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護國起義擁護共和九十周年感言

簡漢生 

今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是雲南起義護國九十周年紀念。值茲國事蜩螗,撫今追昔盍勝感慨!

國父孫中山先生領導國民革命,建立民主政體之中華民國,當選第一任臨時大總統。於民國元年在南京就職,並於當年三月公布中華民國約法。惟當時革命軍勢力只達長江流域以南,清帝在北京尚未宣告退位,北方軍政大權尚為清室重臣袁世凱掌握。為了早日實現共和,孫中山先生乃將臨時總統之位讓予袁世凱。袁氏接任後於民國二年十月以威迫利誘等不法手段,買通國會議員當選為正式總統。

袁氏雖攫取總統大位,但仍醉心於帝王之專制及家天下之私慾,因而甘冒天下之大不韙,毀棄中華民國約法,於民國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宣告稱帝。乃有雲南總督唐繼堯、任可澄、蔡鍔、李烈鈞、戴戡等於同月二十日宣布維持共和,組織「護國軍」北上討袁,一時全國響應。袁氏眾叛親離,被迫於民國五年三月二十二日宣布撤銷帝制,稱帝不過八十三天,同年六月六日憤恙而死。袁氏雖死,而北洋政權之腐敗如舊。加以各地軍閥割據,內戰頻仍,民無寧日,民國十二年十月五日曹錕重賄國會議員當選總統,逮至民國十七年九月國民革命軍北伐成功,全國始告形式上統一。

民元前十八年即西元一八九四年(甲午年)因朝鮮內亂,清軍與日軍開戰,清軍大敗,清廷與日本議和割讓台灣。民國二十年九月十八日日軍攻我瀋陽,陸續奪我遼寧、吉林、黑龍江、熱河等四省。民國二十七年七月七日又發動蘆溝橋事變,攻佔北平、天津並大舉全面入侵。我政府全面抗戰,經八年苦戰終獲最後勝利。日寇投降,台灣重歸祖國版圖,政府並立即制定憲法,於民國三十六年一月一日公布。並為紀念民國四年雲南起義維護中華民國約法之聖戰,明定憲法於民國三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開始實施。

抗戰八年,國力疲憊,正待休養生息,不幸內戰又起。國民政府遷台偏安,形成台海兩岸分治五十餘年之現狀。台灣前曾被日寇佔據五十一年,重歸祖國後,由於半世紀隔離,人民難免在情感上稍有生疏。加以在戒嚴時期對人民自由限制較嚴,致引起部分人民之不滿及隔閡。再加上國際帝國主義者暗中挑撥離間,致使台灣獨立之聲時有所聞,朝野間爭議不絕,實非國家及人民之福!孫中山先生領導國民革命建立中華民國,曾一度被袁世凱毀憲竊國,袁未幾即被全國人民唾棄,其間雲南起義討袁實功不可沒。如今台灣亦有若干野心份子意圖毀憲獨立,甘為帝國主義之鷹犬。袁世凱前車之鑑,願野心家慎思之!


(本文收錄於《雲南文獻》第35期,民國94年12月25日出版)

臺北市雲南省同鄉會 ♥ 會址:10488臺北市中山區復興北路70號8樓之1(近捷運南京復興站) ♥ 電話:+886-2-2773-5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