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抗戰中的經歷
譚家祿
一、我的家世
我是雲南省新平縣人,民國八年八月十八日生,原籍湖南。明代時沐國公征南,先祖隨軍南征,落籍昆陽,遷居新平縣六代。祖父清朝武舉,落籍新平縣大南門外。祖母李太夫人,生五子運鴻、運中、運富、運貴、運昌及三女。我父運中,民初任元江滇南道郵政局長,信奉基督教,晚年為教會工作。我於十五歲新平縣立中學畢業,到昆明升學,住貢院街四叔父家。
民國二十二年五月一日,雲南省財政廳清丈人員養成所第七班招生六十名,我在二百多人報考中,入學考試成績第一名,受訓一年。期滿畢業,分發會澤縣清丈處實習三月,授任三等二級技士。
二、從軍報國
民國二十六年七月七日,對日抗戰軍興。我投筆從戎,蒙財政廳長陸崇仁保送入中央軍校第五(昆明)分校,第十四期學員大隊受訓一年畢業。分發滇黔綏靖公署獨立第三大隊少尉附員。本大隊旋奉令整編為步兵第七團,任安純三為團長,不久奉調昆明整訓。
我蒙團長派至華坪縣招收軍士隊學生,錄取學生二十四名,帶回昆明。進駐北門外蓮花池成立軍士隊,並調第四連長楊傳貴擔任隊長。我任第一分隊長,訓練三個月,本團成立迫擊砲排,我奉調任八二迫擊砲少尉排長。
三、加強邊防
民國二十九年八月二十六日日軍在越南海防登陸佔領越南,有北向進攻雲南之企圖。因此滇越鐵路河口至大樹塘段鐵路經我方主動破壞,以阻敵進犯。九月九日,滇黔綏靖公署步兵第三旅旅長閻旭部在中秋節深夜自昆明趕運蒙自駐防邊境。我團也於深夜趕乘滇越鐵路火車至蒙自下車,途經紅河進駐巧家縣境邊防守衛。另外第五團也進入屏邊防守,致使進佔越南日軍不敢越過一隕境一步。
十月第一集團軍總司令盧漢在開遠成立滇南作戰軍總司令部。十二月又改為第一集團軍總司令部,進駐蒙自加強南防。
雲南省政府主席龍雲兼任滇黔綏靖公署主任,自抗戰軍興,奉中央令先後將雲南基幹之步兵勁旅,整編為第六十軍、第五十八軍及新三軍出征抗日後。繼三年來內,又將滇黔綏靖公署之各警衛部隊,先後編成六個步兵旅。即滇黔綏靖公署步兵第一旅旅長盧潤濬。第二旅長龍純武。第三旅長閻旭。第四旅長邱開基。第五旅長馬繼武。第六旅長龍奎元。中央為使全國軍權統一指揮,再令將第一旅改為暫編第十八師,第二旅改為第十九師,第三旅改為暫二十師師長安純三,第四旅改為暫編第二十一師師長龍曜,第五旅改為暫編第二十二師師長龍澤匯,第六旅長龍奎元,編為暫二十三師。
暫十九師駐昆明,暫二十三師駐滇東昭通外。其他各師配屬第一集團軍,加強南防。暫十八師、暫二十師、暫二十二師,奉中央令,整編為九十三軍,晉升盧潤濬為中將軍長。
為加強南防,並以滇越鐵路為中心,第六十軍守左線開遠至老街。九十三軍守右線開遠至金平。訂定滇南防務五年計劃,致使佔領越南日軍未敢越過紅河一步。
四、越北受降
民國三十四年九月三日日本向盟國投降,越北屬於中國戰區,由中華民國受降。中國戰區統帥蔣委員長派滇軍第一方面軍總司令盧漢為越南受降軍司令官。率六十軍、九十三軍及暫十九及二十三師入越。八月成立越北軍政府,九月越南北部日軍代表上橋勇逸向河內盧司令官簽署降書,遣送日軍回國。
我暫二十師接受河內日軍投降,筆者仍兼任機槍連連長擔任對空防禦。於受降完成後,調美豪縣至海防守防整訓,繼乘火車至諒山,徒步行軍經南寧到香港,轉乘兵艦到東北葫蘆島登陸,參加東北戡亂戰役,結束了對日抗戰中的任務。
(本文收錄於《雲南文獻》第32期,民國91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