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勝利赴越北助國軍受降紀要

民國三十四年十月二日至十一月二十五日是國家的光榮,也是雲南的光榮;

是快慰的史實,也是悲歎的回憶。

作者/陶鎔貫成

世人皆知二次世界大戰後,中華民國能列為戰勝者四強之一,乃全中國同胞團結在最高統帥蔣委員長介石將軍英明領導下,作艱苦抗日戰爭奮鬥的結果。在戰後中華民國最大的收穫,是於民國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五日有國軍進駐台灣與澎湖,將主權與管轄權從日本統治下收回。所以國人能在台澎地區作熱烈的慶祝光復節。過著自由、繁榮、安定、快樂的生活。是台胞的光榮,國家的光榮。

可是在戰後,我國所爭得在國際上的光榮,有一項重要的史實,竟被國人幾乎忘記。本人因曾參加此種為國爭光,為扶助弱小民族獲得自由平等於世界的義舉,用「抗日戰爭勝利赴越北助國軍受降紀要」寫出,以供國人賢達人士知曉一二。又因入越北接收日軍投降之第一方面軍,多係雲南省健兒,所以就雲南護國起義七十五週年紀念出版特刊時,將本人所見及在越北參與計劃和執行接收之經過,摘要寫出刊載,供讀者先生參閱,並請指教。

本人認為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我國能被盟國美、英、法推舉為接收越北日軍投降事宜,其重要意義有:

㈠中華民國在最高統帥蔣公介石領導下,對侵華之日軍先作艱苦抗戰,幾近七年,又能在日本擴大太平洋侵略戰時和美、英、法三強結為盟友共抗日軍,並於民國三十四年八月十日,日本宣佈無條件向中華民國、美國、英國、法國及蘇俄投降時,列為戰勝國四強之一。所以中華民國負責接收日軍在越北投降,事非平常,乃是中華民國享有國際上崇高地位極大光榮,也就有中華民國抗日八年戰爭最大的收穫。

㈡我中華民國最高統帥部軍事委員會,選派第一方面軍,所轄三個軍(五十二軍、六十軍、九十三軍)三分之二士卒係雲南健兒,其司令官盧漢又係雲南省人。能被最高統帥部選派去越北擔任日軍投降接收重任,既為中華民國光榮,也為雲南之爭光。

㈢入越北接收日軍投降,具有反帝國主義侵略,扶持弱小民族獨立,促成世界各民族一律平等,實現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先生所創三民主義中民族主義精神。所以我方既不願日軍佔領越南,也不願法帝國主義者再統治越南,是助成越南人獨立建國的偉大博愛表現。

基於前述三種重要因素,本人以奉派赴越北協助我國第一方面軍接收日軍投降,願將所知實情摘要報導:

甲、第一方面軍被選派入越北接收日軍投降原由:

⒈第一方面軍所轄之五十二軍、六十軍、九十三軍。其中六十軍、九十三軍士卒多係雲南健兒,素質良好,裝備齊全;戰鬥力強,派出國外,予外國人與華僑同胞有良好印象。

⒉越北與雲南邊境相連,進出便利,越南雖曾為法國殖民地,但是法國在歐本土曾被德國佔領,元氣未復,無力來東亞越北接收日軍投降。所以美、英、法皆同意由中華民國接收。

乙、本人被派與一方面軍作聯絡高參原因:由於本人隸籍雲南,中央陸軍官校八期砲科畢業後,又留學英國皇家砲兵學校畢業,任駐英陸軍武官。回國後服務於中央軍校五分校任大隊長,又服務於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警衛團任政治部主任。受委負長賞識,著進陸軍大學甲級將官班二期,卒業後派任中國遠征軍總部高級參謀。因有如此學經歷,又係雲南省人,所以最高統帥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公派以高級參謀赴越北協助第一方面軍接收日軍投降事宜。

丙、本人在越北二月工作要略:

我國第一方面軍由司令官盧漢率領入越北,主要工作,是有關日軍軍事方面之接收。如駐越北日本陸軍人數,槍械等武器,通訊設備,海空軍人數,艦艇及空軍飛機架數與種類及海港碼頭與空軍基地等一切設備之接收。本人所擔任者是越北當地民事部份,因一方面軍司令部,其中第五處專管民事業務,處長為陳修和,係中央陸軍官校五期畢業並曾留學法國兵工學校,我二人有同學之誼,工作甚為合作。又同住於河內警備司令部,當時任何內警備司令是盧濬泉將軍,兼九十三軍軍長,乃盧漢之叔父。我告陳修和先生對越南民政事項之處理原則:

