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披彩雲當空舞

——記誕生於雲南的中國首批飛天女傑

東禾 

繼往開來

    一九○三年,美國萊特兄弟駕機升空,開創了人類現代航空紀元。被西人冠以「東亞病夫」的中國人,倒也有佼佼者不落人後……

    一九○九年,旅美華僑馮如,也開著自製飛機步萊特兄弟後塵上天,時隔僅六年,中國現代航空史由此展開。不幸的是,馮如一九一二年在廣州燕塘駕新機時失事殞命,年僅二十九歲。

    馮如臨終彌留之際,除斷斷續續艱難吐字告知同僚失事起因,並以最後之微力勉勵同仁:『勿因吾死而阻其進取之心,須知此為必有之階段』。

    廣東軍政府遵馮如遺願,遺體落葬於黃花崗,與辛亥革命七十二烈士永遠為伍!稱大飛行家馮如為中國現代航空之父,當之無愧!

    如果說廣東黃埔軍校建於一九二四年,則之前的雲南講武堂及雲南航空學校早開風氣之先、而雲南講武堂對黃埔軍校初創時的鼎力相助,確立了雲南講武堂「老大哥」的地位。

    雲南航空學校第一期於一九二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護國首義」紀念日)開學,編為航空入伍生隊,與雲南講武堂第十七期學員共同接受入伍生訓練。當時雲南省長唐繼堯為激勵士氣,特選送女生夏文華、尹月娟入校一期學飛行,招飛行科學員三十六人,此事轟動省城昆明,可惜兩位富家女難以適應艱辛的軍校生活,不久即被淘汰。一九二六年七月,雲航第一期學員畢業。一九二七年六月,雲航第二期學員畢業。

    嗣後,結束三年內戰主政雲南的龍雲繼往開來,遂命令雲南航空學校於一九三○年招收第三期學員,其中飛行科五十名,機械科五十名。一九三二年十二月第三期飛行科四十六人畢業,其中女學員九名。雲南航空學校是當時中國各地航校首開先例且培養女學員最多的航校。

脫穎而出

    吳瓊英(一九一三—二○一○)出身雲南易門望族,按族譜所記,雲南吳姓家族於明朝安徽鳳陽封候,其中一支分封雲南,由是子孫繁衍,遂成雲南易門吳姓始祖,並發展為易門巨族,吳瓊英生父吳貞禧,早年在廣西做官,辭官歸故里後致力鄉梓,口碑甚佳。

    民國初年,從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的唐繼堯主政雲南,在日本留學時唐繼堯就自號東大陸主人。他對於飛行器於現代軍事之重要頗有認識,遂於一九二二年下令組建雲南省航空學校。並開啟中國航校招收中外女學員之先河,畢業學員中,有稱為韓國「空軍祖母」的權基玉等。當時雲南航校之建址于昆明翠湖雲南講武堂大院,並于巫家壩闢飛行訓練基地,這就是現今雲南昆明巫家壩國際機場的前身。二戰期間,也是名震中外的美國援華志願航空隊「飛虎隊」及隨後擴編的美國陸軍第十四航空隊在華的重要基地。

    一九三○年,十七歲的吳瓊英從省會名校昆華女中畢業,聽說雲南航空學校第三期要招收女學員,幾位相好女同學為之雀躍,一致決定投考航校學飛行:如垠椿軒,李若芝,張竹軒,柏武芳等。進入航校,訓練生活相當緊張、辛苦:首先是半年入伍生訓練,打著綁腿,完全按照陸軍步兵操典進行,之後半年機械課程,都在講武堂進行,大家睡通舖,清晨便出操訓練直至黃昏,教官多為航校第一期畢業生。教育長張汝漢,也是一期生,時任雲南航空隊隊長,軍校伙食不錯,三菜一湯,但無澡堂,尤其是女學員,只是在航校假日到昆明公共浴室或親友家「沖涼」。 飛行訓練在巫家壩,主要用美國「弗力特Fleet」一百匹馬力雙座教練機訓練,坐艙開放式,並無座艙蓋,更遑論救生傘、無線電。飛入空中以飛行帽、飛行皮衣褲及飛行鏡禦寒擋風。膽大聰慧的吳瓊英成為教官准予第一個放單飛的女學員,也是中國航校自己培養的首位飛天女傑。總地來說,航校第三期畢業生品質優於一、二期。在這批出自七彩雲南的中國飛天女傑中,還有一位滇西籍的女學員杜光昭,後來成為中國首批女飛行教官。這正是:

    誰披彩雲當空舞,三迤女兒竟風流!

