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峰奇景

作者/楊華山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山」與「仙」、「雲」與「水」,為文章通常習慣性連在一起,有無神仙,不用考證。騰沖境內的雲峰山,遠近馳名是事實。

大約兩億年前歐亞地球板塊碰撞,導致地殼隆起,再經若干世紀的風雨侵蝕、沖刷,山峰更挺拔突出,週邊有石縫長出的松林,每逢陣雨過後,雲霧繚繞,道觀尖端伸出,又令人遐想。

仙鄉何處?端須鄉境內有此名山,福氣啦!

歲次戊子年,四月廿日,隨著家兄朝山,侄子也一併陪同,乘車由西街出發,經往板瓦的快速公路,過了固東後左轉到達山腳,在買票入山的大門,已擠滿了來自各方的善男信女,有大批是德宏州的傣族,他們遠道而來,證明雲峰山名不虛傳,有它的無形影響力。

登山口有纜車,可達山峰三分之二的山腰,三分之一仍得爬山,最後一段山路陡峭,幾乎是用爬的才能上去,這點美中不足,年長者諸多不便。

到達前門,舉目一看,道觀真的氣派非凡,再看遠眺有滇灘、古永及滇灘埧子,令人心曠神怡,進入中殿,供奉諸仙菩薩,後殿才是太上老君,誠則靈,逐殿朝拜,不能免俗上表,奉獻朝貢如儀,凡朝山者,皆依此模式。

該山是道教聖地,更是道教總會所在地,也因此對各地道教及週邊地區,非常有感應力。

一往秋來冬初,各地朝山者,放下農事,扶老攜幼,前往朝山者,絡繹於途,現今交通方便,多採假日前往,仍是人潮不斷。

山是名山,道教亦是中國最早的教,儒釋道齊名,只覺有點遺憾,寺廟道觀仍是木造,木材經不起風雨侵蝕,且火禁亦構成對木材建築一大威脅,將來如有力量,像台灣造廟一樣,改用鋼筋水泥,更牢固久遠,且能防火防蟲,尤其纜車應是直通山頂,更可發揮經濟效益,畢竟行政作為,設施維修,也少不了龐大的開支,有土斯有財,如能有進一步妥善規畫,更顯出名山氣派,不只招財進寶,益能源遠流長!

當辭聖離山時,歸程路上,再回首名山一顧,巍峨的山峰,壯觀的景色,氣派非凡,更令人讚嘆不已!


 【本文收錄於《雲南文獻》第38期;民國97年12月25日出版】

臺北市雲南省同鄉會 ♥ 會址:10488臺北市中山區復興北路70號8樓之1(近捷運南京復興站) ♥ 電話:+886-2-2773-5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