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起義護國之史實
──在紐約聖若望大學演講
作者/張維翰
雲南起義護國,已為六十年前的陳迹,回憶當日的情景,歷歷猶在目前,其在國民革命歷史上的意義,仍然非常重大。因為雲南起義,反對袁世凱稱帝,組織護國軍,分道出師,與袁家車作殊死戰,打倒洪憲皇帝,再造中華民國,有了這種眾大的意義,所以雲南起義護國這一史實,是不可磨減的。
本人是雲南的一分子,也是當時會參與此役的一人,對於當時情形,知道較多。當袁世凱背叛民國,帝制自為之時,除了籌安會一派的人物和袁氏私人鷹犬的北洋系軍隊以外,全國人士,甘於贊成者甚少,國父孫中山先生和一般革命先進,反對尤力。自從民國二年袁世凱破壞約法,解散國會,大權獨攬,野心勃勃, 國父中山先生已知道袁世凱的帝制運動,遲早要發生的,就是袁世凱不做皇帝,北洋軍閥的惡勢力,也非根本打倒不可。所以組合舊日同志,謀恢復同盟會的革命精神,於民國三年,在日本組織中華革命黨,派遣黨員回國,在各省組織支部,秘密活動。
當時在上海秘密活動,是由陳英士先生領導,廣東是由朱執信先生領導,山東是由居正先生領導。不過本黨自第二次革命失敗後,在國內各省的根據地,完全喪失,軍隊中基本勢力,也完全破壞。所以中華革命黨在內地的活動,比較辛亥革命以前艱難,還要加上百倍。因為辛亥以前,長江以南各省的軍隊,差不多都是革命的主力,等到第二次革命失敗後,北洋系的勢力,逐漸向南推進。除了西南方面的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四省以外,差不多各省的軍隊,都是袁世凱的心腹爪牙。而西南四省中,廣東的龍濟光,是個無民主知識的人,雖然不是北洋軍隊,但是他被袁世凱的爵位金錢所利誘,於是就死心塌地的效忠于袁氏作為北洋軍閥的鷹犬。此外廣西陸榮廷,雖然沒有像龍濟光那樣受了籠絡,但是受了龍濟光的牽制,也不容易有斷然的動作了。所以在那個時候,可以發動的地點,祇有雲南、貴州兩省。這兩省雖然是邊遠的省分,可是袁世凱還是很注意,當時因為地理關係,他無法派北洋軍隊進駐,但是在政治上巳有了相當部署,既派他的心腹陳宦,督辦四川軍務,以監視雲貴,又派湯薌銘督辦湖南軍務,以監視貴州,更派其侍從武官龍體乾,就是龍濟光的長子,秘密回到雲南,聯絡邊區土司,以牽制雲南的後方,龍濟光在雲南南都的「迤南」一帶,頗有潛勢力。很可以糾眾擾亂,所以雲南方面,在當時很難發動,而且雲南素稱貧瘠,精銳的軍隊,不過兩師,貴州不過一師,合兩省的力量,與袁家軍實力比較,真是眾寡懸殊,強弱迥異。向前膽望,既有川湘兩省阻礙,向後回顧,又有龍體乾策動的土司,蠢蠢欲動。是當時滇、黔兩省,所處境地,不但在袁世凱看來,已如甕中之鼈,無力反抗,就是採取行動,也無異螳臂擋車,所以袁氏也就放心的去製造民意,籌備大典,預備登極,做他的洪憲皇帝。
當時雲南的革命同志,自己估量,也深知實力薄弱,發動為難,假使當時雲南不能發動,那麼貴州就更無法動了,祇有坐視袁氏償其大慾,做他的洪憲皇帝了。可是事實上不然,在袁世凱將要登極的前幾天,霹靂一聲,雲南居然起義了,雲南居然獨立了,雲南居然出兵了。竟使已成定局之洪憲帝制,根本推翻,垂危的共和國體,絕而復延。雲南這種舉動,不但袁世凱所不及料,就是一般革命同志,也多沒有預料到的,這一次所以成功的關鍵,完全是「公私順逆」四個字的分界。袁世凱帝制自為,是以天下為私,違反國人公意,其勢雖強,終歸失敗。護國軍擁護共和,是以天下為公,順應人心之趨向,其勢雖弱,終歸得到勝利。當時雲南革命同志,在起義之先,也知道力量不夠,所以敢於不顧一切,和袁氏相抗,完全是以順討逆,只問是非,不計成敗,所以才得成功。不過成功之後,有人對於此役,差不多要攘為一己之功,當時議論龐雜,尤其是進步黨爭功最烈,進步黨的梁啟超先生,對於此役,在事前固然是鼓吹反帝最力者,但事後完全歸功於已和蔡松坡先生兩個人。把其他的人,都完全抹煞了,這是很不公平的。
