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蒓漚先生傳略
作者/李猷
先生諱維翰,字蒓漚,以中華民國紀元前二十六年十一月廿九日子時,生於雲南大關縣,會祖國珍廩貢生。祖元謨,字贊卿,以武庠生從戒,官至參將。父升瀛,字仙坡,以軍功敘花翎同知銜分省補用知縣。贊卿公及仙坡公,憤于清廷積弱,西太后臨期專政,辱國殃民,辭官偕隱,安貧樂道,負一方重望。先生幼承庭訓,純謹好學,頗為尊長所器許。祖固武將,善書法,嘗書聯語貽之曰:「真儒學問須崇樸,廉吏兒孫不諱貧」,遂奉此以為治學立身之本。清末畢業於雲南法政學堂,會參與辛亥革命,出任雲南都曆府秘書,奉派京滬公幹,在上海晉謁 國父 孫中山先生,且因陳英士先生之介入國民黨,二年一月被任為雲南省行政公署總務科長,是年十月,任黑鹽井區鹽務督兼總辦,兼鹽興縣知事,少年出仕,即政平訟理,錚錚有聲。三年十月,調任箇舊縣知事,箇舊錫鑛為全國之冠,鑛廠林立,勞工數十萬人,五方雜處,民情強悍,向稱難治,富商大賈,每因私利,不惜以厚資結納縣官,做官斯土者,輒成巨富,地方風習,至為頹壞,省當局以先生在鹽興縣任內,廉幹有為,故以之調任。到任之初,即整躬率屬,一矯積弊,執法嚴明,毫不寬假,於推廣學校,整飭警察,設立醫院,開闢水源,修築道路等新事業,尤銳意為之,不期年而廉幹之聲,著於全滇,有模範縣長之譽。四年冬,袁世凱稱帝,雲南傾全省之師以討之,後方空虛,袁亦亟謀擾滇,陰遺其侍從武官,即偽郡王龍儕光之子龍體乾,於五年三月自富良江外土司地,糾眾萬餘,皆有新式利械,乘虛內犯,箇舊適當其衝,先生親率警察二百餘人,及陸軍步兵一連,拼力抵禦,血戰三日夜,彈盡援絕,突圍而出,身負重傷,昏仆近郊,為人民舁藏療治,倖免於難。傷癒,奉護國軍總司令蔡鍔將軍電召,入川任秘書,旋經四川督軍羅佩金將軍,任為四川督軍公署秘書長。六年秋,回滇,復隨靖國軍總司令唐繼堯將軍至重慶,舉行聯軍會議。七年冬,由粵奉派赴粵,出席軍政府召開之地方行政會議後,因感於地方自治實務之重要,乃赴日本研究地方行政,先後入東京帝國大學,及東京市政研究會,選修憲法,行政法以及市政等科,並遍歷各大都市及優良町村,實地研習。生平求學,以此三四年間為最有心得,著有都市計劃、法制要論、行政法精義、地方自治實務、田園都市等書,先後經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華中書局、昆明市政公所出版。十一年三月回滇,被任為蒙自道尹,旋奉派籌備昆明市政,是年八月,昆明市政公所成立,被任為市政餐辦,凡六年,中復一度重赴日本,考察東京橫濱兩市復興計劃之實施狀況,並以昆明市之都市計劃,與各專家商榷,製成圖案多種,攜歸責施,此六年中,於市政建設上,如開闢市街、建設公園、培植名勝、擴張電燈、及自來水廠、創立醫院、整飭警畢、改良風俗等均多著績效,對教育事業及社會行政尤為重視,全市國民教育,於民國十二年,即已完全普及,而創立社會行政機構,全國中實以昆明市政公所之社會科為最先。十七年六月,奉國民政府任命為雲南省政府委員,兼外交部特派駐滇交涉員,因平日服膺 國父遺教,深感不平等條約之束縛,並因在滇從政有年,於法國及其越南殖民地政府對滇省與旅越僑胞之種種壓迫,深為痛憤,因收集有關齊料,手編報告及改訂新約意見,賷赴南京,晉謁 國府主席蔣公,及行政院長譚公,為扼要之陳述,並向外交部長主正廷氏,商請催速改訂中法越南商約,是年十二月,中法商約會議開於南京,先生奉派為我國代表之一,於會議中屢向法使馬泰爾氏,舉出種種不平事責,據理力爭,深為決人所憚。