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鎮雄過新年
作者/熊光勛
故鄉,滇東鎮雄,地處邊陲,邊界與貴州四川接攘,一年三節,以農曆年年節為大。因此:小時候過新年的情形,現仍記憶猶新、縈懷歷歷。
冬至:許多人家開始殺諸(冬至豬)打牙祭,在當時的農村,流行吃春酒。但從未見過殺牛,耕牛幾乎與農夫相依為命,讓牠老死,不忍食其肉,如遇意外死亡,把牛肉作成乾巴外銷。
臘八:農曆十二月初八,多以稀飯佐餐,因家鄉多山,出產苞穀,主婦們把苞谷磨成粉來煮稀飯,加上佐料煮得一團糟,故眸臘月臘八,稀飯邋遢。
小年:十二月二十四,是迎神送灶的日子,儀式簡單,用紅紙寫好迎神送灶四字,分貼灶房壁上及中堂壁上卜並書招財進寶四字,貼於神寵香案上,然後將備好的刀頭供奉灶前,焚香、點燭化紙叩拜嗚炮,送灶神返天宮覆命。
接著開始辦年貨大掃除,買過年吃的東平打掃環境清潔,均在二十四至三十日前,把年貨買齊,把房子四周室內室外清洗得煥然一新,桌椅板凳也擦拭得一塵不染,把八仙桌移放堂屋正中央,以備擺設三牲鮮花水果等……。
過年除了穿得好,吃得好,還要講求氣派,那便要佈置,在門樓大門前張貼特大號對聯,懸掛幾盞大燈龍,諸如走馬燈,特繪以歷代最受後世崇拜的偉大人物,客廳貼上字畫,如封神榜、二十四孝、正氣歌、滿江紅等··-··•顯示我國一向崇拜忠臣良將,崇尚孝道,也顯示出書香門第的高雅。
除夕:前面說過,農曆年是一年中最大的節日,尤其三十晚上祭拜祖先,全家團聚吃年夜飯,凡流浪在外的人,都得趕同家團聚,談到這裏,腦海中曾留下一段深刻的印象:在本鄉有位士紳名阱申時望,未同家過年,其母寫信催他伺家,每天站在門仰等他,碰巧被教書先生看見,借題發揮:寫了首打汕詩。大意是:「申時望,久不回家,慈母倚門而望?寅時不望卯詩望,卯時不望申時望」,這雖是一段小插曲,卻傳遍鄉里成為佳話。
在年三十晚上,祭拜祖先完畢,吃過年夜飯,俱不吃魚、,原封不動的收起來,意為年年有你,然後圍爐夜話,各自閒話家常,把一.個家庭的倫理親情表鴛無遺,由於鄉村沒有電燈,各房皆點油燈,名為「滿堂紅」。
守歲:不分男女老幼不准提前入陲,長輩先發給壓歲錢,鼓勵務必守歲,長夜慢婦,要打發時問?就得以娛樂活動助興,如賭博L只有同家人贈,過年瞼!大家快快樂樂,作家長也不便干涉,其他:如下棋、吹口琴、彈月琴、吹簫,但更深人靜簫聲?十分悽涼,怪不得漢傑張良的一只簫,能吹散了項羽的八千子弟兵。
值到雄雞唱出了第一隻歌,予夜已盡,忙著更衣卜長者穿上長袍馬褂,戴禮冒帶領全家大小,排列於事先備好約三牲九醴的八仙桌前,向神寵的:「天地君親師位」、及歷代祖先神位行三跪九叩大禮辭歲,才能各自就寢。
大年初一,這天一大早,主婦們起來包湯圓,準備招待拜年的客人,中國是禮義之郵,但行拜年活動多為男人,每至.一家先向長者拜年,變情深的皆在相拜時互贈壓歲錢給對方小孩。即使在半路上遇到親友也要相互問好、非親非故見了面也要打招呼·數拱手說恭喜發財,新年好等……吉祥話。由此可知,故鄉是何等看董過新年,現淪陷鐵幕的苦難同胞逼迫得家散人亡,他們還能享有這一分過新年自由樂趣嗎?
反觀處身自由寶島。,自光復以來黠在我賢明大有為政府領導下,生活逐日改善?吃鵝鴨魚肉,不必等過年"穿的方面更是價廉物美。但願早日衝破鐵幕,消滅匪黨,以便同大陸上的同胞重溫往日過新年的日子
七二、三、八 竹東榮院
【本文收錄於《雲南文獻》第十四期;民國73年12月25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