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爍在紅土高原上的文化藝術明珠
──昆明翰榮軒文化藝術博物館──
本刊資料室
二千年「中國當代著名藝術家走進雲南│推進民族文化大省建設」系列活動,在昆明昆明翰榮軒文化藝術博物館隆重舉行。這是中國文化藝術界的一次盛大的活動,在雲南省尚屬首次,在全國也不多見。屆時,一○○多位中國當代最具知名度的著名藝術家,以及國內外實業家,共同參加此次活動;活動中展出和義賣五六○餘幅(件)藝術精品。在活動的籌備階段,昆明翰榮軒文化藝術博物館及其所承辦的這次大型文化活動,就已經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各類媒體紛紛聚集翰榮軒,世人的目光又一次投向了這一顆閃爍在紅土高原上的文化藝術明珠。
翰榮軒為全國最大的私立博物館
坐落於昆明市滇池國家旅遊渡假區民族村旁的昆明翰榮軒文化藝術博物館,占地四十畝,建館投資四千餘萬元,一九九九年四月開館,是目前中國最大的私立博物館。博物館建築面積一萬多平方米,可同時接待一五○○人參觀。館內藏品包括雲南歷代名人書畫、元明清花瓷器、少數民族服飾、地方民間藝術品、雲南建水紫砂陶、水墨花大理石,以及以幻龍為代表的古生物化石和奇石,等七大系列、共萬餘件、總價值上億元的文物珍品。經國家及雲南省文物部門鑒定,認為不少藏品是難得一見的珍品,有的是文物收藏部門的缺項,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
博物館所處環境十分優美,西邊隔滇池與龍門相望,西山倒影逐波而來,與館內的碧樹綠草、柳蔭池塘溶成一片,相映生輝。館捨置於自然和諧的氛圍中,生機盎然。博物館是按綜合博物館的格局設計的,墻下半部分為白色,上段為紅色,既顯寧靜又蘊藏著蓬勃生機,給人一種活力充沛的感覺。從正面看博物館,外觀形象似橫斷山脈,氣勢恢弘,配合著紅色的墻面,使人很容易聯想到雲南紅土地的寬容與橫斷山脈的威嚴。從側面看博物館,是由下而上呈內傾狀,像一座城堡,取「藝術之城」之意,顯示了它蘊含的力量。博物館的頂部是由一大二小的三角形玻璃房頂組成,以利於館內採光。館捨南面的翰榮軒餐廳與北面的翰榮軒賓館一字排開,博物館巍然挺立其中。這些都能給人們很深的印象和意境,能引起人們細細參觀該博物館的願望。
從博物館正門拾階而上,進入的是寬敞明亮的中央大廳,大廳周圍是七個展廳和一個珠寶商場,分為上下兩層。
雲南民族服飾及民間藝術展廳,展示的雲南二十六個民族的服飾及其民間藝術品。我國共有五十六個民族,雲南就有二十六個,少數民族人口佔全省的三分之一。在這個展廳中,各民族的服飾集中在一起展出,色彩斑瀾,令人眩目。民族服飾的樣式保持著傳統和古樸的風貌,它們鮮豔的色彩和鳥獸、花草、銅鼓等紋飾,都流露著山野的自然和不同民族的風韻,其制作工藝又顯示了各族人民的勤勞和智慧。
據說,彝族穿的百褶裙,一人一生只能穿一套。這民族服飾廳展出的用火草絨制成火草衣,流行於彝、白、傈僳、傣等民族中,由雲南出產的一種叫做火草的葉背絨織成,這在全世界都是唯一。每年火把節前後,各族婦女就紛紛上山,採摘火草葉,然後她們從一片片葉背後撕下白色絨狀物,再一段一段接起來,用特別的紡輪紡成紗,又將紗織成寬約三十厘米的布條,再將布條縫制成衣服、包等物。這種火草衣穿起來柔軟舒適、冬暖夏涼。做這種衣服十分費力,技術也較特殊,做一件成年人穿的短上衣要花上幾個月的時間。僅管如此,她們還是樂此不疲。其中還有一個原因是:彝族人民把火草視為祖先的血液所化,因而每年五月十五日和立夏的朝山節都要穿上火草衣,登上山去,狂歡痛飲,以紀念自己的祖先,接著她們又到處採草,繼續紡紗織布,將祖先的鮮血所化的草披在身上,表示永志不忘。親情,永遠人類最真誠、最永遠的感情,血總濃於水。
在青花瓷器展廳,人們可以看到盛極一時的雲南陶瓷。「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細陶」,這些話概括了雲南陶瓷業頗為輝煌的歷史。該展廳所展示的雲南青花瓷器,地區之廣、品種之全,在全國而言僅次於雲南省博物館,而且其中多為精品,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
