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邊之旅──雲梯三折探祕境

作者/劉正龍 

徐霞客剛到騰衝,就聽說雲峰山是一座十分靈異的仙山。一六三九年四月二十三日這一天,徐霞客懷著濃濃的興趣,開始了他的雲峰之行。他從固東出發,過了鴉烏山,舉目西望,頓時一陣驚喜:尖山突然立其西南矣!但見在雲封霧鎖之中,雲峰山拔地參天,孤峰突起,聳立雲際。數百年來,這座聞名中緬邊境的道教名山,以其特有的奇險和神秘,吸引著千千萬萬的中外遊人。

現在,我們已沿著徐霞客當年的足跡抵達山麓,開始登山了。你看,那凌空飛架的索道,直抵主峰的天梯之下,蔚為壯觀。幾年來,隨著騰衝旅遊業的開發,雲峰山的名氣越來越大,遊客劇增。如果從山間小路走,需要三四個小時才能到達山頂。為了方便遊客,架起了纜車索道,不到一個小時就能登臨絕頂。現在,還是讓我們沿著當年徐霞客走過的小路往上攀登。遂西向上,半里,有小水注坡坂間,就而滌體。徐霞客走到這裡的時候,正值中午,驕陽似火,看到這麼一股清涼可人的山泉,於是脫衣解帶,痛痛快快地洗了個澡。在登山途中,一路風景真是美不勝收。「巨木參霄,緯藤蒙塢,遂極幽峭之勢。」「曲折躋樹蔭中,高崖滴翠,深木篩金,始知雨霽日來,陰晴弄影,不礙凌空之屐也。」當年的徐霞客,好像在一座綠色的迷宮裡行走。「上三里,遂陟岡脊。脊兩崖皆墜深涵碧,聞水聲潺潺在其底,而不辨其底也。」這條岡脊,寬不到七尺,因十分險峻難行,當時鋪著橫木便於行走。雲峰山道觀建於什么年代,現已無文字可考。關於雲峰山的記載,最早見於《徐霞客遊記》。據《遊記》所述,山頂的建築,是一個名叫法界的四川僧人建造的。「川僧法界成之,不及五年」。按時間推算,已有四百年的歷史。據騰衝的民間傳說,有一個獵人追逐一隻馬鹿,追到山頂,鹿忽然駕一朵祥雲飛走了,留下了一個深深的蹄印。後來,人們就在留下蹄印的地方建蓋了這座廟宇。有個姓李的姑娘到這裡出家修行,後來又駕一朵祥雲升天而去。據說,到雲峰山求神許願的人,求子得子、求財發財。久而久之,雲峰山就成為一座人們神往的仙山。峰回路轉,忽南忽北,走了十二里路,踏過兩千多級石梯,終於抵達雲峰山主峰之下。但見石峰如筍,直播天際,瓊樓玉宇,凌空欲飛。這一獨特景觀被古人命名為「三折雲梯」列入騰衝十二景。古人有詩贊道:「石岫碧雲連,迴出萬峰尖,雲梯三折轉危磴鑿八千,舉瞭平心難回首,扶欄直上翠微天。」

當登山就要進入最險峻、最艱難的階段,懸崖絕壁之下出現了一口井。遊客到此都會感到意外的驚喜。令人覺得神奇的是,整座山都是石頭,這裡竟然有一口四季不乾的水井。井水既不外流:水位從不下降,幾十人吃用井水,井水常滿,幾百個人吃用井水,井水也是常滿。人們把它稱為「仙井」。井水清涼甘甜,喝上一口「仙水」,頓時覺得沁人心脾,神清氣爽,倍增登山勇氣。前來朝山的遊客,上山下山都要喝上幾口,用瓶子裝上一瓶,帶回家去,讓家人品嘗「仙水」。從這裡開始,就要往「懸崖削磴」的峭壁上攀登了。真可謂「山從人面起,雲伴草必生」。「峰頭就堅石鑿級為梯,似太華之蒼龍脊。兩旁皆危崖,而石脊中垂,闊僅尺餘,若龍之垂尾以度,而級隨之,仰望但見層累不盡,而亦不能竟期端倪也。梯凡三轉,一里而於其頂。」