㈠對日本佔領越南之統治管轄權移交給我方之一方面軍司令部。

㈡扶助越南人建立獨立的國家,並有親中華民國的中央政府。

㈢釋放被日軍拘留獄中之前越南統治者法國人,恢復其自由。

因此本人將扶助越南人建立獨立國家並成立親中華民國政府計劃,簡要言之於後:

當一九四○年日軍攻佔越南以前,越南、高棉、寮國是法國殖民地。由法國管轄統治,此三邦人民置於法國駐河內的總督統治之下,因受法人高壓,為殖民地奴隸身份,既無自由,生活亦極貧困,致使越南三邦人民對法帝國主義早有仇恨。在一九四○年日軍佔領越南之前已有蘇俄共產國際組織策動反資本帝國主義之活動於越南。胡志明等去莫斯科進東方大學,受共產教育加入國際共產工作,並於一九四○年日軍佔須越南時潛回越南,從事越南共產黨(又名越南共產同盟)工作,所以在一九四五年八月十日,日皇宣佈向中、美、英、蘇、法無條件投降後,越南共產黨在胡志明領導公開在城鎮活動。組織臨時中央政府於河內,並選舉胡志明為主席。分若干部會展開行政事宜、建立中央政府軍、及各地方省縣政府有公安部隊及人民自衛隊之武力,當本人於民國三十四年十月二日抵河內時,即見在河內街頭,有國際共產標語、及有斧頭鐮刀紅旗在街頭飄揚。可知越南共產勢力已相當澎漲。反之本人得悉受我中國國民黨於民國十五年支持之越南國民黨。因其領導人阮海臣能力薄弱,在越南無羣眾基礎,一九四五年八月十日後,日軍準備將在越南政權移轉與中華民國政府時,阮海臣所領導之越南國民黨,僅在河內等大城有武裝部阮鴻卿所率領之一軍約一萬五千人而已。既無地方部隊,又無小縣市政府組織。阮海臣雖是資望大過胡志明。只因無武力無羣眾,難於在越南政治前途上能成功。本人與陳修和先生為扶助越南獨立,約見胡志明與阮海臣二人分別到我駐地見面,意在促成他二人消除私見,謀求合作團結,共建越南民主共和國。但因阮胡二人爭政府主導權,二人都爭任主席不讓,又要在中央政府擁有內政、外交、國防三部部長。因之數次交談難獲結果。但本人深感越南獨立,並建立一親中華民國政府實為至要,求取兩國和睦相處,獲致長久和平並從建設上互助,兩國有益。因此本人曾向阮海臣表示:「在越南南北統一,成一獨立國家時,中越二國應採互惠政策,將北越之港口海防劃為自由港,讓運出國雲南省之貨物自由通關至昆明。同時在海防至昆明之滇越鐵路兩傍沿線十公里內不駐兵。並為避免國境界爭執,在越南與雲南之河口交接處,及越南與廣西省交接處之鎮南關另確定國界。」原則上阮海臣同意商談。但主要問題,是先扶持阮海臣所領導之越南國民黨組織壯大,在越發展勝過胡志明領導之越南共產黨,配以我國軍在越北之權力支持,假以半年時日,當可達成此計劃並以當時情況審度越共胡志明動向,已緩延其發展共產黨勢力,一則放棄共產國際歌,宣傳改用民族利益,不偏於無產階級利益之標語與口號。一則推崇中國孔孟儒家思想。並恢復越南固有之中國文化,如河內有孔廟,在我國祭孔為九月二十八日,在河內當我國軍由雲南抵達河內時為民國三十四年十月八日,胡志明故作親華表示,定在十月十六日祭孔子,特柬邀本人與陳修和先生為陪祭官,胡本人以越南臨時政府主席為主祭官。同時在河內之外若干大城亦有孔廟舉行祭孔,綜觀越北政情,若我國國軍能有一軍以日軍投降後,越北地方治安有維持之必要,受越人請求續留數月,當可助成阮海臣取得越南政局主導權。惟因我國大陸情勢受中共擴大叛亂影響,在東北之林彪部得蘇俄大力支持,使國軍在東北接收日軍投降後之工作難於進行。