這裡展出的藍釉白堆貼人物紐蓋罐是最引人注目的。它高三七‧三厘米,口徑一四‧七公分,肩腹部貼印八仙人物,荷葉形蓋,上為帶冠、廣衣、長袖的壽星蓋紐,罐底則是縷空雲紋座。此罐通身青花顏料繪成藍色,僅留蓋頂人物的臉及身部為白色,在罩上青釉一次燒成。貼印八仙人物的突出部分隱現藍白色,使八仙人物更為耀眼。整個罐做工精細,流暢自然,人物生動傳神,富有美感和韻味,極具文物和觀賞價值。目前,此類瓷器僅存一件,是雲南瓷器的絕品。這裹展出的其他多件國家級青瓷精品,其中有翰榮軒的鎮館之寶│青花山水人物大碗,該碗估價在一五○○萬元以上。另外,八方開光花卉罐現在國內僅存兩個,其珍貴可想而知。
在建水紫砂陶廳可以觀賞到做工精細的雲南建水紫砂陶,其創意之獨特,常使參觀者不忍離去。建水是我國陶器四大產區之一,其成品為選購禮品者所青睞。在這個展廳,有雲南元、明以後陶瓷工業經濟發展的概貌,也為研究雲南歷史、工藝美術及陶瓷的學者專家,提供了重要史料。
百龍化石奇石廳,把人們帶到十分遙遠的遠古時代,使人不禁而生懷古之幽情。這裏展出的化石都曾是我們這個星球的居民,它們在億萬年前曾生活在這裡,自然歡快、無憂無慮。百龍廳因該廳展出了一百餘條幻龍而得名,幻龍也叫貴州龍,因為一九六七年首次於貴發現幻龍化石。百龍化石中,最大、最完整的一條是三疊紀晚期的幻龍化石,長二二五厘米,另外還有一米以上的幻龍四條,其他的都在三○│七○匣米左右。展品中還有寒武紀(約五億年前)的澄江動物群、三葉蟲、奧陶紀(約四億四千萬年前)的角石等等,他們形態各異,使人極易想象他們當年生機勃勃的情景。
在該展廳還展出了許多奇石,如紅寶石、藍寶石的原生礦石,以及其他較有特色的原礦石,讓人們從中可以學到許多礦石方面的知識。雲南是一個寶石之鄉,以翡翠最為著名。展廳所展出的各類寶石和水晶石,或珠光寶氣、或紋理奇特,令人嘆為觀止!其中大理石水墨花可以說極為珍貴,水墨花天然成形,紋理似山水樹木,如詩如畫如夢,韻味奇特,是觀光的佳品,但令人遺憾的是這種自然奇石已經絕跡了。這裏展出的有天然石膏自然形成的《地裂天驚》│巨石迸裂欲飛,好似發出一聲驚天巨響,使人不僅感到造物者的巨大力量!
名人書畫廳展出的是明、清至近代的兩千餘件書畫的一部分,絕大部分出自雲南本土的高官要職或民間名士,如大理的李元陽、通海的周禮等人的書畫。雲南歷代名人除極少數人的筆墨未收集到外,其他絕大多數人的墨寶都能在這裏找到。這些墨寶,過去大多數散落民間,沒有向世人展示過。它們的收集和展出比較全面地反映了雲南歷史上書畫名家的藝術成就,和歷代名人的藝術修養,其歷史及藝術價值可想而知。翰榮軒特別重視收藏和展示雲南書畫,使雲南一些地方的書畫佳作不致埋沒、長留人間、供人欣賞,將使雲南人民有較多機會觀賞家鄉名流的藝術作品,培養熱愛故土之情,從而使人們在親切中得到上進的激勵。這些展品常常吸引參觀者的目光,使人流連忘返,王為翰的中堂《筆動鬼神驚》,行書筆狂而渾厚,適勁有力,足以激揚正氣、威攝奸邪,這就是書法藝術的力量!這裏的一幅幅繪畫、一件件書法,或奔放活潑、或細筆勾勒、或蒼勁有力、或凝煉厚重,都給人以美的享受,使人感到此中有真意,引導人們進入至美至誠的境界。
以上對翰榮軒博物館展廳展品的粗略介紹,足以讓人們窺一斑而見全貌,參觀者在細細觀賞、慢慢品味的過程中,往往都會有新的發現,對文物及其所在的歷史有更深入的了解。相關專業的學者和研究人員將會在這裏找到他們夢寐以求的東西,一般的遊客也能從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知識的收獲、以及對雲南的比較全面比較深刻的理解。昆明翰榮軒文化藝術博物館,是目前全中國最大的私立博物館,說其是最大,不僅是因為該館的投資最大、館藏品最多,當人們參觀完博物館後,才會真正感覺到其中的博大和精深。
(本文收錄於《雲南文獻》第30期;民國89年12月25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