    兩位女飛行員在航校時的飛行成績都很好,令當時的男同學都很佩服,原來男人能做的事,女人也能做到,社會上一些知名人士專程來觀看她們訓練。她們的飛天壯舉一時在省城傳為佳話,不僅鼓舞了男女學員學習飛行的勇氣,也給雲南人臉上爭了光。一九三二年十二月第三期飛行科四十六人畢業,其中女學員九名。這一年,剛好是「中國現代航空之父」馮如駕機失事殞命二十周年紀念。在雲南講武堂禮堂,龍雲親自出席第三期飛行學員畢業典禮,並向畢業生頒發航校畢業證書;按前例,第三期學員後來也獲得了講武堂畢業證書。吳瓊英畢業後,便遵照命令編入雲南討逆軍第十路軍總司令部任空軍少尉飛行員。

誰是第一

    二○一二年四月十二日的《羊城晚報》副刊版上,用半個版面的篇幅,刊登了加拿大女作家帕蒂•歌莉女士的配圖紀實文章,題目叫《中國首位女飛行員是廣東美女》。文中這樣寫道:

   『一九三四年春,是這位在外國飛行教練眼中的「來自東方的美人」第一次單飛。之後,她對飛行的熱情與日俱增,而且矢志不渝。天氣惡劣無法飛行時,哪怕只來到機場,與心愛的飛機相伴,她也感到無比的滿足。當天空陰霾散去,終於可以駕機翱翔藍天之時,那種精神上的愉悅和滿足是無以言表的。

李霞卿非常喜歡飛行帶給她的那種血脈賁張、淩駕於一切之上的那種感覺。

    一九三四年八月六日,李霞卿以優異的成績通過飛行和理論考試,拿到了瑞士航空俱樂部頒發的飛行執照,成為世界上在日內瓦拿到飛行執照的第一位外國女性,而當時在整個瑞士拿到飛行執照的女性也不過十人。在中國航空界,李霞卿也是在瑞士取得飛行執照的第一人。』

    筆者認為,歌莉女士對中國女飛行員溫潤細膩的心理描寫,同樣也是吳瓊英她們這批女飛行員的心路歷程。歌莉女士算不上是一位航空史專家,所以不知道或不相信在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在中國西南邊陲的雲南,誕生了首批中國女飛行員,而且同樣是美女—雲南美女。除了有文字的記載,更有珍貴的圖片資料來佐證。

    不久前,我收到了吳瓊英的兒子于平東先生從香港寄來的一張三十年代的老照片,這張照片傳達了太多資訊,好生了得!照片上的文字說明是:『雲南航空學校第三期飛行學生,一九三○年七月—一九三一年七月,送張堅父班長,在昆明雙塔寺留影』。我粗略一數,照片上的航校師生共五十餘位,他(她)們集體站在雙塔寺下綠草叢生的半坡上,擺成了一個正三角的造型。站在最前面的是三位手拿禮帽著白色西裝的老師,其中一人就是要離開航校的張堅父班長。近五十位飛行班男女學員則著清一色的淺色航校制服,紮武裝帶,腰佩短劍,戴大沿帽,全體師生均系深色領帶。至少有六位女學員站在側靠前位置,前排左起第三人即是吳瓊英。從照片上看這些女學員均為美女,站在第二排的杜光昭據說因品貌出眾,畢業後被雲南省主席龍雲看中,欲娶為家室;並不情願的杜光昭即遠走他鄉繼續深造,最終成為中國最早的女飛行教官。

   


中國的航空史必須記住了—中國最早的(首位)女飛行員(於一九三二年十二月畢業)誕生于雲南航校。豈不止一個,是一批!不僅有文字記載,更有照片為證呢!試問天下英雄(當時國內航校),誰與爭鋒!這批女飛行員還有垠椿軒、李若芝、張竹軒、柏武芳等,第三期機械科的女學員還有:李玉珍、王美蘭、趙月松、趙碧芝等。

    二○一二年七月,在雲南航校第三期學員畢業八十周年的日子即將到來之際,筆者特意來到位於華山東路的「雙塔寺」尋蹤「攬勝」。在臨街一面久遠斑剝的圍牆上的文字說明中,我找到了當年航校師生們為何來這裡照像留念的原因了,原來「雙塔寺又名大德寺,大德寺與五華峙對出,左峙金馬。綠映雙塔,曾經是明清時昆明的重要景觀之一。」這些美景,都被來這裡攬勝並拍照的航校師生們盡收眼底了。可惜今天這些美景已被周圍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遮掩掉了。

