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正建成能源大省
作者/雨珠
一九九三年六月二十三日下午,總裝機容量為一五○萬千瓦的雲南漫灣水電站,經過全體建設者數年的艱苦奮戰,第一臺二十五萬千瓦機組提前半年併網投產。牠緩解了雲南電力的緊張狀況,實現了西電東送(至廣東)。牠向社會宣佈了這樣一個事實:改革開放的雲南正建成一個能源大省。
能源的「富礦」
雲南美麗、富饒、有著豈富的水力資源和煤炭資源。西水東煤是雲南的一個重要特徵。雲南全省有金沙江、瀾滄江、怒江、紅河、南盤江、伊洛瓦底江六大水系,其水力資源可開發裝機容量為七一一七萬千瓦,居全國第二位,其中瀾滄江就是我國不可多得的「富礦」。瀾滄江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唐祜拉山,流經西藏進入雲南,流出雲南後稱湄公河,全長四五○○公里,在雲南境內就有一三○○公里。少數民族中流傳著一個古老的傳說,說瀾滄江是太陽的第十個兒子,單瀾滄仕光熱的儲量就頂得上一個「小太陽」。據水電部門的有關資料,瀾滄江中下游河段八個梯級電站可裝機一三○○多萬千瓦,而且瀾滄江地形地質條件有利,水量穩定,水流湍急,天然落差大,湮沒損失小,對生態平衡影響小,能量效益好。全國國土規劃已將瀾滄江中下游列為十九個重點開發區之一。此外,怒江、金沙江也是少有的「富礦」。金沙江在雲南境內虎跳峽以下三個梯級電站(虎跳峽、洪門、皮廠)可裝機容量一五○○多萬千瓦,相當於長江三峽電站的裝機容量。虎跳峽也是世界著名的大峽谷,建庫條件優越,可建成金沙江從至長江幹流各梯級電站的龍頭水庫。
雲南的煤炭也很豐富,煤炭儲量二三五億噸,遠景儲量達四○二億噸,分別居全國第八位和南方第二位。而且分佈集中,大部分埋藏淺,可從露天開採,適合於建大型火電廠。此外,雲南的地熱資源也較豐富,而且集中在西部,如騰沖的地熱已聞名中外。
作為電力工業的一次能源;水力、煤炭在雲南都具有優勢,水、火電相輔相成,全國也是不多見的。
把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
雲南是我國水電開發最早的省份。一九一二年就建成全國第一座水電站──石龍壩電站。新中國成立後,雲南電力工業雖有了很大發展,但與雲南電力資源的儲量相比,開發利用的程景很有限。怎樣把沉睡的自然資源變為造福人類的產業?怎樣把瀾滄江這個「小太陽」的光熱充分發揮出來?這一直是雲南省執政者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一九八八年,省政府邀請著名的專家.學者對瀾滄江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實地考察,專家們的結論是:雲南的經濟要發展必須電力先行,礦電結合,對外開放,綜合開發。專家的這一戰略性的建議被採納了。省政府決定把電力工業辦成繼煙草工業之後的又一支柱產業。為實現這一目標,在國家的支持下,雲南著力進行能源建設。據不完全統計,全省近幾年用於電力工業的投資已達四○多億元,新增電力裝機容量一六○萬千瓦,新增義電量五六億千瓦小時,加上星羅棋布的農村小水電,目前全省已擁有電力裝機總容量四一三萬千瓦,年發電量可達一七○億千瓦小時,分別比一九八五年增長一‧五七倍和一‧二五倍。
現在,雲南正以瀾滄江中下游水電梯級開發為重點,拉開了大規模能源建設的序幕。漫灣水電站首臺機組提前發電,就是這序幕中值得大書的一曲。
