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護國將領

──前制憲國民大會代表習自強傳略

作者/習家驥

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推倒了清王朝,廢除了封建君主專制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至今已有八十個年頭了。

先父習自強,曾參加雲南的重九起義,參與護國、靖國、建國諸軍,揮戈轉戰於滇、川、黔、桂之間。歷任連、營、團長,直至中將參謀長等職。屢立戰功,榮獲三等嘉禾章和二等文虎章。茲值辛亥革命八十週年之際,略述先父事蹟,用以紀念,同時,留與後代,以資懷念。

先父自強,字健夫,(納西族),雲南麗江縣大研鎮興仁街人。一八九四年出生於一個家道小康的儒醫世家,從小忠厚而機敏,喜好書道,常常臨習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等大書家的碑帖,練就一手好字,惜乎由於多種原因,未能留下一點墨跡。

一九○七年,先父就讀麗江縣立高等小學時,因體魄健壯,學業優秀,被選送到昆明雲南陸軍小學堂。在陸軍小學堂,除接受學科(軍事基礎知識和專業基礎知識);術科(操場和野外操作)教育外,深受民主革命思想的薰陶。一九○九年畢業後,考入雲南陸軍講武堂第一期丙班。講武堂的教官,大多是忠於革命的同盟會會員。在同盟會員的秘密宣傳鼓動下,先父和大多數同學們的愛國熱情日益高漲,革命意志日益堅強。

一九一一年八月十九日武昌起義後,同年九月九日,雲南隨即起義響應。是晚,先父及同學們在羅佩金教官的率領下作為內應,奪開城門,積極參加戰鬥,與起義部隊齊心協力,肅清了清王朝在雲南的勢力。

重九起義成功後,先父於第二年又調入雲南講武學校(原雲南講武堂)將校隊復訓。畢業後調入唐繼堯部隊任職,先後任連長、營長等職。

一九一五年,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妄圖復辟帝制。先父是當時中、下級軍官中積極反對帝制的一員,當雲南唐督軍等上層人物策劃反帝,決心獨立起義之前,為了加強軍事領導力量,特派乃弟唐繼虞(警衛團長)秘密前往越南河內,迎接蔡鍔(松坡),因唐氏已悉蒙自道尹周沆,阿迷縣縣長張一鯤係袁世凱親信,袁已授命二人設法刺蔡。為確保松坡公安全,特令家父隨同繼虞團長同行,迎護蔡公入滇,共商護國起義大計。唐、蔡通電全國起義護國後,家父即整裝待命,為肅清在滇袁氏勢力,先父在滇南一帶,在殂擊殲滅受袁世凱之命進犯雲南的粵軍廣東將軍龍濟光之兄龍覲光部和境內的嘯眾土匪,為保護滇越鐵路屢立戰功。

一九一六年七月,先父經雲南督軍唐繼堯報請總統黎元洪補授陸軍步兵中校銜。一九一九年授三等嘉禾章和二等文虎勛章,並晉升為近衛十五團上校團長。

先父和同鄉王潔修(字季蓮)與唐繼堯的堂弟唐繼虞(夔賡,原名繼禹,後改禹為虞)在軍中交誼深厚,結為金蘭之交。唐督軍為了擴大部隊,充實實力,以鞏固地位,十分器重先父等人,並逐步培植成為心腹將領。當時督軍府的四個近衛團,即王潔修的十三團;何世雄的十四團;譚少卿的十六團和先父的十五團,不僅下屬兵員編制多,而且武器裝備也頗為精良,稱之為唐督軍的『四大金剛』。

一九二○年,先父被送往日本海軍艦隊訓練。第二年回雲南後,被任命為第二混成旅少將參謀長。一九二二年,唐繼虞任滇東南巡宣使(又稱開廣鎮守使),先父隨唐繼虞到羅平任巡宣使署參謀長。

一九二三年,先後隨唐繼虞統兵到貴州,唐任貴州軍事善後督辦,先父任督辦公署中將參謀長兼任滇黔聯軍憲兵司令官。這一年,先父在貴陽結識望族冉雲龍,遂與其閨秀冉瓊芳(梅君)結為伉儷,從此不離左右,香車戒馬,刀光劍影,風雨同舟三十年,爾後,撫兒育女,孤苦含辛又三十年。