啊,終於到山頂了!讓我們看看,當時徐霞客是怎樣記述的:山頂東西長五丈,南北約七丈。南北兩邊的側樓,有一半是伸出岩頂懸在空中。北邊是真武祠,兼有遊客的住所,南邊是山神廟,兼作齋堂。

沿著天梯登上山頂,令人想起古人寫的雲峰山的詩句:我來天外無雙寺,此是人間第一峰。可以想像,當時的徐霞客,腳下是雲飛霧湧,他迎著浩浩天風舉目四望,千山萬山猶如無邊的海洋碧波湧起。俯首一看,兩邊的峽谷深不見底。「箐樹蒙密,如翠濤沉霧,而莫窮端倪,惟聞猿聲千百,唱和其間」。可惜天時已晚,當晚他就在半懸崖空的側樓上住宿。

第二天,徐霞客起了一個大早,一片茫茫霧海呈現在眼前:「山下甸中,則平白氤氳,如鋪絮又如湧波,無分遠近皆若浮翠無根,嵌銀連疊,不知其下復有坡淵村睦之異也。」在山僧的引導下,徐霞客上「仙床」,「有崖前臨絕壑後倚峭壁,下平上覆恰如匡床,雖小而可憩可臥」,在「仙床」上躺一下,沐浴著清爽的山風舒坦極了。他還探訪了「仙洞」,「其洞乃大石疊架所成…迸處為罅,覆處為洞,穿處為門,門不一竅,洞不一層,中欠寬平,外支幽險,若疊級架板亦可幽棲處也。」傳說雲峰山的一位道人,就是在這「仙洞」裡修煉成仙的。「仙洞」北面是有名的「舍身崖」。傳說盈江縣的一個傣族婦女,懷有身孕前來朝山,上天梯時她流血了。孩子就要出生,玷污了仙山,這怎麼得了?這位虔誠的婦女低下頭舔淨了天梯上的血跡,懷著萬分愧疚的心情縱身跳下萬丈懸崖。正當她往下墜落之時一朵祥雲悠悠飄來把她托住。當她醒過來睜開眼睛時,她驚呆了,原來她安然躺在離雲峰山數百里的家中,且已產下了一個又白又胖的娃娃。「舍身崖」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在「仙洞」的懸崖絕壁上,徐霞客發現了一種十分奇特的植物:「有二木球倒懸崖前,仰睇之,其上垂藤,自崖端懸空丈餘…一絲下垂,結體空中,馭風吸露,形似膽懸,命隨空寄。」人們把它稱為「木膽」。他心裡想那一定是非同尋常的東西,於是抬來梯子搭在懸崖邊的一棵樹上,再攀到樹頭,用一根長長的竹竿,好不容易把木膽取了下來。這木膽其實就是樹蘿蔔,是騰衝特有的一種珍稀植物。著名植物學家馮國楣將騰衝的大樹杜鵑、紅花油茶、紅豆杉、樹蘿蔔稱為「世界之冠」。徐霞客對「木膽」十分鐘愛一直把它帶在身邊,帶回千里之外的家鄉。雲峰山的奇景,使徐霞客詩興大發,二十五日他題詩二首,留給僧人,肩扛木膽下山開始了他的滇灘之行。

我們在遊疊水河時,曾提到一支上聯:「疊水如棉,不用弓彈花自散」,有人以雲峰山為題對出了下聯:「雲峰似筍,何須人工天生成」。


【本文收錄於《雲南文獻》第40期;民國99年12月25日出版】

臺北市雲南省同鄉會 ♥ 會址:10488臺北市中山區復興北路70號8樓之1(近捷運南京復興站) ♥ 電話:+886-2-2773-5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