為需要增援兵力乃有最高統帥部軍事委員會,下令在越北之第一方面軍從速辦完接收日軍投降事,待命由越北調往大陸東北。本人得悉此項上級統帥部調令,於十一月五日由越北河內搭機飛赴重慶,向最高統帥蔣公上書報告,為就接收日軍在越北投降時機以扶助越人獨立建立親中華民國政府國家之事至為重要但必須留駐我國軍一軍於越北地區。奉指示逕向外交部長面洽,本人即往面謁當時外交部長王世杰先生,王部長另有要公,囑與次長吳國楨先生洽商。吳次長國楨告以「政府調駐越北第一方面軍去國內東北,擔任增援接收日本投降後之要政,已成定案,因為「東北是我國國土,抗戰八年主要在收復東北,東北幅員廣大,接收事因受蘇俄支援中共阻撓,工作進行甚感困難,所以決定將裝備好,編制齊全,戰力強的第一方面軍從越北調去東北,擔任接收要務,時間大約在民國三十五年二月末,計劃已定,一軍都不能留在越北等語。本人聽此答詢,如冷水澆頭,熱望消失,赴越北為國效命;竟落得一無所獲,感歎無已!由於國情大變,抗日戰爭八年巨大犧牲,竟因中共狂妄,誤信馬列共產主義是救世良藥,毛澤東等共黨頭目,乃乘中華民國政府在統帥蔣委員介石領導全國軍民抗日八年,奮鬥犧牲所爭得之光榮勝利,國家列為世界四強之一,需要休養生息時。擴大殺人放火破壞之能事,使中國人內外遭災受難,何等不幸。本人在重慶獲悉在越北受降事行將結束,乃由重慶經昆明稍事休息,於是年十一月十五日重赴河內,對扶助越南獨立並成立親中華民國政府事,不作積極推動至十一月二十五日即自河內回雲南昆明,將奉命赴越北協助一方面軍接收投降與扶助越南獨立工作經過,摘要向最高統帥報備,以示結束。關於越北局勢越共胡志明勢力日張,至民國三十五年二月我國軍撤離越北後,隨之阮海臣之越南國民黨勢力迅速被胡志民越共消滅,越南共產政府正式成立,取得蘇俄與中共承認,並向接收越南北緯十六度以南之法軍進攻,奠邊府之役,法軍被越共擊潰。越南雖有吳廷琰反共組織出現,並得美國支援而演變成南北越共黨與反共黨戰爭,因美國援助越南吳廷琰與阮文紹政府反共,採守勢不出擊北越政策,使越南戰爭延長四年之久,迫使美國求和而結束由一九六六年至一九七六年之援越戰爭。越南從此全由越共統治。國際共產勢力在亞洲擴張威脅世界和平愈大。令人感歎不已!回憶往事在抗日戰爭勝利後,我中華民國躋列四強之一,能被推選派軍赴他國越北擔任接收日軍投降,乃一段光榮史實,有若干個中情節足為國人知曉必要,爰不揣拙筆摘要寫出,敬請讀者先生指教。

民國七十九年十月三十日于台北


贈勉 朱心一兄

別後流光計五年 雪泥鴻爪總情牽

雷霆寶島緣何寂 夢寐炎荒格外綿

大好河山期唳鶴 沉哀黎庶正啼鵑

焚香禱佑忠貞旅 轉戰猶雄滇緬邊

李勵文 印尼‧耶嘉達‧中華民國七十九年十月


敬禮 三軍將士眾弟兄

北伐專征懋績隆 擒倭凱奏式精忠

陰謀統戰青天暗 外力將扶赤禍紅

太好河山腥血裹 沉哀黎庶淚眸中

向君呼號深躬拜 橫海收京唱大風

李勵文 印尼‧耶嘉達‧中華民國七十九年十月


【本文收錄於《雲南文獻》第20期;民國79年12月25日出版】

臺北市雲南省同鄉會 ♥ 會址:10488臺北市中山區復興北路70號8樓之1(近捷運南京復興站) ♥ 電話:+886-2-2773-5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