一九二四年底,駐黔滇軍奉命開拔廣西,受到桂軍租擊,由於主帥無謀,缺乏統一布署。不少將領雖爭先立功而又配合不力,先後被桂軍各個擊破,損失慘重,敗退回滇。一九二五年,先父調任雲南陸軍講武學校將校隊任中將工兵科長,同年調任滇西騰越(今騰衝)鎮守司令部中將參謀長(陳蔭生《維庚》任中將司令)。一九二六年任騰越道道尹。這一『道尹』官名,後來成了家鄉父老對先父的尊稱為習道尹,致使許多人反而不知道先父的真名。

一九二七年二月,雲南爆發了唐繼堯部下倒唐的『二‧六』政變,唐繼堯被迫下台,不久病死。在群龍無首的局面下,倒唐的四個鎮守使:胡(若愚)、龍(雲)、張(汝驥)、李(選廷)各持己見。滇政無主,遂於同年六月,又爆發了『六‧一四』政變。同年九月,倒唐諸將混戰的時候,遠在滇西的唐繼虞想恢復唐氏在雲南的統治地位,召集心腹將領和部屬,以國民革命軍北伐後援軍紀司令之沾,從大理起兵,乘虛而入,進攻昆明。後因失利而議和,由龍雲撥款,唐繼虞和部份將領,即離開里(南到香港等地當寓公。先父也於這期間挈同家母離滇,先後寓居香港、上海等地。自此結束了半生戎馬生涯。

一九二九年,當龍雲完成統一雲南的時候,我也在香港出生了(跑馬地鳳輝台)。先父母生我兄妹六人(三男三女),即子:家驥、家駿、家駭;女:家驤、家驄、家駒。

民國二十四年,龍雲在雲南的地位已鞏固,為了雲南的團結和發展,聯絡地方上有影響之人物,特電邀先父回雲南。先父攜我母子返回雲南後,住進了昆明大富春街通濟巷私寓。翌年,龍雲任命先父為滇黔綏靖公署中將參謀長。民國二十六年,先父到南京任國民政府憲政實施委員會委員。同年回雲南後,委任為國民政府立法委員,並擔任雲南省佛教協會會長。從此,先父經常從事於佛教事務活動,與佛學結下了不解之緣。

民國三十年,國民政府電邀愛國宗教人士──麗江普濟寺喇嘛聖露活佛到重慶設壇講經,先父親自陪送聖露活佛到重慶,聖露活佛在重慶每到一處,設壇宣講愛國、宣傳抗戰,超渡抗戰陣亡將士,深受國府、宗教界及各界人士的崇敬和歡迎。

民國三十四年十月,盧漢接任雲南省主席,先後聘任先父為雲南省政府顧問、省參議員、省政府中將高參等職。

民國三十五年十二月,先父從滇省社會賢達中被推選為雲南第九區代表,出席國民政府在南京召開的『制憲國民代表大會』。雲南籍代表,在大會期間頗為活躍,共參與提出了六項提案,大多被大會所採納。其中『為求徹底實現全民政治,請在憲法中規定各種選舉之婦女,當選名額最低限度應為百分之二十』案,爭議雖多,然終被採納,這對提倡、鼓勵婦女參政很有意義。

一九四九年(民國三十八年)底雲南解放,民國四十一年三月十五日,麗江突然來人將家父抓走,隨即押解回家鄉。同年七月六日以歷史問題而被處以極刑,時年五十有八。隨之昆明的房屋財產全被沒收,連同因先父在護國諸役中戰功卓著,撥專款在家鄉建蓋的府邸(唐督軍並親題『將軍第』直匾)也被沒收。

一九八四年九月,麗江當局對先父一案進行復議平反,謂『……既往不咎,屬錯捕、錯判,恢復政治各譽……』……。

作為辛亥革命,護國起義將領之後裔,值此紀念八十週年大慶之際,憑我之記憶及查閱有關資料,並請教於親朋父老,將先父的情況作梗概敘述,撰此拙文,以緬懷先父在天之靈。

辛未初夏於昆明


【本文收錄於《雲南文獻》第21期;民國80年12月25日出版】

臺北市雲南省同鄉會 ♥ 會址:10488臺北市中山區復興北路70號8樓之1(近捷運南京復興站) ♥ 電話:+886-2-2773-5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