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世界雲南省同鄉聯誼大會紀要
作者/俸光鑣
二零一零年四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在雲南省臨滄市召開的世界雲南同相聯誼大會,真是盛況空前,有來自美國、英國、法國、葡萄牙、義大利、澳大利亞、俄羅斯、加拿大、阿根廷、巴西、泰國、緬甸、菲律賓、荷蘭、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阿聯酋、香港、澳門、台灣等二十一個國家地區的雲南同鄉和海外特邀代表二百三十餘位。大會以相聚臨滄佤鄉,攜手文化交流,經濟發展為主題。
臨滄位居瀾滄江畔因而得名,是個神奇美麗的地方,山清水秀土地肥沃、人民敦厚誠實善良好客、極富人情味,市區街道整潔,大廈高聳林立,道路寬廣暢通且兩旁花木爭奇鬥艷,是個鳥語花香充滿希望的現代化新都市,尤其電力、水力充沛,深具經濟發展潛力,是一個投資和居住的好地方。
臨滄世代繁衍著傣族、佤族、拉祜族、布朗族、德昂族、彝族、景頗族等二十三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佔全市人口的百分之四十點五,全市國土面積二點四萬平方公里,轄臨翔,雲縣,鳳慶,永德,鎮康,耿馬,滄源,雙江等七縣一區,總人口兩百三十九點六萬。
臨滄有豐富的資源,光榮的歷史文化,多彩多姿的自然風光,尤其是滄源「古崖畫群」,歷經三千多年風雨和時光的打磨,至今依然燦爛,它讓世人知道人類從起源到發展的全部奧秘,被中外史學家譽為「哀牢地新大陸,滇西南人文史詩」;耿馬石佛洞,文明禮儀之幫鳳慶的「文廟」群,佤山滄源建築宏偉的「廣允緬寺」、勐省農克硝洞遺址、雲縣忙懷新石器遺址等人文景觀,它展現著深厚的文化氣質,昭示著在這塊土地上有不朽古代文明,還有風景秀麗的永德大雪山和滄源的南滾河是國家自然保護區,為世界珍貴動植物的寶庫。
臨滄是世界著名的「滇紅之鄉」是世界種茶的原生地之一,有五百餘年的種茶製茶歷史。馮紹裘先生一九三八年創辦鳳慶滇紅茶廠,「滇紅」茶曾一舉奪得巴拿馬國際金牌獎,成為中國出口名茶。全市茶葉年產量四點八萬噸,年銷售精製茶二點四五萬噸。
臨滄也是亞洲獨具特色的水電基地。瀾滄江流經臨滄境內二百三十二公里,在壹百二十公里範圍內先後建有三座百萬千瓦電站,分別為漫灣電站裝機容量一百五十萬千瓦,大朝山電站裝機一百三十五萬千瓦,小灣電站裝機四百二十萬千瓦,成為雲南省西電東送,雲店外送的主要基地。
臨滄是中國佤族文化的薈萃之地。佤族人口二十三點八萬人,佔全國佤族總人口的三分之二,滄源佤族自治縣是瓦族最集中的地區,有建於清道光年間,集建築、雕刻、繪畫為一體的雲南民族特色,南傳上座部佛教代表建築的「廣允佛寺」;有保留較完整的從奴隸社會直接跨入現代文明的瓦族原始群居村落;有豐富的瓦族民間文學藝術和獨特的飲食文化。
臨滄也是雲南最大的蔗糖和酒業生產基地,甘蔗種植面積一百四十二點七萬畝,產量五百三十四萬噸,有機製糖生產線十四條,生產食糖六十九萬噸,滄瀾江啤酒企業集團董事長劉光漢先生高瞻遠矚,卓越領導,日益茁壯,創新發展,酒質優良,暢銷海內外,尤以泰、緬、越三國最盛。茅糧白酒企業集團也正迅速發展,酒業在臨滄蓬勃興起且發展迅速。
臨滄是昆明通往緬甸陸上最近的通道,全市有滄源、耿馬、鎮康三個縣與緬甸接壤,國境線長二百九十點七九公里,被譽為南方絲綢之路,西南絲茶古道。當人民走近瀾滄江這條聞名於世的河流時便會體味到「東方多瑙河」具有的獨特魅力,當你跨入臨滄這塊西南邊陲的土地,便會感受到北回歸線上自然與人類親密無間的交融,更會感受到臨滄各族人民的真誠和熱情,你會為瀾滄江的濤聲所激動,也會為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所陶醉,上述實情境況,絕非諂諛,歡迎有識之士不妨親自一遊美麗的臨滄。
【本文收錄於《雲南文獻》第40期;民國99年12月25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