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第十九鎮與辛亥革命丙辰護國之役

作者/張維翰

清末規定各省編練陸軍共四十鎮。其編制每鎮步兵二協,協各二標,標各三營;騎兵一標、砲兵一標,各皆三營,工程隊一營,輜重兵隊一營、機關槍隊一營。全鎮官兵共一萬二千六百人。雲南編練者為第十九鎮,係以錫良督滇時,命陳宦所編之混成協擴編,於宣統元年成立。首任統制為崔祥奎,步兵第三十七協統領為張毅,所轄七十三標統帶為丁錦,第一營管帶齊世傑、第二營管帶成維峻、第三營管帶李鴻祥;七十四標統帶羅佩金,第一營管帶唐繼堯、第二營管帶胡忠亮、第三營管帶劉存厚。三十八協統領曲同豐,駐大理,所轄第七十五標三營分駐保山、大理、楚雄。七十六標統帶趙復祥,率第一營駐蒙目,第二營駐建水,第三營駐文山、騎標統帶韓建鐸第一營管帶廋恩暘、第二營管帶謝汝翼、第三營管帶韓鳳樓;砲標統帶韓國饒,第一營管帶顧品珍、第二營管帶劉雲峰、第三營管帶余炳;工兵營管帶歐陽圻、輜重營管帶范鍾靈,機關槍營管帶李鳳樓,均駐昆明近郊。同時講武堂總辦李根源所訓練之學生數百人,受其精神教育之鼓舞,民族觀念極強,富於革命意識。宣統元年蔡鍔奉滇督李經羲電召入滇,初任督練處參議,旋與三十七協統領王振基對調。蔡公任三十七協統領,留余仍在部繼續任秘書職,頗蒙優遇,得參密勿,並為其校訂所輯曾胡治軍語錄。羅公佩金、李公根源、唐公繼堯等常來協部,與蔡公長談。其後則於唐公繼堯之武成路寓中秘密集議,蔡公皆著便服,單獨步行前往,七月間於宜良縣舉行軍事演習,可知其必將有所為也。九月中旬武昌起義消息傳來,時陸軍第十九鎮算帶以上軍官多為留日士官畢業回滇之革命同志。而講武堂學生數百人復多入伍任連排長。兵精械利,反正時機已到,於是革命首要同志多次秘密集議,於軍事行動規劃完成,分別指定任務,蔡公為留日士官第三期畢業,資歷較深,被推為此役統帥。遂於九月初八,以南郊江南會館為臨時指揮部,裝置軍用電話,對各路負責將領發號施令,於是夜九時革命行動開始。各路部隊由東南北三門先後入城圍攻五華山,軍械局及總督署等處,激戰至次日下午遂告光復。當起事時,首先被擊逃走者為七十三標統帶丁錦,及該標第一營長齊世傑,第二營長成維竣(皆北洋系)。彼等既逃,則全標兵力悉歸第三營管帶李鴻祥掌握,於是三十七協之步兵兩標,全為革命主力。除三十八協統領曲同豐及所屬七十六標未與其役,七十五標統帶趙復祥外,在蒙目宣布反正,騎砲兩標及工程輜重機關槍營歸蔡公指揮分擔任務。十九鎮統制鍾麟同聞變,親率憲兵及巡防隊二營,以機關槍據五華山高地,頑強抵抗,負傷陣亡。督署僅有輜重營管帶范鍾靈護衛,亦被砲擊而死,此外被殺者僅有督練處參議王振畿,鎮部參謀長楊集祥布政使世恩(滿人)。李督經羲及其眷屬得督署巡捕蕭某救護越牆匿於沙臘巷蕭宅。督練處總參議蘄雲鵬則偽裝為轎伕,肩輿出城,由滇越鐵路出境。臨開廣道龔心湛則被七十六標趙復祥以兵逐走,其後李經羲、蘄雲鵬、龔心湛三人先後曾在北京任國務總理。

