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參觀了滇西反攻作戰松山戰役之古戰場
作者/宋炯
今年初,同鄉會通知昆明台胞聯誼會及雲南省黃埔軍校同學會均來函邀請同鄉會能組團參加他們的活動,前者原訂春季,後者則在九月,同鄉會總幹事唐惠珍與他們連絡,改為九月一同辦理,我前年赴昆明參加雲南省講武堂百週年,不幸生了一場大病,除在昆明延安醫院住院三日,回台來即入榮總檢查,又住了十二天才出院,已有兩年未赴昆明,所以同鄉會要我參加,便欣然答應,不料旅費很貴,雖有人招待,仍將花三萬元,但已應允,只好硬著頭皮參加。
首先是參加省黃埔同學會之「忠魂歸來」活動,已有鄉長著文報導,不再贅述,活動畢,我們有一天自費活動參觀和順鄉,但因我以往兩次赴保山及騰衝開會都想到松山戰場實地參觀,因松山在日寇佔領後,用心經營,其工事堅固,讓我們遠征軍損失不少,據有關資料記載,日本修築的碉堡所用材料,不但就地取材,砍伐松山樹木,另有鋼板(取自我遠征軍自緬甸撤退不及帶走之物資)以及棉花棉紗,外加泥土一層一層加上去,最後經砲火實彈射擊檢測無損,才算合格。其鋼板上尚有可以開閉自如的射孔,可向任何方向掃射,加以各堡壘之間都築有交通壕溝連絡,互相支援,故其人員運動,相互之間火力支援都很方便,讓我們進攻之滇西遠征軍吃盡了苦頭,真正做到「以寡擊眾之效果,但是百聞總不如一見,故一心想就地參觀,以增實際印象。這次機會難得,提出討論,來訪鄉長們亦皆贊成,故在我們訪和順鄉時,承標材夫婦之一位親戚擔任政協委員副主席之劉樹貴先生全程接待,支援我們在騰衝所乘相同之中型旅遊車,於九月十六日一早出發直奔松山,越過高黎貢山到其南峰之松山。在騰衝時,藺理事長在餐會中認識保山市文化局長,經先連絡他通知松山之觀光負責單位,在下車處有人為我們初步說明並開始登山,途中松山文管所陳副所長趕到,為我們詳細介紹松山戰役之經過,這位陳先生對國軍遠征軍戰史,尤其松山之役研究的很下過功夫,讓我們對全般戰役有更深入之瞭解,他一面走一面對日寇當初之各項防禦設施遺址一一指出並加說明,盤據松山之日寇,雖僅一、二千人,但是他們戰場經營良好,工事堅固,配置大砲機槍甚多,其每個碉堡都有強大火力,互相交互支援,我初攻部隊為新廾八師,從六月開始打到七月,雖有進展,僅攻到半山腰陰登山,仍未到達松山核心陣地,該師派出官兵大部份均已犧牲,遠征軍總部乃急調剛自滇南調到滇西之第八軍接替新廾八師,第八軍所屬首先到保山的是榮譽師,全是前方作戰受傷治療重回部隊的官兵組成,不但作戰經驗豐富,而且愛國心很強,一心要復仇,係非常勇敢的一群英雄。但在仰攻松山之激烈戰爭,雖有重砲支援,一觸及日寇核心陣地,便遭受重大損失,我們參觀者進入山嶺僅剩百餘公尺,才看到日寇所築戰壕兼交通壕,均挖的一公尺六七寸之深,日軍藏在裡面,外面根本看不到,在山坡上下共築了好幾道戰壕,每條戰壕均有多處90度以上彎角。國軍官兵打入戰壕追趕日兵,逃走日兵即在戰壕彎角處埋伏,中國兵一到,即持步槍上之刺刀,便解決掉。而每條戰壕上另隔一段距離即有連鎖碉堡,如前述築的很堅固,即使被國軍毀掉,另外連鎖碉堡內日兵一槍不發待我軍發動衝鋒,才突然以猛烈砲火射擊,造成國軍士兵之大量傷亡之另一原因。