅遊點主要有三個旅遊地區:
第一地區:昆明市及昆明近郊的公園及名勝古蹟,包括碧雞山、黑龍潭公園、金殿、笻竹寺、滇池、大觀樓、圓通公園、翠湖公園,另外有近郊鄰縣安寧溫泉及曹溪寺;路南縣的「天下第一奇觀」──石林。
第二地區:原稱宜佛南的西雙版納,傣語「西雙版納」譯成漢語是十二萬畝田的意思,依其名稱你就可以知道這裡有一片廣闊的平原,是一個以傣族為主的多民族自治州,位於雲南西南角,鄰近緬甸撣邦景東城,這裡是屬亞熱帶氣候,土地富饒,民風純樸,盛產各種熱帶水菓,如香蕉、鳳梨、芒菓、木瓜、椰子等多種,此地離昆明七百四十二公里車程,可搭乘長途汽車前往,需時三至四天到達首府──允景洪。如乘坐飛機前往只能到思茅,再由思茅改乘公共汽車需五小時車程,不論乘車或坐飛機,都要預先辦好簽證手續,持證明文件才能買票,不過昆明往思茅的飛機型號較小,座位有限,班次有限,再加上經常因天 濃霧或大雨影響,就不能如期飛行,最理想的辦法是在昆明承租遊覽車前往,多花一點錢可以尋得方便和舒適安全,沿途還可以欣賞風景,將是別有一番情趣,更要切記的一點雲南雨季是每年六月至十月,這段時間最好不要嚐試的好。否則泥滑路爛,山泥傾塌,行不得也。
到西雙版納旅遊最大的特色是觀賞傣族佛教文化,所到之處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座寺廟和佛塔,這裏的廟寺和佛塔的造型與中國寺廟和佛塔不同,但卻與鄰近緬甸和泰國特別相似,這可說明佛教傳入西雙版納確信是與緬甸、泰國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因為緬甸東北部撣邦廣大地區及泰北清邁、清萊的人民在語言、文字及生活習慣是相同的;佛塔又分為白塔、笋塔,造型都很柔美,充分顯示出傣族同胞友善、和睦、純樸的民族性;參觀橫跨瀾滄江上的允景洪大橋及每逢星期日的市集(雲南本地人稱市集為趕街)活動,在這天你可以品嚐到傣族婦女製作的各種山珍飲食和飽覽各民族的服飾、風俗習慣。傣族人自古嗜沿河流而居,故又稱水擺夷。傣族少女多麗質天生、婀娜多姿,待人和善也很多情,如果你還年輕的話,遊西雙版納傣族少女會愛上你的,真再一次重演「水擺夷之戀」之機會是大有可能的,因為她們願嫁漢家郎嘛!
傣族同胞都崇信小乘佛教,五十年代以前極盛一時,傣族男孩年滿八、九歲就要送入佛寺剃度出家當和尚,並接受佛經教育,但到某階段則可還俗歸回,恢復一般平民生活娶妻生子。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每年四月十三日至十五日的潑水節,潑水節實際上就是傣族的禮佛節,是一項宗教活動引伸而來的娛樂活動,在這幾天最重要是替釋迦牟尼佛像浴佛和遊佛、祈佛,潑水是表示祈福賜福之意,故此,任何人被他人潑水都不會惱怒,相對的你也可以向別人潑水賜福他人,不過少男少女們的潑水也有表達愛慕之意的,當然也有一些年輕人以此作惡作劇者也是有的,但大家在這幾天內是不會在意的。
第三地區:大理,大理位於雲貴高原的西北角,距昆明市一天半車程,如乘快車一天可直達。大理白族自治州是白族人集中居住地,首府下關市不僅是全州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雲南西部交通樞紐。大理氣候溫和濕潤、土地肥沃,無霜期三百一十天,適宜種植各種花木,是故四季繁花競妍、色彩繽紛,也堪稱世外桃園,當之無愧也。
