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衝、保山正在蛻變中
──參加第三屆世界雲南同鄉聯誼大會見聞
黃通鎰
一、大會記要
第三屆世界雲南同鄉聯誼大會,原訂二○○三年五月召開,因非典型肺炎(SARS)肆虐,推遲到九月廿四至廿八日在極邊第一城騰衝與西南歷史名城保山市分兩階段舉辦。大會主題為:愛雲南,促發展,興中華。與會人員來自世界十三個國家和地區約三百位雲南鄉親或眷屬,其中以緬甸代表一百四十二人最多,加拿大、荷蘭、澳門各一人為最少。可謂俊彥雲集、群賢畢至。
大會經主辦單位,精心籌劃,動靜皆有。廿四日一早報到,領取資料、紀念品,分配賓館後自由活動。晚間在騰衝縣委禮堂召開預備會議,簡報會議籌備情況,提出並通過主席團建議名單,保山市政府副市長李新平介紹大會主要活動及注意事項。接著舉行第一次主席團會議,審定大會會徽,研定議程、推選發言代表,提海外僑團支持雲南扶貧投資動議,研擬大會中心議題。廿五日清晨八時與會人員分乘十一輛遊覽車在警車開道下分別由騰衝賓館、映春賓館、宏盛大酒店、熱海大酒店馳往設在騰衝縣委禮堂的大會場。車程約五分鐘,沿途可見熱情圍觀的民眾不停揮手以示歡迎,市容高聳建築林立,道路寬敞,雖已深秋但繁花時草茂盛,一片欣欣向榮景象,與筆者十多年前初返家鄉探親訪友時所見之騰衝容貌截然不同。
大會由小學生歡迎隊伍以多支鼓號樂儀隊、旗隊、啦啦隊、體操隊等每隊約百人隆重揭開。小學生們服裝鮮艷,面露笑顏,動作整齊,精神飽滿,從他們身上看到了希望。會場入門處有廿餘階,兩旁佈滿鮮花,有穿著紅緞旗袍的高中職女學生親切地為每位嘉賓配戴新鮮蝴蝶蘭胸花一朵並引領入座。
大會於九時正準時開幕,主席台上坐著主席團卅多位代表,會場秩序良好,會議在司儀引導下井然進行,於預定之兩小時半內結束。中午回賓館用膳,每桌八至十人,菜餚多樣而可口。餐畢午休小憩,下午三時一半人員安排參觀騰衝珠寶城,實地了解珠寶首飾之開採,運送、加工、選貨、維護與行銷。另一半人員則到映春賓館二樓會議室,參加雲南及保山騰衝投資環境和項目推介會;會議內容含雲南投資環境介紹,保山與騰衝招商引資重點領域,騰衝、保山、隆陽、昌寧區招商簡介,及投資成功者經驗分享等。
廿六日全天則分組參觀騰衝的旅遊、文化、古蹟名勝、教育、經濟等建設,實地體察騰衝近年來進步的成就。廿七日上午大家分組乘車赴保山,車程約三小時,沿途風光秀麗、稻香、結實累累的果樹盡在眼前。到達旅館後稍作休息、分配房間及午餐。下午一時部份人員參訪保山市各項經濟設施,其餘人員則參加保山市隆陽、昌寧區招商引資項目會議。三時召開主席團第二次會議,議題為總結大會成果,討論大會決議,推舉代表宣讀大會決議文,選舉保山海外聯誼會第一屆理事等。五時半全體人員齊集保山蘭都飯店二樓宴會廳舉行大會閉幕式暨主辦單位歡送晚宴歷時兩小時;僑胞代表宣讀會議決議文,移交會旗、會徽給接辦第四屆世界雲南同鄉聯誼大會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各地嘉賓互贈禮品、紀念旗,最後由保山市政府熊市長清華致閉幕辭而結束,會場氣氛溫馨而熱烈。八時後大家到保岫影戲院觀賞歌舞表演,共十二個節目;以隆陽飛花歌舞開場,接著是傈僳族合唱,彝族舞蹈,配樂詩朗頌,傣族舞蹈,大合唱遊子情,德昂族器樂合奏琴鼓情韻,女高音獨唱高黎貢山我的媽媽,傜族舞蹈,獨唱兒行千里,最後一個節目是民族歡歌大合唱,使晚會在高潮聲中結束。
廿八日大會結束,代表賦歸,相約三年後大理再見。綜合而言,此次大會共達成了三項共識、二點決議、二個建議:其三項共識是要充分利用世界雲南同鄉聯誼會這個重要平台,保持緊密聯繫,增進溝通了解,促進合作交流,實現共同發展,進一步推動世界各地雲南同鄉走向大團結,大結合。其次要抓緊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設機遇,促進自身的發展,同時擴大與雲南的經貿科技合作,推進雲南與世界的友好合作交流,讓世界了解雲南,走進雲南;讓雲南了解世界,走向世界。另一項是世界雲南同鄉要堅持反對分裂,反對台獨的立場,為促進國家的富強統一做出努力。二點決議是:自第三屆大會始,啓用「世界雲南同鄉聯誼大會會徽及會旗標誌。第四屆大會定於二○○六年上半年假大理白族自治州舉行。二個建議是;世界雲南同鄉及社團要繼續發揚情繫鄉梓,熱愛家鄉的優良傳統,積極支持「雲南省向絕對貧困宣戰行動」的實施,協助雲南貧困地區發展經濟、教育、醫療、衛生等事業,為生活貧困的鄉親獻一份仁愛心,盡一份綿薄力,幫助他們早日擺脫貧困。另一項是應逐步轉變世界雲南同鄉聯誼大會的辦會方式,參考國際通行做法,逐年採取以會養會的方法,豐富辦會內容,在聯誼的基礎上加大合作發展內容,使會務在促進合作上更具實質性成效。