十八年三月,被選為中國國民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在京出席大會,八月,雲南省政府改組,復奉國民政府任命為省府委員,兼民政廳長,以改訂中法越南商約,尚未竣事,仍留京滬間繼續努力。十九年五月十六日,中法越南通商專約,始在南京外交部正式簽訂,自中法雙方開始談判以來,先後舉行正式會議凡二十二次,歷時十八個月,備歷艱辛,而新約始獲成立,雖因國勢關係,尚未能達到徹底廢除不平等條約之要求,而新約內容,確已得到平等互惠之處甚多,對於滇緬界務亦協助外交部向英使交涉同意,雙方派員實地勘劃,緣雲南界於越緬,強鄰逼處,必須檳除外力之束縛,而地方始有發展機運,先生在京於英法外交,既有此成就,乃回滇就省府委員效民政廳長之任,時當訓政開始,依照六年訓政,地方自治事項,分年進度,積極設施,於自治幹部人員之訊練特予加強,全省各縣市區公所均普遍成立,縣參議員之選舉,亦經開始辦理,於縣長之訓練任用,要求極嚴,吏治漸入軌道,風氣為之一變,倘先生得久於其任,則雲南地方自治,早已完成矣。二十年八月,以政見不得貫徹,辭職入京,奉 國民政府任命為立法院委員,旋又奉命景任立法院秘書長。二十二年一月辭去祕書長兼職,專任立法委員,先後於地方自治法規之制定,多所貢獻。二十三年十一月,被選為中國國民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在京出席大會。二十六年十二月,隨國府西遷至重慶,仍繼續立法工作。二十七年三月,奉召出席中國國民黨臨時代表大會於武昌。二十八年六月,調任內政部政務次長,對於職掌上之政務,除亟謀完成地方自治以利憲政之實施外,尤致力於下列二端;其一,創設戶政司;完成全國戶口調查,繼續辦理戶籍及人事登記,實施國民身份證制度,以為推行庶政之基礎。其二,創設營建司,完成全國各級機關團體及一切公私建築之標準圖案,俾今後一切營建,皆有定式可循,以改正市容,表現我民族整齊莊嚴之精神。任內政部政務次長凡七年,於抗戰軍事劇烈期中,親赴各省市視導地方自治,歷二十餘省市,五百餘縣,深入民間,洞悉各地民生疾苦,及山川風物,著有西北紀行雜詠,及東南紀行雜詠各一卷,于右任先生曾贈以聯曰:「三載觀風周郡國,一編得氣自山川」,蓋指此也。三十五年一月,奉 國民政府特派為雲南貴州區監察使,就任以後,迭次親歷滇黔兩省各縣,巡廻視察,所到之處,必詳詢民間疾苦,尤不憚煩勞,對地方官民多所激勉,俾能潛移默化,使社會風習,趨於淳厚,遇有貪污違法經查屬實者,輒嚴予糾彈,風骨凜然,深為羣眾敬仰。三十五年十一月,出席國民大會參加制憲。三十六年當選行憲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赴京出席會議,並選舉 總統副總統。三十六年十二月廿六日雲南省參議會依憲政實施準備程序,選舉監察委員,先生以最多數選票當選為第一名監察委員,遂辭國民大會代表,專任監察委員。三十七年六月,監察院第一次院會,當選為雲貴區監察行署委員,即返昆就職。三十八年春赴京參加監察院第二次院會,被選為川康行署委員,當即懇辭。四月赴臺,旋返昆明,因行署委員繼任者遲未蒞任,無法遽離,八月,雲南主席盧漢有謀叛意,滇局阢隍,乃與張西林先生急飛港轉廣州,晉謁先總統蔣公,密陳意見,建議以盧漢與谷正倫先生兩職對調,分長黔滇省政、蓋以谷先生之忠黨愛國,必能統率駐昆明之第八軍及二十六軍,堅守後方,遏匪侵犯,此外如胡宗南將軍所部軍隊亦可入滇,滇西數十縣糧秣豐裕,足資供應,而滇省地形險要,大可堅守以為中興基地, 蔣公對先生所見,頻頻頷首稱是,翌晨 蔣公倉促離粵,臨行仍囑人轉示對先生獎掖有加。時德配仲夫人於滇局緊急中攜兩女倉促抵港,驚悸之餘,全家罹病,仲夫人風濕舊疾復發,行動不便,先生外憂國事,內苦扶持,居夷一椽,情懷慘澹,適錢賓四先生在九龍創設新亞書院乃邀先生教授文史。