十一日清晨蔡公回協本部,稍息往省諮議局,則議長議員及各將領均已商集,一致公舉蔡公為雲南都督,決定以五華山初級師範學堂樓宇為都督府,旋邀請總督及各司到會優加撫慰,詢其去留意向,多願留滇效力。僅總督李經羲及提學使葉爾愷要求離滇,次日即由都督府派員分別送彼二人及其眷屬隨從,乘滇越鐵路火車安全離境。
雲南光復,陸軍第十九鎮為主力,當時中國南方各省之陸軍,亦以第十九鎮為精銳,士兵多為本省農家子弟,樸實忠勇,高級軍官多為留日士官畢業,中下級軍官則多為雲南武備學堂及講武堂畢業學生,學術水準較高,軍械亦頗精良。巡防隊三十營,以及鐵路巡防隊等,在西南各省中雲南可謂最有實力之一省。蔡公既被推為雲南都督,擁此雄厚實力,自然有志向外促成鄰省光復,進而致力北伐,遂遣唐繼堯援黔,謝汝翼、李鴻祥援川,殷承瓛援藏,唐率兵入黔,一戰而平定黔亂,被黔人推任貴州都督,坐鎮貴陽,謝李入川南,各地同志會紛起,秩序騷然,鎮懾宣導,經時數月,迨成都獨立,尹昌衡出任都督。 國父歐洲回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未幾南北統一,遂班師同滇。

殷承瓛部亦自藏邊遄返,除唐部約有步兵三營及四特兵各約一連尚留黔垣外,所有部隊齊已齊回滇境。都督蔡公乃選巡防隊之較精銳者,合粵督岑春煊奉調督滇時先遣入滇之辛承貴、陶鳳堂二大隊(後岑未赴任,允其留滇),擴編為第一第二兩師,民國三年蔡公離職赴京,唐公由黔回滇繼任,復將所部加以擴編,先後向德日訂購新式槍砲彈藥,積極訓練,講武堂考選入學者,多係高中畢業青年,為下級幹部之補充,於是滇軍聲譽之隆大,為北洋系所嫉視。四年十二月雲南起義討袁,即以上列部隊,分編為護國軍三軍。第一軍由蔡公統率出川,第二軍由李公烈鈞統率出桂,第三軍由都督唐公統率,保衛後方,策應前敵。桂督陸榮廷於五年三月十五日宣布獨立,與我護國第二軍脅令偽查辦使定滇軍總司令繳械投誠,雲南後方得以安固。袁氏不得已於同月二十二日自行取消帝制,命川督陳宦致電蔡公,請求停戰,並派旅長雷颷至永寧總部接洽,蔡公亦以士兵久戰勞苦,須稍休息,手定停戰規約四條,明定停戰日期一個月,即自四月七日起,五月六日止,交其賷回成都陳宦即以電知敵軍。在此一個月由滇增援之部隊及器械物資陸續到達,士氣為之大振,復繼續作戰。袁氏因接陳宦連電促其退位,龍濟光亦在粵宣布獨立,親離眾叛,其他各省相繼宣布獨立,各方紛紛電斥其無恥戀棧,迫其退位,袁氏愧恚交加,竟於六月六日病逝於新華宮,八十三日之皇帝至此告終。共和絕而復續,民國於以重光,而黎副總統元洪依法繼任為大總統矣。

陸軍第十九鎮之名義,雖早已不復存在,而雲南之有精銳陸軍實植基於此。今大陸陷匪將三十年,極權暴政,民不聊生,最近民怨沸騰,痛不可忍,要求民主自由之呼聲,震於中外,我政府正積極準備,待機反攻。本日為雲南起義第六十二週年紀念,關於護國之役的經過,歷年已有詳細之講述,不必多說,而同鄉會仍來函徵文,因以陸軍第十九鎮與辛亥革命及丙辰護國成功之關係為題,草就此稿,甚望我旅台鄉人,本此兩役之弘毅精神,在蔣 總統經國先生英明領導之下,各就自己崗位,謁忠盡智,共同致力於中興大業,早日光復大陸,消除罪惡遠甚於袁世凱百倍之共匪極權暴政,拯救陷於水淡火熱之同胞,重建三民主義自由民主富強康樂之新中國,以慰先總統 蔣公在天之靈。

【本文收錄於《雲南文獻》第08期;民國67年12月25日出版】

臺北市雲南省同鄉會 ♥ 會址:10488臺北市中山區復興北路70號8樓之1(近捷運南京復興站) ♥ 電話:+886-2-2773-5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