    當年航校師生們一上午在這裡盡興遊覽並照相後,就步行到對面數百米開外的五華山上去了,原來這是事先就安排好的重頭戲。時任雲南省主席的龍雲繼承了前省長唐繼堯的遺志,重視並努力抓好雲南航校及空軍隊伍的建設,繼續培養女性航空人才。這一天,龍雲在五華山省政府駐地宴請航校師生,並答謝即將離校的張堅父班長(張堅父為何中途離校?很大可能與正在組建的杭州筧橋中央航空學校調人有關)。這一天,光復樓宴會廳賓客滿座,氣氛熱烈,杯斛交錯,歡聲笑語,賓主們一一舉杯,共同為雲南航空事業美好未來乾杯!……這些活生生的事實昭告國人,雲南人響應孫中山「航空救國」的號召,不落人後,不辱使命,追求卓越,成就中國航空「先進前驅」之美譽!

烽火情緣

    吳瓊英在總司令部任少尉飛行員一年有餘,正當她滿腔熱情地投入到空軍建設中時,一次飛行降落時失事,飛機沖入稻田,飛機損壞,自己也受了傷。傷癒後,由於家人不願她作為女性在「血盆」(比喻空軍生涯的殘酷)裡再抓飯吃,遂自從空軍退役。當時「九一八事變」後,東北已大部淪陷,在全國民眾抗日浪潮的推動下,在好友聶耳鼓動下參加了抗日救亡歌詠團巡迴各地演出,用戰鬥歌聲喚起民眾投入到抗日救亡的民族解放運動中。

    吳瓊英的二姐吳漢英在東京留學幼稚教育,有意安排她赴日學習聲樂,遂于一九三五年夏赴日入東洋音樂學院攻讀西洋聲樂專業,此時,聶耳亦來日,好友在日邂逅,在《聶耳日記》中多次述及這段難忘的兄妹情。後來聶耳不幸猝死日本大海,吳瓊英和堂兄與張天虛、鄭子平等中國留日學生護送聶耳骨灰回國。

    一九三七年「七七盧溝橋事變」,八年抗戰爆發,未完成學業的吳瓊英隨中國留日學生離日返國,即投入抗日救亡運動。不久在上海與留日青年才俊于百溪相識,于百溪是駐日大使蔣作賓奉宋子文(宋子文時任全國經濟委員會主任)之命,特邀其回國任全國經濟委員會專員的。在抗日烽火中,吳瓊英與于百溪戀愛並結為伉儷。吳瓊英夫婦生有一子一女,五○年代後,老倆口定居香港,不時赴美國女兒處居住,一九九六年,廝守六十載的老伴于百溪病逝香港,吳瓊英老人與子媳同在香港,頤養天年。

心繫藍天

    吳瓊英身居香港,十分關心祖國內地發展:一九九五年于南京紫金山落成的抗日航空烈士紀念碑,吳瓊英老人捐款資建,知悉原中國空軍抗戰遺族中雲貴川三省部份同胞生活清貧,吳瓊英通過北京航空聯誼會捐款濟助。吳瓊英發起並親自參與了一九九六年初在上海舉行的大型義賣暨希望工程募捐活動,並自己慷慨捐助航空基金及井岡山失學兒童。朝鮮戰爭中我國著名的空戰英雄韓德彩將軍也全程參與了這些活動。韓將軍由衷地說:『吳瓊英老媽媽才是我們的老前輩』,並手書「壽」字及「藍天女將」紅幅為老媽媽祝壽。韓將軍的手書,一直掛在吳瓊英的臥室中。

    吳瓊英嫡孫于凡,曾在美國著名的「高盛」公司任亞洲區董事總經理,老祖母曾不止一次深情地對孫子說:『你們生逢其時,錢財說到底是身外之物,有機會為國家、民族復興做點貢獻,更是功德無量的大好事!』

    二○○九年,吳瓊英目睹了祖國六十周年大慶,在電視上見到國產殲擊機女飛行員英姿,今昔之感,令老人激動不已!遂在《香港商報》刊登賀詞致慶:『少女藍天強國夢,甲子大慶遂夙願。』吳瓊英將近一百年的人生,幸睹甲子國慶盛典,亦欣逢雲南講武堂百年紀念,這樣的人生,足矣!

    正是:百年人生,少女藍天強國夢,成一代飛天女傑;

          世紀家國,甲子大慶遂夙願,立一世無量功德。


【本文收錄於《雲南文獻》第42期;民國101年12月25日出版】

臺北市雲南省同鄉會 ♥ 會址:10488臺北市中山區復興北路70號8樓之1(近捷運南京復興站) ♥ 電話:+886-2-2773-5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