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賽典赤的治滇業績
作者/王文中
一、前言
溯自戰國時莊蹻開滇,夜郎受範以後,雲南才有漢人的足跡,一切典章制度,文物教化,皆淵源於中土;到漢、魏以後,如兩爨、南詔、大理等部落,先後在本省各地,組織國家,建立政權,以高度文化,用夏變夷,融合各土著民族於一爐,同享安居樂業的生活。
可惜中原人士,漠視邊遠,二千年來,竟把雲南視為化外,目之為蠻夷,目宋太祖大斧一揮,更使雲南不與同中國了,直到蒙古人在漠北勃興起來,曾三度西征,佔領了中亞細亞及俄國的一部份領土,更西進佔領了中東的大部份回教國家,再西進攻佔了歐洲的波蘭、匈牙利等國,中原方面,忽必烈(元世祖)亦率兵南下,攻佔了大理,進而消滅了南宋、緬甸、越南等國,建立了一個跨越歐亞兩洲空前偉大的元朝帝國,也成了上承唐、宋正統的一個新朝代,同時把雲南正式歸入版圖,列為當時十一行省之一,從此雲南方回復到中原的懷抱,不再是化外之邦了。又到至元十一年,元世祖派賽典赤膽思丁為雲南行省平章政事,於數年之內,使一切典章文物重復舊觀,使人民生活也獲得了安定,他對雲南的重建與貢獻,功不可沒,特將其身世業績,略述如次。
二、賽典赤的身世
賽典赤本名瞻思丁,為回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後裔出生於阿拉伯的補哈拉地方,元太祖西征時,膽思丁率千騎以文豹白鶻迎降;太祖見其儀表出眾,氣魄豪雄,甚為愛重,命入宿衛,並從征伐,因賜號賽典赤而不名。(賽典赤為阿拉伯語貴族之意)後太祖撤兵東歸,賽典赤亦率眾相隨。嗣即協助忽必烈(元世祖)平定中原及安南緬甸,立功甚偉;中統元軍受命為燕京路宣撫使,二年拜平章政事,(參決軍國重事,職同宰相)至元元年出為陝西五路四川行省平章政事,大小官員均聽節制;至元七年,改軍前行尚書省事;至元十一年,拜雲南行省平章政事,在短短的六年當中,把雲南治理得井井有條,他不僅是元代一位文武兼資的特離人材,也是我們雲南民眾的一顆福星。
三、治滇業績
賽典赤到滇就職以後,以政治的天才,純誠的感度,取得了當時鎮撫雲南的宗王脫忽魯的信任,一切政令由他全權處理,這是他達成治滇業績的最大關鍵。
當時雲南初設行省,一切制度,尚未走上軌道,許多土著組織尚未歸附,所有興革,都無法著手,所以他的第一步措施,就是宣慰諸夷,統一轄區。據元史本傳所載;「至元十二年,奏諸夷未附者多,今擬宣慰兼行元帥府事,並聽行省飭制。又奏哈勅章(即東西兩爨)雲南壤地均也,而州縣官皆以萬戶千戶主之,宜改置會長,並從之」。(「」號內皆元史本傳原文,下同),這就是他實行軍民分治之始。「十三年以所改雲南郡縣上聞」這是他設立省縣之始。「教民以禮,建孔子廟,講經史,置學田,文教稍興」。這是他推行教育之始。「相地置鎮,每鎮置土酋、吏、百夫長各一人,行者或遇劫掠則罪之」。這是他實行團防之始。「作陂池,開六河於昆明,以備水旱」。這是他整治水利之始。至其撫綏屬國,感格叛逆之寬仁厚澤,恩威並施的策略,本傳亦有如下之記載:「交趾叛服不常,遣人諭以禍福,約為兄弟,其主大喜,乞為藩臣。羅槃甸(今元江境)主叛,賽典赤率兵親往招之,嚴禁殺戮,其主曰,平章寬仁若此,拒命不祥,乃舉國降,諸夷聞風,翕然欵附。夷酋每謁見,例有獻納,悉賜從官貧民,秋毫無所私,為酒食以勞之,製衣冠襪履,易其卉服草履,酋皆感悅」。頗收「丞相天威南人不復反矣」之概。
這是史冊所載賽典赤治滇業績之犖犖大端,可知他對初設行省的雲南,從設官分職,劃分行政區域,安撫夷民開始,以至推行教育,實行團防,整治水利等等大政方針,苦心孤詣,逐步推行,使我國故有文化,典章制度,重現於雲南,使雲南人民都得享安居樂業的生活。這些業績,都值得我們由衷的祟敬,也值得我們永久的紀念。可惜天不永年,他僅在雲南任職六年就逝世了,享年六十九歲,元世祖聽到他的噩耗,極為悼惜,追賜他為咸陽王,並命省臣,守其成規,不得改變,以紀其功。當出殯之日,百姓巷哭,交趾王曾遣使哀經致祭,遺愛在民,於此可見。他有五個兒子,長子和三子均相繼為雲南平章政事,對雲南的開發與建設,亦有不少貢獻,元史均各有傳,茲不多述。