大理是一座歷史古城,早在公元前一世紀,漢武帝就在此設置郡縣;公元八至十三世紀,曾有過由中原王朝扶植,以國家型式出現的地方政權──唐朝時的南詔國(七三八──九○二年)和朱朝時的大理國(七三九──一二五三年),這些政權的出現,統治區域可能遠擴大至越、寮、泰、緬,也曾創造了一段輝煌的時代。
大理最具盛名者莫如「蒼山雪」和「洱海月」,蒼山是橫斷山脈中雲嶺的一條分支,南北連綿五十多公里,最高海拔四千多公尺,矗立於洱海的西面,共有十九座山峯,峯與峯間形成十八條清澈的溪水,全部東向注入洱海,是為洱海水源大部份,蒼山之美是以雪、雲、泉三者著稱。
洱海為高原湖泊,海拔一千九百多公尺,全長四十公里,東西寬四──九公里,洱海水源豐富,北有彌苴河和彌茨河注入,東南匯波羅江,西納蒼山十八溪水,水沿西洱河流出,與漾濞江合流入瀾滄江,再匯入太平洋。
大理名勝有洱海公園、蝴蝶泉、三塔寺及大理古城值得一遊,大理城內沿街整齊古樸的民房商店,可觀賞到白族人的斗拱重疊、串角飛簷的莊重、軒昂,精緻古老建築,喜「發思古之幽情」的遊客,可在這裡得到滿足。大理名產──大理石雕刻飾品,雕工細膩,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或購買或欣賞任君選擇。
三月街是大理的嘉年華會,雖不如外國人的豪華壯麗,但也稱得上熱鬧異常,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日來自四面八方販夫走卒,巨賈富商,不分種族,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聚集在大理城西門外,三塔寺附近的空曠草坪上舉行,進行市集貿易活動,「市集」一詞各省稱呼各異,有稱趕集,有稱趕墟,有稱趕場,雲南滇西各縣市均稱「趕街」,至於選在三月舉行的原因,除了有其傳統紀念意義外,可能主因還是三月適值乾天旱季,早期家鄉各縣鄉鎮村寨間交通極為不便,彼此往來或貿易交往多靠步行和騾馬馱運,雨季期間漫長,山石鬆動常造成道路坍方,原本乾天可以徒涉的河流小溪因而暴漲,旱季就沒有交通困難問題發生了。三月街除了作較大規模物資交流外,還進行牲畜買賣交易及民俗娛樂活動,節目表演、賽馬等項目,甚具地方獨特色彩。
距離大理不遠的劍川縣,以出木匠師傅而聞名,另外有極具盛名的石寶山,因有巨石如石寶(鐘)而得名,石鐘寺附近的懸岩峭壁上,有十六個石窟,石窟內有很多雕刻造像,除佛像外尚有南詔王、妃及在地方上有名望的官吏,造形生動,線條優美,佈局勻稱逼真,是極具藝術價值的古蹟之一。
玉溪縣是雲南菸草盛產地,人民生活水平較其他縣市為高,街道建設甚具規模且極為整潔。據說玉溪縣境內最近發現一石洞,洞內鐘乳奇石極為壯觀,並有水渠可乘小舟遊覽,如傳說不虛,雲南又增多一處旅遊觀光區了。
維護舊存古蹟名勝,積極開拓新觀光資源
雲南省各縣市原有的名勝古蹟最普遍的就是寺廟,傣族同胞居住地區有佛寺,建築年代久遠,規模也極宏偉,佛像高大輝煌,金光閃閃,給人一種肅穆清心寧靜的感受,而今,部份地區寺廟已消失無存,原來寺地有者一片荒煙蔓草,有者已被重建民房;內心感慨萬分,昔日的舊觀恐已無法重現?!只有賴各種族宗教信仰不受限制及同胞生活普遍提高有豐富的資財才可以辦得到,期盼著有一天這樣的奇蹟出現?!