二、參會見聞
騰衝自古即是我國西南絲綢之路的咽喉重地,中國、緬甸、印度民間貿易的要衝,也是中原文明在邊陲的一塊琥珀。因其地理位置的重要,自古即為兵家必爭之地,明王朝於英宗正統年間三征麓川與騰衝平亂後,自正統十年至十三年(一四四五至一四四八)費四年時間在今縣城用石材築成周長七里餘、厚五米高七米的石頭城,自此騰衝城有了「極邊第一城」的封號。這座石城五百年來曾遭受數十次五級以上之地震,無數次戰爭烽火的摧殘,卻只造成局部的小損傷,直到一九四二年五月十日,日本侵略軍自緬甸入侵佔據後築堡死守,一九四四年八月國軍反攻,圍城五十一天並配合著美軍第十四航空隊以重磅炸彈轟炸,終以「焦土抗戰」光復了騰衝,惜舊日雄偉壯麗的石城卻在戰火中全燬。
騰衝因西南古道向東南亞延伸得以較早開發,遠在距今兩千四百年前已有商旅打開了中國與緬甸、印度之間的通道。元、明時期更成了珠寶玉石的加工聚散地。到了清代這裡的邊境貿易極為發達,十九世紀中葉因印度與緬甸同為英帝國殖民地,商貿頻繁的騰衝成了中國人與英國人直接交往的前哨站,也是近代東西方文化的交匯點。八年抗戰中騰衝淪陷鐵蹄達二年四個月,除城池被燬,縣民生命財產損失更是無法估計。騰衝人為國家之存亡,民族的尊嚴做出了貢獻。抗戰勝利後,騰衝元氣尚未復原,國兵內戰再起,中共建政後一波波的政治整風運動,人民苦不堪言,逃亡緬甸者又遭逢鄰國緬甸在獨立後不久即爆發內戰,各民族鬧獨立之聲浪不斷,軍人政府行鎖國政策,民生凋蔽。騰衝人只有背負著歷史的輝煌在滇緬邊區的草莽中,高黎貢山的雲霧裡踴踴行走了幾十年,文化名城騰衝也幾乎被世人淡忘。直到廿世紀的最後十年,改革開放政府才發現她真是一塊寶地,氣候宜人,好山好水,因地形特殊構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色。全縣森林覆蓋率近一半,還有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兩千多種稀少珍貴動植物,其中以世界級的大樹杜鵑花王和多種名貴中藥材為最。地下礦物含量不下數十種,其中硅藻土、硅灰石儲藏量超過五億噸,是電子科技工業的重要原料。更甚者騰衝還是我國大陸罕見的地熱與火山並存區,境內有高溫沸泉、噴泉、氣泉達六十多處。保存完整,規模宏大,排列有序的火山錐六十餘座。另有國家級保護北海濕地,山水相依,風光秀麗,是多種水鳥棲息的樂園,也是各樣水草共生的場所。除豐富的天然資源,古蹟名勝,人文蒼萃,還有廿三種民族和睦共處,稱她為人類社會自然民族博物館並不為過。
由於騰衝具備這些優越的條件,二○○○年經國務院核准為國家級口岸,搭上了國家西部大開發的列車,開始以前瞻的膽略、宏偉的氣魄,出現在國人眼前,更以超常規的發展速度,藉火山熱海旅遊為起點,利用區位優勢、人文景觀、獨特生態資源,大量吸收外資,配合地方與國家資金發展觀光,改善交通,充足電源,提倡環保,振興農工業,大力整頓市容,使經濟大幅提昇,奠定了建設基礎。目前又計畫擴建或新建含交通、能源、工業、農業、旅遊、城市環保等三十項建設,如能按預定計畫於未來五至十年內完成,則明日之騰衝與現代化接軌以嶄新的面貌,在新世紀裡縱放異彩。
保山古稱永昌是雲南歷史上開發較早的地區,西元五十八年東漢王朝肇建者光武帝之子明帝即位後年號永平,永平八年派蔡情等人出使西域求佛法,所走之路即經保山之絲綢古道,十二年置永昌郡,配合年號「永久太平,昌盛繁榮」之意,爾後歷代王朝經略保山從未鬆懈。中日抗戰後期,日軍誓取保山,國軍死守,兩方以怒江為界,激戰兩年多,雙方傷亡慘重,日寇終未得逞,中國贏得了勝利。
