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在艱困局面中發展
藺斯邦
今天是中華民國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是雲南護國起義九十七週年紀念日,也是中華民國行憲紀念日,本會每年在這一天辦理會員大會,緬懷先賢先烈為擁護共和、維護中華民國憲政而犧牲奮鬥,使亞洲第一個剛誕生的民主國家得以繼續生存發展,這不僅對日後北伐統一、抗戰勝利到東北、台澎光復有重要貢獻,且讓臺灣有機會在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下,漸次完成民主憲政建設,成為華人社會實施民主憲政的典範。在這值得紀念節日之前,卻發生退休軍公教年終慰問金發放爭議的憾事,使得在這國事如麻的當下,頻添社會的紛擾,影響對政府的信任,殊為可惜。我軍公教同仁是維護民國、落實福國利民政策的礎石及執行者,由於他們的努力,使得中央政府從到臺灣之初的風雨飄搖到穩定、發展,軍公教同仁的奉獻,功不可沒。他們貢獻了青春歲月,把最美好的生命給了國家,使得國家也重新獲得旺盛的青春生命力。退休後的田園生活,自應受到尊重。年終慰問金所蘊涵的意義是對這些有功於國家同仁的崇功報德及感謝與懷念,精神意義實大於物質意義。誠然,臺灣受當前國際經濟大環境不佳的影響而使經濟表現不理想、財政困難、民間薪資停滯等因素衝擊,使政府不得不從法制方面來處理退休軍公教年終慰問金發放事宜,但政府在處理程序上的不細緻,傷害到退休軍公教同仁,為了避免親痛仇快,並傷害到中華民國的發展,療傷止痛,殷盼政府快速妥善處理,實為國家之幸!
馬政府有不盡讓人滿意的地方,然在若干國家大政方面表現得也相當好,如在兩岸關係方面等。我們知道兩岸關係是影響國家生存發展的重大因素。在連榮譽主席破冰之旅開拓的良好基礎上,馬總統排除民進黨等的重重阻撓,繼續予以發展,先後已簽署包括「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等十八項協議及「兩岸貨幣清算合作備忘錄」,為兩岸和平發展不斷厚植基礎;馬總統在第二任就職後,更為進一步深化兩岸的和平發展,指示通盤檢討「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以利在新環境下進一步開展兩岸關係;要促使海基會與海協會互設辦事機構及在大陸主要城市都設海基會的辦事單位,幫助臺商、臺生及兩岸觀光民眾解決問題;要將大陸配偶取得身份的時限從六年縮短為四年,以增進相關家庭在生活中的便利;要增進大陸全修生、交換生的人數,推動大陸的專科生來臺取得學位及陸生納入健保,以改善陸生在臺學習環境等,以期全面而深化地推動兩岸和平發展,落實和平、奮鬥、振興中華的目標。
處理好兩岸關係有利於中華民族的復興,維護中華民國領土主權完整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馬總統在維護釣魚台列嶼領土、主權完整所表現堅強而理性的措施,獲兩岸民眾的肯定。釣魚台列嶼自古以來即為我國的領土,最早證明並認定為領土始自一三七二年(明洪武五年),此後歷經明、清兩朝,均將釣魚台列嶼納入海防區域,在一八八四年以前日本都一貫承認,因此,釣魚台列嶼不論從歷史、地理、地質及國際法觀點等看來,均屬於中華民國固有領土,臺灣附屬島嶼。釣魚台從現實觀點看來具有經濟意義:且不論釣魚台地下資源如何,百餘年來釣魚台海域即為臺灣宜蘭縣漁民捕魚的漁場;交通意義:釣魚台海域在太平洋島鏈中是東海進出太平洋的航路;歷史意義:當年日本侵略中國是從琉球西侵臺灣再向大陸進犯。因此,釣魚台問題深值大家警惕與專注,更不容日本侵犯!馬總統堅定宣示:「基於民族大義和國家主權必須堅持,一寸都不能讓步」,這是我方堅定不變的立場,對於任何損害我國領土主權完整的舉動,必會採取嚴正的作為,事實上,本(一○一)年九月二十四日宜蘭縣八十餘艘漁船在海巡署十二艘船艦監護下,與日船艦歷經海上攔截、水戰、突圍等爭鬥,抵達釣魚台兩海浬處宣示主權。同時,馬總統也提出「東海和平倡議」,以和平方式處理爭議。我外交部也重申,基於維護東亞區域安全與和平信念,將本著「主權在我、擱置爭議、和平互惠、共同開發」的原則處理相關問題,實踐我政府在追求和平發展中堅定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完整的神聖使命。
保主權、護領土、完善中華民國憲政,都需要實力,實力離不開經濟。發展臺灣經濟是政府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也是馬總統今年國慶文告的重點之一。臺灣是海島型經濟,對外貿易依存度高,發展臺灣經貿除改善產業結構、走向高附加價值、發展關鍵技術、創新營運模式外,與世界上各個經濟體之間建立良好的關係,均為不可少的要件。自二○○八年的金融海嘯到現下的歐債危機、美國等各大經濟體的經濟發展遲滯,相當嚴重地影響著外銷導向型的臺灣經濟,在如此嚴峻的時刻,常理上來說,朝野、民間、政府自應協力拚好經濟,但臺灣的情形不一樣,民進黨依其意識形態,不顧美國、大陸兩大經濟體是臺灣商貿至為重要的市場而不斷予以阻礙。民進黨執政時開放美牛進口,在野時將美牛稱為毒牛,五天四夜霸佔立法院主席台,撕裂社會,挫傷美臺經貿正常商談;美牛如此,「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的商簽又是同樣鬧劇,民進黨一連發動七天抗爭,占據酒店大廳。又不斷發動大型示威來反直航、反陸客來台、反ECFA,可是到了今年蔡英文競選總統時則改口說,「民進黨將對ECFA概括承受」、「若再執政將延續前朝兩岸政策」,事實上,講話不算數已是民進黨的特質,執政時趕工興建核四,在野就唱非核家園,這些出爾反爾的行為,沒有一項不是直接間接地遲滯、傷害著臺灣經濟開拓與阻礙著臺灣與各大經濟體之間的友善與聯繫。盡管馬政府面臨著內外在環境的衝擊和阻撓,但馬總統指出:「國際經濟情勢嚴峻的程度,不亞於四年前的金融海嘯,東海和南海風雲再起,這些對我們構成重大考驗,考驗不足畏」的宣示,為重振台灣經濟而堅定不移地拚搏。除積極推動「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後續協議、與美國重啟「貿易暨投資架構協議」(TIFA)與努力創造未來加入「跨太平洋經濟伙伴協定」(TPP)等;另一方面積極設立自由經濟示範區、加速建構桃園航空城、調降營利事業所得稅及遺產贈與稅、鬆綁法令,打造臺灣為自由、開放及有利經營的環境等連串措施。依據「世界銀行」公佈的「二○一三年全球經商環境報告」,臺灣經商便利度名列全球第十六,較去年進步九名,更較馬總統第一任上任前進步四十五名,排名領先日本與韓國,但進步永無止境,仍要急起直追,以利爭取更好的名次與商機。透過這些不斷的努力,事實上已促使臺灣經濟在內外困境中穩步復甦。
從風雲變幻的世局到內外種種困境的突破、從推動兩岸和平發展到經濟再走向繁榮、從領土主權的維護到世界上一百二十九個國家、地區給予臺灣居民免簽證待遇,馬總統寫下了中華民國半個世紀以來的新紀錄,深信中華民國將在愛國民眾支持及馬總統領導下繼續獲得發展。
【本文收錄於《雲南文獻》第42期;民國101年12月25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