因此進攻之榮譽第一師所部亦遭受很嚴重之損失,攻勢亦受挫。經軍長何紹周副軍長李彌等研究破敵之法,決定在攻克之竹子坡挖掘坑道到山嶺主堡壘之正下方,裝填炸藥爆破之,此一艱鉅任務,由李彌在現場親自指揮,進攻之部隊仍不斷實施欺敵之佯攻,以避免我方計畫被敵偵知,行動隱蔽的很好,經十多天功夫挖完兩條隧道,即將美軍支援之TNT高爆炸藥約三千五百公斤,分成以二千公斤及一千五百公斤置入隧道,並加牢固封閉,然後引爆。頓時將山頂主堡壘炸的粉碎,成為兩個徑約四十米,深約三十米之大坑。榮譽一師之第一營即攻上山頂,見大部份日兵均炸死,少數活命的逃走,時為三十二年八月二十日。但是其他碉堡日寇,重新組織起來,居然於八月廾一日向攻頂榮一師之攻擊營實施逆擊,在短兵相接,類似內博之戰鬥中,我砲兵難以火力支援,該營傷亡頗重而將山頂失守。何軍長氣急限令該營陳營長限時奪回,不然營長提頭來見。何軍長也知該營損失很重乃將軍部非戰鬥人員,發給每人衝鋒槍一枝,手榴彈數枚,協助陳營長乘日軍工事已毀立足未穩之際,全力反攻,連夜又勇奪該山頂,立即加強工事,嚴防殘餘日軍再來。。次日國軍掃蕩搜尋殘餘日軍,竟發現日軍夜間同國軍作戰時,竟以屍體堆積作為掩體,其中有穿皮鞋之日屍、有穿草鞋之我軍陣亡官兵,可見守松山之日軍是如何地頑強,也是世上所罕見者。我們那天走向山頂途中,看到日寇一道道彎彎曲曲戰壕遺址,多被幾十年來風雨帶來的泥土填的只剩一公尺不到的深度。其上所築堅固連鎖堡壘亦皆摧毀已無蹤跡可尋,山頂炸出大坑內也已長滿了雜草。我們在山頂瞭望下去,怒江,怒江大橋,及松山腳下蜿蜒而過的滇緬公路均清晰可見。松山適為該路的制高點,難怪日軍佔領後,即建築各項堅強防禦工事。據說其設計及囤積彈藥糧食(還有慰安婦),足供八個月固守之用。松山要塞不攻克,仍與佔領騰衝,龍陵之日軍互為犄角,且可監視怒江對岸國軍調動,最重要的足以遮斷滇緬公路之運輸,使我抗戰後期之物資供應更加困難,幾達日寇欲窒息我國脈之戰略目標。所以我遠征軍反攻,除猛打騰衝及龍陵之外,也分遣精銳之師強攻松山,讓日寇首尾不能相顧。且打下松山,可讓滇緬公路運輸得以暢通,在中印緬戰區中英美盟軍與雲南遠征軍在芒芾勝利會師。美國終於也答應已忍無可忍蔣公之建議,將史迪威調回美國,而被史迪威扣留之援華軍事裝備、彈藥、汽油等等戰略物資,得以循滇緬公路大量運到昆明轉往各戰區,使我後期大反攻有了足夠支援而逐步實現中。也在此時,日寇終於受到現世報,吃了兩顆原子彈而宣佈無條件投降。
松山之役雖已同騰衝、龍陵一般,全殲了頑寇,但是我軍在敵人所築堅固防禦工事下,強攻結果也陣亡了近五千人,負傷官兵則超過一萬人,代價之高亦是非常驚人。對於日寇防禦工事做得那麼完好,則深值國軍官兵學習借鑑,所以我同鄉會赴滇參加忠魂歸來活動之便,得到和順鄉劉順貴先生之協助,不辭來回六、七小時車程顛簸之苦,作了松山戰場巡禮,人人均認為十分難得,也萬分值得,特為之誌。
【本文收錄於《雲南文獻》第41期;民國100年12月25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