保山素有滇西重鎮之稱,面積一九六三七平方公里,略比半個台灣大,大小民族三十六種,總人口二百三十七萬五千,為台灣之十分之一,算是地廣人稀的區域,因有僑民僑眷約廿七萬人,占人口之一成多,有雲南僑鄉之雅號,中共建政後設地區級政府,二○○一年國務院核准撤銷地區改設「保山市」,轄四縣一區;四縣為騰衝、龍陵、施甸、昌寧。一區即市政府所在地隆陽區。保山距省府昆明有五九三公里,以三○二國道高速公路連接,另有機場航程約四十分鐘,保山至大理之大保高速公路今年通車,怒江和瀾滄江穿境而過,航運尚稱便利。
保山因自然資源特多有「綠色寶庫、動物樂園、自然博物館和物種基因庫」之美譽。全區山多平地少,山區面積約占百分之九十二,其森林覆蓋率達五成,處於休眠狀態的火山群是我國大陸保存最完整的新生代火山群特色。自改革開放以來,保山受到政府的重視,在國家西部大開發的機遇下,保山的經濟建設突飛猛晉,其施政方針是以糧食、煙草、蔗糖為三大支柱產業、畜產、林果、茶葉、電力、礦業、建材為骨幹產業,以旅遊、蔬菜、花卉、生物製藥為後續產業。三大產業構成了當前保山的總體產業體系,為保山紮下穩固的發展基礎。今年政府又經精心擘劃推出五十項包含了交通、旅遊、農業、工業、能源、食品加工業、林業、礦業、土地開發、批發市場、醫療衛生、自來水、經濟園區等一系列的擴建或改建、新建招商引資項目,預計五至十年內完成。站在這新世紀的起跑點上,保山信心滿滿,勇氣十足,誓把保山建設成「雲南最重要的農業生產加工基地、精品特色旅遊區、中國通向南亞陸路的中繼站」。筆者深信,保山人雄心壯志願景必能實現,明日的保山將踏著歷史的輝煌再顯新姿。
三、會後省思
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經濟起飛的成效,廣大人民必將逐漸脫離貧困,但在生活改善後如何讓「生活有品味」,並「確保永續」則是大家應深思的問題。因涉及人民素養與人力素質的教育問題,為政者應及早籌謀。雲南省在中國屬偏遠落後的內陸省份,教育的量與質均顯不足,就量言邊陲的保山與騰衝,雖已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小學入學率達九成九,但學生中途輟學率甚高,到了七年級(初中)後尤其嚴重,究其輟學原因不外乎家長對教育理念不足,農家需勞動力及家庭經濟拮据無力供應求學所需。到了高中更為嚴重,國中畢業生有機會讀高中者不足三成。高中畢業能到大學深造者更少。在質的方面,受十年文革影響,教育有斷層現象,合格師資普遍不足,學校設備無論儀器、模型、圖書與學生體育訓練活動設備或遊戲交誼場所均不敷使用。筆者認為經濟設施可以招商引資,只要有利可圖不難成就,但教育事業,是百年樹人的大事,非一蹴可幾,需政府的縝密規劃與長期投注。目前雲南文盲人口尚占總人口之四分之一強,在這新世紀的起跑線上,有知識方有力量,人民的素質高,才易與文明、科技接軌,有效確保經濟建設的成果,加速國家社會現代化。
建言:保山市政府的教育政策,應大量擴增學校,使轄區內的各縣,村村有小學,小學畢業生不必住校可以讀完初中,倍增高中職錄取人數,在每縣、區設師範學校以全公費方式培育師資。獎勵普通大學畢業生四鄉從事教育工作,並予師資專業訓練。在保山隆陽區及四縣城設立大學分校或中小型技術學院,就地培育家鄉各項建設所需人才。藉著世界雲南同鄉聯誼會平台或電視、文字媒體、電腦網路讓遠離家鄉的鄉親回饋故鄉有錢者設立獎助學金,或提供物質支援,具教育專業與經驗者以義工方式貢獻自己之智慧,總之整合所有的資源,共同為家鄉的繁榮與美好明天獻出愛心與力量。
英國著名史學家湯恩比說:十九世紀是英國人的世紀,廿世紀則是美國人的天下,到廿一世紀中國人將出頭。由近年來中國人的卓越表現,令世人刮目相看,雖然距主宰世界舞台尚有距離但並非夢囈,身為炎黃子孫要有這份雄心與壯志,尤其是雲南子民更要牢記「中國要騰飛、雲南不能拖後腿」的警語。筆者這次代表台灣地區雲南同鄉會返鄉出席第三屆世界雲南同鄉聯誼大會,會畢又參加騰衝第四屆火山熱海旅遊節,回台後受雲南文獻編者邀約撰此文就教於諸位鄉賢並資紀念。
(本文收錄於《雲南文獻》第33期,民國92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