各地方政府主管機構在所轄地區,對既有的古蹟應統籌經費加以維修,保持原來的格局風貌,可以開發的名勝風景區,應作全般規劃與探勘,如條件優越,即開闢成新的旅遊點,在交通運輸、旅館餐飲、服務宣傳等各方面相互密切配合,使遊客的需求得到滿足,自然遊客就會增加而顯得熱鬧了。
對新觀光資源開發問題,應以雲南特殊地形景觀和既有的資源為對象。如利用森林開發森林遊樂區;以雲南氣候適宜花木繁殖菓木種植,可擴大種植區域,尤以茶花最具盛名,是為最理想觀光質源,其次雲南盛產銅錫、大理石等,在開採鍊製及產品製作過程中可列入參觀部份,規劃開放觀光也可作一研究;另在雲南首善之區之昆明市近郊設立遊樂區,提供省市同胞休閒遊樂的處所,也可供外來觀光客多一處遊覽之去處。
民國三十六年筆者曾有一次機會到猛撒一行,猛撒原屬耿馬設治局管轄,抗戰末期猛撒壩曾闢建軍用機場,戰爭結束而廢棄,猛撒壩邊有數處無底洞坑,行人路過其間,將石塊投置洞口落石聲一晉叮咚作響,久久逐漸消失,被附近居民認為是一奇洞也。另就是猛撒河在流至壩尾後被高山阻擋,此河無處可流,竟穿流入窟石山洞,無論雨季河水暴漲,照常通流無阻,據說有附近村民好奇,組隊進入窟石洞順河探勘,發現洞內魚蝦蚣蟹特多,蝙蝠飛舞。洞內怪石嶙峋,曲折變化,也是一奇景也,值得開發成觀光區,供人遊覽。
發展觀光事業首應健全旅行社,導遊人員訓練也應列為首要工作,交通網整建、運輸車輛、飯店旅社增建、餐飲服務、民俗藝品店開設等等均須相互配合始能有成。再就是從事各種服務業的工作人員,在幾次回鄉探親時的感受和印象裡,總覺得是缺夢一點親切感,有人說這可能是公營制度下的通病,因為「只此一家別無分店」嘛,可能是缺少競爭對手的原因所造成,但無論什麼制度,「和氣生財」古訓仍有其宏揚之價值的。所以對人員的訓練也需要灌輸這種服務的理念和態度,使人們到此旅遊真正能體會賓至如歸之感。
至於在硬體設備方面,比起五六十年代時確實進步太多了,昆明市已擁有「星」字級飯店賓館數家外,現代化設備飯店旅館也不少,目前應該足夠應付,而各縣市賓館招待所設備都非常完善,應是相當滿意的了。不過各旅遊點風景名勝環境清潔維護工作尚待加強,宜指振專人專責維護,尤對公廁管理最引人詬病,使遊客留下不良的印象。
總之,觀光事業是一種極有前瞻性的新興事業,雲南地處北溫帶雲貴高原南隅,氣候涼爽舒適,是最適宜休憩渡假地方,如能將春城再加以美化、淨化,將更具吸引港仔、台胞、外國觀光客前往遊覽,繁榮地方經濟是大有助益的。
最後要提出個人的淺見與建議就是污染防治宜趁早大力展開,如何將滇池恢復清澈潔淨,取締他中魚塭養殖場,郊區山林如何做好水土保持及廣種樹木,否則滇池將逐漸縮小其範圍面積,數十年後將會消失,這對昆明市給水與氣溫調節將會有極嚴重影響。其他縣市山地開發也應列為管制,絕大多數山坡地已被開闢成早地種植雜糧,望眼千山,黃土片片,樹木多已被砍伐,瀾滄江及省內河川水源已無往日的波浪壯闊,一些河流因水源枯絕而裸露出河床,吾人如果再不注意及此,力圖採取各種措施,發起保鄉、愛鄉、保林造林運動,給下一代子孫留有一席休養生息乾淨土,為後代子孫造福。
【本文收錄於《雲南文獻》第21期;民國80年12月25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