漫灣電站位於雲南省雲縣與景東縣界處,是規劃開發的大型梯級電站。雲南搞這麼大的工程還是第一次。開工時,建設規模僅次於葛洲壩,在建電站中裝機容量居全國第三,而且技術求高,周期長,投資大。面對這樣一個巨大的工程,建設者們歷盡千辛萬苦,克服了重重困難。昆明水電設計院的姚總工程師說,水可載舟,也可覆舟。水利搞不好就是水害,責任太重了!而搞水電又實在太複雜,上自天文,下至地理,包括地層深處,自遠古到今天以至今後的變化都要管到。他還說,漫灣今年發電,要過六關,水墊塘充水,導流洞下闡,水庫蓄水,併網發電,度汎,六號機組安裝。而每一關的失誤都可能造成前功盡棄。就說導流洞下闡,要把每一扇為七‧五米寬、一八米高、二二六噸重的兩扇大闡門從四七米高的地方準確無誤地放下來,嚴絲合縫地將洶湧的瀾滄江水闡在一邊,他們一直懸著一顆心。下闡前兩個夜晚,誰也不說話,誰都睡不著,因為不成功,耽誤工期就是一年。值得慶賀的是,下闡一次成功!為漫灣發電,他們不知畫了多少圖,僅在「技術施工詳圖」階段就畫了一‧四萬張,漫灣電站的每一顆螺絲、每一根管子都在圖紙上有反映,漫灣建設中,還採用了許多新技術,很多是國內首創。
要說首創,漫灣建設還有一個首創,就是全國招標。治水「四龍」中有「三龍」是「客隊」。他們是來自陝西的水電三局,來自湖南的水電八局和來自湖北的葛洲壩局。在漫灣建設中,建設者們有的犧牲了,有的度過了不惑之年,有的奉獻了青春……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力量和感情,在漫灣水電站一三二米高的大壩上矗立了全體漫灣建設者的豐碑。這偉績載入了雲南的史冊。
漫灣第一臺機組發電了;我國第一個向國際引進資金、技術、設備和招標建設的六○萬千瓦的魯布華電站已於九一年全部建成投產發電;裝機容量一三六萬千瓦的大朝山水電站今年也已開工建設;四二○萬千瓦的小灣電站、一五○萬千瓦的景洪電站、五○○萬千瓦的糯扎渡電站的前期工作正在著手進行。
在發展水電的同時,雲南火電建設嶺展也很快。近幾年,先後建成昆明電廠、小龍潭電廠,裝機容量達八○多萬千瓦。目前,正在籌劃並開始建設的有陽宗海電廠節能改造工程,曲靖電廠、宣威電廠、開遠電廠等,總裝機容量接近二○○萬千瓦。已規劃著手建設的還有昭通第一、第二、第三電廠。這三個電廠裝機容量預計為三六○萬千瓦,將建成為西南最大的坑口人力發電廠,除供當地需要外,也將成為我省向外輸送電力的一個重要基地。
「雲電外送」成為現實
「雲電外送」的設想始於九○年代初。隨著大陸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東部地區經濟迅速發展,但電力供應緊張的狀況越來越嚴重。據有關部門提供的資料稱,華東和中南地區擁有的電力資源占全國的一四‧四七%,而電力消耗卻占全國的四三‧五%,僅就廣東而言,一九八七年廣東缺電約占需要量的三○%,到一九九○年仍缺電一二○萬千瓦以上。而廣東煤電建設又受到煤源、運輸和環境保護等種種因素的限制,因此廣東電力依靠外部電源輸入比在廣州附近建火電經濟。雲南水電送廣東,相當於每年向廣東輸送一三○○多萬噸優質原煤。為使優勢互補,共同發展,一九九一年,國家有關部門、廣東省和雲南省共同簽定了合資開發瀾滄江中下游梯級電站和雲南省向廣東輸送季節性電力的協議。幾年來,各方認真履行協議,共同投資進行了電站、輸電線路和變電工程的建設,特別是漫灣電站首臺機組投產嶺電,從九三年七月三十日以來,雲南在旺水季節每天有六○○萬千瓦小時的強電力通過五○○千伏輸電線路,源源不斷地送往廣東,送電運行情況良好,國家有關部門和廣東都很滿意。按照合同,第一期從今年到一九九六年,雲南每年向廣東送電九億千瓦小時,第二期,雲南將向廣東送電十八億千瓦小時。
雲南還正積極開發東南亞市場。目前,有關部門正在對向泰國送電的合作方式、送電方案等有關問題進行研究、論證,爭取把送電泰國的設想早日變成現實。
雲南將作為能源大省,為發展我國和東南亞的經濟作出貢獻。
【本文收錄於《雲南文獻》第23期;民國82年12月25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