四、賽典赤的墳墓
賽典赤的墳墓,舊志稱在善闡(昆明縣)北門外,即現在省城東南二里雲津橋(即聚奎樓)東之大道旁;因年久失修,漸見傾圯,清宣統年間,有保廷樑竿回教人士,曾重加修建,規模宏麗,墓作長方形,坐東向西,四面築方影台墓基,前面刻「元咸陽王瞻思丁墓」八字,後刻回文,左刻元史本傳,右刻袁樹五先生所作碑記,墓道前丈餘,有袁伯舉學士所樹豐碑,上刻明大學士安寧楊一清謁咸陽主廟詩云:「香火高城廟貌崇,邦人相對泣遺忠,漢廷才望金車騎,唐代勳庸渾侍中,地盡關山開禹跡,人於弦誦識華風,車書又屬文明運,猶有新碑紀舊功」。伯舉才氣橫溢,書法秀拔,並稱不朽。又小東門外薛爾豐衖頭有咸陽王廟,春秋致祭,亦經久不衰,袁伯舉所樹豐碑,若移來廟前,將更為適當。
五、成陽王墓六十韻
詩見時餘堂詩稿卷五載,清乾隆時,保山詩人袁文揆蘇亭氏所譔。按咸陽主修六河,為昆明最大水利,與李冰之鑿離堆相同。至今滇垣有井水處,男婦老幼,猶弦誦不輟,蘇亭此作,可當詩史讀,故一併誌之。
玉斧棄炎荒,金沙渡革囊,至今知漢大,誰使致時康,神降應徵嶽,形求早夢商,帝呼賽典赤,(猶華言貴族)人識老平章,劈政仁為本,安民禮作防,羈縻威虎落,統轄重龍驤,不事遷豪傑,惟知問保障,求芻欣有得,樹表詎能忘,雅慕三稱善,深知六計良,任從經術吏,奏罷羽林郎,民命惟先食,師行敢乏糧,自非除旱澇,寗易慶豐穰,寶象波流湧,盤龍水勢狂,瀉江師杜預,纉禹意平當,壩築增閘,(公於盤龍江上游築松華壩,分水為金汁河,以資灌溉。又築韓冕各閘以時啟閉,蓄洩得宜,實為昆明第一水利。又開銀汁、馬料、寶象、海源、盤龍各河,皆增置閘壩)灘修更浚隍,(修海口河雞心螺殼牛舌等灘,分永昌河水繞有城東西南三面)鑿門徵合數,開搭識同方,奇闢葫蘆口,(如橋行上通金汁河水,下洩明通河流)紆餘菱角塘,(塘近盤龍江,出玉帶河)屯均中左右,(舊有中左右前後等衛屯田)派別太金揚,(盤龍江下游三支河名)鄭白功績續,庾樊家並昌,秋沺澄燕尾,(閘名)春雨浴鴛鴦,(池名)既澤南東畝,還興上下庠,設壇先列杏,含采繼升薌,萬舞公庭肅,偏隅軌義彰,獻酬依俎豆,陶鑄見羹牆,化比文翁速,牋同范泰詳,煥乎中慶路,富矣彩雲鄉,小吏偏舞狀,邦刑自有常,斬袪披忽貴,護使邑何妨,似昔初開府,流言輒滿堂,殷勤遣世子,謙抑悞驕王,事與人家國,思深日贊襄!第求心坦白,那計口雌黃,獲上民堪治,和戎策最長,蠢茲羅甸虜,敢犯建寧疆,杖鉞韜揮豹,飛芻燧警狼,十圍城且下,一駕寇猶張,申今虞輊殺,招徠非示恇,姦終干羽革,賦竟布鹽將,樂舞來驃國,鍼車賜越裳,受珠懲往事,製服換新裝,績著千秋業,名符百鍊剛,山河俄永畢,輤旐遽飛揚,淚盡羊碑墮,銘先馬冢藏,歸雲還柳暗,落月偃松涼,外徼悲君實,殊恩燧柳莊,禮宜諡忠惠,封特晉咸陽,鳴鳥還縈夢,哀鴻莫亂行,詔參守何舊,徵午發奚光,西域誠多彥,南中遍植桑,一門三父子,(長公子納速拉丁,三子忽辛,相繼為雲南相)萬派大津樑,漫道妍媸混,徒增邱隴傷,職誰憂丙吉、壘疊畏庾桑,野澤狐狸嘯,軒墀鸑鷟翔,幾時偕赤斧,重與鎮青羌,弔古情何極,歌功學未遑,化成纔六載,瑞應已千祥,滌蕩淪漣水,支撐嶻嶪岡,日星明皎皎,枳棘鬱蒼蒼,像失楊從事,(滇考東漢楊竦為益州從事,征封離戰勝蠻悉欵附,病創卒,刺史張喬上其功,勒名繪像),樓隳李贊皇,何如金汁岸,祠墓永蒸甞。
【本文收錄於《雲南文獻》第四期;民國63年12月25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