春秋佳日,並與熊天翼、陳藹士、易君左、阮毅成諸先生集會聯吟,因有「海角鐘聲」之刊行。翌歲仲夫人稍癒,乃同來臺,任監察委員如故。四十八年赴日蒐輯有關開國及護國珍貴史料多種,輯印民初文獻一束,收穫頗豐,四十九年奉派兼任中央紀律委員會委員,五十二年被膺選為中央評議委員。五十四年當選監察院副院長,會迭次代表我國赴日、韓、泰、菲出席亞洲國會議員聯合會,共謀亞洲各國之團結,增進彼此之經濟發展,加強文化交流,並宣慰當地僑胞,嗣被推選為該會之專家顧問。六十一年五月監察院李院長嗣總逝世,先生依法代理院長,對監院院務,多所建樹。六十二年三月,自以年逾八旬,乃懇辭代院長及副院長本職,惟仍以委員出席院會,執行監察任務。溯自三十七年迄今,先生在監察院凡三十餘年,一本廉介志行,公忠為國,勤求民隱,糾舉彈劾,繩愆糾繆,明允篤誠,無稍偏頗。辭監察院院長後,中央倚畀益殷,敦聘為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團主席,仍兼中央考核紀律委員會及政策委員會委員,對于黨員紀律之維護,中央政策之協調,悉貢訐謨,同欽老宿。六十三年五月,復至日、韓、歐、美及東南亞各國,考察吏制文物,並致力於國民外交,所至之處,宣揚文化,慰勉僑胞,高風亮節,舉世矚目,輶車所屆,皆有詩紀游,因有環遊集行世。
先生政事之外,復耽詩學,淵繚經史,自明清上溯唐來各代告能綜貫,而於顧亭林詩,最為心契,且勤於創作。所著蒓漚類稿有詩一千二百餘首,皆揄揚風雅,取境高妙,既能為社會寫實,且具時代風貌、非吟弄風月,流連光景者可比。集中尤多鼓吹中興,闢斥邪說之什,其「從無嘆老嗟卑句,儘有憂時濟世心。」蓋先生自許之句也。五十七年受中華學術院聘任詩學研究所所長,扢揚詩教,領導羣倫,並發行詩學月刊,於中華文化之復興,詩教之弘敷,致力極鉅,又復獎掖青年,輔助成立大專青年詩社。六十年第二屆世界詩人大會在臺召開,先生任籌備會主任委員及中華民國代表團團長曾出席發表演講,獲膺桂冠詩人殊榮。六十二年復以詩作獲中華民國中山學術文化基金董事會中山文藝獎。先生雖年逾九十,居常伏案手寫回憶錄,彊記瞻博,其敏銳不減當年,世稱異秉。文洒之會,每喜策杖參加,輒有詩紀勝。此外並兼任中華民國傳統詩學會名譽理事長,及中國詩經研究會名譽理事長,中國孔孟學會、船山學會監事,凡此有關學術機構之職務甚多,極為各方所景仰。先生之蒓漚類稿,為先生九十年間著作總集,凡百餘萬言,分上下兩集;上集詩稿,蒐集先生自民國二年起,至民國六十四年之作,逐年編列,而以采風集、環遊集及三十六年來之除夕疊韻集、聯稿及海角鐘聲附焉,六十餘年來,先生志行所在,足跡所經,智可依次探索;下集為文稿及講稿,文稿凡六十篇,講稿上卷為在雲貴監察使署所講,下卷為來臺後所講凡百篇,均于民國六十四年由正中書局出版。先生自六十五年春校訂大關縣志,為時年許,在臺參考資料不多,幸先生記分浩博,終克竣事,於六十六年八月而由正中書局出版,大關之有志,實肇於此。先生書法、素極雅秀,以詩名故,向為時賢所重,晚年在臺,求者益眾,八十歲後體力康泰,書法亦益見樸茂,神明功力,兩皆超勝,海內外愛好藝事者,每以得先生之寸縑隻字為榮。先生近年潛心佛學,修持頗深,並長南方寶生佛剎理事會,監修大藏經,宏揚佛法,普濟世人。