本人還記得,梁啟超先生派代表黃舉入滇,其致雲南起義諸將士有兩封信,第一封信有一段說:「大盜移國,天柱將傾,諸公一起,以安天下之民,海內志士仁人感極而泣,環球萬國悚動起敬,自有史以來,以一地方之舉動,而關係全國,功未有若是之偉也。」第二封信說:「諸公義旗所指,奇建功勳,恆使萬方動色,雖曰以順討逆,應乎心理之大同,然非義勇養之有素,曷克臻此。」梁先生這兩封信,對於雲南護國同志,可謂推崇備至,而雲南同志,固遜謝不遑。不過雲南民眾,因地理及風氣關係,賦性忠實,義之所在,艱苦不辭,又因服膺主義,久為 國父中山先生大無畏之革命精神所感召,擁護共和之志,早已深植人心,所以自籌安會發生以後,雲南軍事當局,及一般武裝同志,早就抱有決心,誓不帝秦,迭次秘密會議,暗中準備,先遣鄧泰中、楊蓁兩隊,向四川宜賓進發,迨李烈鈞、蔡松坡兩先生先後到滇,與唐繼堯先生等會商之後,遂於四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給袁世凱一個哀的美敦書,要他取消帝制,將籌安會諸人明正典刑,限於二十五日午前答復。到了二十五日,未得覆電,雲南遂於是日宣傳獨立。由唐繼堯先生以軍都督坐鎮後方,統籌一切,同時組織護國軍,以蔡松坡先生為第一軍總司令,向川南出動。以李烈鈞為第二軍總司令,向廣西出動。以戴戡先生率一部分軍隊,由貴州向川東出動。當蔡松坡尚在途中時,鄧泰中、楊蓁兩部已先佔領宜賓,與馮玉祥等部隊接觸。戴戡先生於五年一月二十四日到了貴陽,貴州即於二十七日正式宣布獨立。李烈鈞先生率第二軍到了廣西,廣西於二月十五日宣布獨立。當時袁世凱對於滇川的軍事計畫,採取一種包圍形式,他派第三師師長曹錕、第七師師長張敬堯、第八師師長李長泰,率師入川攻滇,又派第六師師長馬繼增、第二十師師長范國璋、獨立旅旅長唐天喜等,防堵湘西,並派龍濟光之兄,龍覲光為雲南查辦使,率領軍隊,由廣西南寧、百色,進攻雲南,還有龍體乾擔任擾亂雲南南部後方。所以當前方戰事在劇烈進行的時候,龍體乾突由後方擾亂起來了。同時龍覲光所部的黃成柏,也向開化方面衝了進來。把雲南的臨、開、廣,(屬迤南)一帶,鬧得一塌糊塗,雲南後方幾乎根本動搖。雖經李烈鈞與陸榮廷雙方合力,方將龍覲光的大部隊伍,予以解決,而龍體乾在邊區糾合的匪徒、槍兵亦在兩萬以上,擾亂後方,也是很厲害的。當時本人適在箇舊縣長任內,首當其衝,也曾率領少數軍警,和龍體乾打了兩天一夜,彈盡援絕,負傷突圍而出。等到省城留守的兩團部隊趕到,才把他們消滅。從此雲南無後顧之憂。
此時蔡松坡先生在永寧,戴戡先生在綦江,貴州亦另出一支軍隊,由王文華帶到湘西,佔領了晃州,都與袁家軍拼命血戰。李烈鈞則由西江順流而下,予龍濟光嚴重壓迫。各方大都勝利,隨後浙江的呂公望、陝西的陳樹藩,也先後宣布獨立。護國軍的勢力,由珠江流域、長江流域,而擴張到黃河流域。至此,袁世凱見大勢已去,遂於五年三月二十二日下令取消帝制。計自袁世凱宣布帝制起,至取消帝制止,共約八十三日,所以有八十三日皇帝之稱。但是他雖取消帝制,把洪憲元年仍舊改為民國五年,還想繼續做大總統,西南方面,誓不承認。為統一對抗計,於是在廣東肇慶的軍務院就組識起來了,通電宣言袁世凱已失去總統資格,應由副總統黎元洪依法繼任,而黎元洪的行動又不能自由,就由軍務院代行總統職權。此時袁世凱還想繼續下去,就請馮國璋出面斡旋,在南京召集會議結果也無人理會。後來四川的陳宦、湖南的湯薌銘,也繼續宣布獨立。袁世凱見到自己的心腹也都解體,羞愧成疾,遂於民國五年六月六日死於北平新華宮。從此不但洪憲皇帝消滅了。就是一世之雄的北洋系軍閥首領袁世凱也根本消滅了。
關於起義經過事實如此,我們六十年後今日,回想當日討伐袁世凱,無非因為他帝制自為,背叛共和,危害民國,所以不惜犧牲一切,終於把他打倒。
今天萬惡共匪竊據大陸已二十餘年,種種罪行,甚於袁世凱百倍,我中華民國政府播遷臺灣,生聚教訓,已將臺灣建設成為三民主義的模範省,並已擁有現代化的海陸空軍,若不受外力牽掣,隨時可以反攻復國,也是大陸同胞們所迫切希望,和海外僑胞一致的期待。
【本文收錄於《雲南文獻》第七期;民國66年12月25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