先生元配麻夫人,為大關麻公壩明第三女。繼配伸夫人孝餘,吳縣仲公毓桂長女,麻夫人生女鼎芬,適昆明錢价,長子鼎康,昆明體育專科學校畢業,曾任職昆曲鐵路局,媳朱櫻。次子鼎森,中央警官學校畢業,曾任昆明市警察局第三分局局長,均陷大陸。仲夫人賢良淑孝,持家有方,撫字子女,尤有成就。平時照料先生飲食起居,無微不至。先生年臻大耋,身體康健,蓋仲夫人調護之功也。生女鼎鐘、鼎紅,鼎鍾國立臺灣大學外文系畢業,留學美國獲碩士,會任職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及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副館長。輔仁大學、淡江文理學院、國立臺灣大學副教授。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授兼圖書館館長。適馮源泉,江蘇無錫人,美國普渡大學畢業,美國王安公司日韓分公司總經理。外孫女美孫、敏孫,外孫炳孫。次女鼎鈺國立臺灣大學法律系畢業,曾任職教育部,現任臺灣銀行秘書。適劉剛劍,河南信陽人,留學德國,獲杜彬根大學藥物化學博士,現任國防醫學院教授。外孫女開瑩、外孫開森、開鎔。婚、女均績學有成,先生彌以為慰。鼎鐘、鼎鈺均在臺,事先生至孝,自六十二年冬伸夫人以心臟之疾逝世後,先生平時規律之生活,頓受影響,鼎鐘、源泉,築室奉養,昕夕照護,鼎鈺亦每日歸省,寢膳料理,皆兩女公子親自虔侍,無稍懈怠,先生之得安享其遐齡者,兩女公子之功也。
先生八月九日晨七時許,未呼人扶侍,即自行起床,步往書架取書,失足滑倒,次日延醫診治,並經X光證實脊椎及腰椎均未受傷,行動如常,惟腰部略感疼痛。十七日傍晚參加歡迎韓國詩人晚宴歸途,雙腿荏弱,幸未傾跌。餐後尚往參加故于斌樞機主教週年彌撒,返家後腰痛加劇,十八日午後往國防醫學院民眾診療處診療,並拍攝骨盆腔X光照片,經醫診斷為骨盆靭帶受傷,須加休息。十九日晚間疼痛益增,中夜即起,假寐于椅。二十日改服中藥,疼痛未減,廿一日午睡後,尚可步行活動,惟臥床後則無法翻身,情緒煩燥,食慾減退,徹夜難寢。廿二日晨,尚勉撰賀郎靜山先生八十八歲壽詩,十二時步行下樓,乘車赴三軍總醫院住院,經拍攝脊椎及腎臟胸腔等X光片,歷時一小時半,情緒益形煩燥,六時始返病房,拒進飲食,十二時忽精神亢奮,言語失禁,徹夜不眠,夜半血壓突高。廿三日晨泌尿科診斷,認為泌尿系統正常。當時精神雖趨異常,仍可辨識來訪之人,頻頻要求回家。神經內科主任認為此係腦器官有變化之症候,並經骨科、腸胃科、新陳代謝科、精神科、心臟科等主任會診。根據廿二日所攝X光片,第一腰椎有壓迫性骨折現象。十一時半入睡,旋發高燒,顫抖不已,排出黑色大便,並開始咯血,經醫護人員急救後,轉入廿六病房加護中心。廿四日,病情漸穩,手足可以轉動。廿八日十時後逐漸清醒,下午二時頻欲說話,惟喉中有管道,言語不便,五分鐘後復入昏睡狀。廿九日下午三時,呼吸突停,心臟與脈膊亦均告停止,醫生全力急救,由心臟科主任及諸醫師直接在心臟上注射強心針並用電擊刺激後恢復呼吸及心跳。升日竟日情形尚佳,入晚呼吸困難,須賴呼吸器輸氧。延至九月一日,上午十時廿五分呼吸衰竭,急救無效,終告不起,享年九十有四。綜觀先生生平修己治人,威而不猛,廉而不劌,澹泊寗靜,數十年如一日,嘗舉錢南園之用嚴說云:「寬則慢,微獨無以警無良,嘗因之詮誤善類,故道莫尚於嚴,且未有用嚴而已敢偷惰者,自鞭之道,亦在是矣」,以風當世。又嘗書曾滌生詩「自古精誠能破石,熏夭事業不貪錢」之句於座右以自策,宜乎滇南人士以先生清風亮節為南園先生而後一人。先生雖詩名滿天下,而其學問,實直紹亭林梨洲,觀其居常收集史料,留心政制典章,雖行藏有卷舒之不同,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之志,何嘗一日廢弛,即此可以知其胸懷之廣濶與積學之深厚,為不可及焉。
【本文收錄於《雲南文獻》第09期;民國68年12月25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