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回憶

作者/譚永祿 

一、共軍流竄 二次入滇

民國二十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國軍北調增援抗日,十一月中共趁機在「贛南瑞金」建立根據地,召開「第一次全國蘇維埃大會」選舉毛澤東為主席及人民委員會委員長、朱德為紅軍總司令,秦邦憲為書記。

二十三年十一月十日,中央任命何健上將為追剿總司令,進擊中共基地,共軍流竄,由毛澤東、朱德、徐向前率領侵入貴州遵義、欲進佔雲南邊地為基地。

中央指派龍主席兼任剿匪軍第二路軍總司令,出兵防堵,任孫渡為第三縱隊司令、率滇軍二旅安思浦、五旅魯道源、七旅龔順壁進入黔境追剿時,共軍已由宣威入境,在中央軍跟蹤追擊時,共軍叫出口號:「拖死中央軍,血戰滇黔軍」,龍總司令又增派第一旅劉正富至宣威阻擊,共軍遭擊退入川南邊地,提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向中央請求進入陝北,作共同抗日之舉。

二十四年一月,共軍第二次入滇,約二萬餘人,由蕭克、賀龍率領,兵分二路,由北向南入侵威寧側擊,蕭克所部向鎮雄進犯,我第二旅長、龍雨蒼率部向宣威、會澤、尋甸一帶阻擊,共軍經鶴麗劍退入中甸,進入川康邊境,共軍又作不實宣傳「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口號。

二、投筆從戎 練軍士隊

同年七月一日,我以入學考試第一名的成績考入:「雲南省財政廳清丈人員養成所」,第二十七班「平面測量」受訓一年畢業,分發會澤實習三月,調派巧家縣清丈分處外業組,任三等二級技士二年。

二十六年七七事變,抗戰軍興,立志投筆從戎,蒙財政廳長陸崇仁保送入:「中央軍校第五(昆明)分校」第十四期學員隊受訓,二十八年四月一日畢業,頒發證書及黨證(二十八)軍德字○○八九一號,以少尉軍階分發:「滇黔綏靖公署」獨立第三大隊護路滇緬公路,沿公路兩傍各站軍火物資堆集如山,從未聞有所意外。大隊長安純三有功,擴編「步兵第六團」我奉派到華坪招收軍士隊學生,任務完成,帶十二名學生到昆明,我奉派軍士隊少尉分隊長,駐大北門外蓮花池,訓練三月。

三、南進政策 日本投降

二十九年八月,日本提出南進政策;「不攻重慶,先取滇越」,截斷我運輸補給線,「滇越鐵路」及「滇緬公路」,攻佔香港,九月登陸海防,侵佔越南泰馬等地,我團在中秋節深夜趁火車趕運蒙自,步行四日進駐金平邊界防守,第五團進駐屏邊。

三十年雙十國慶,團長安純三,在金平召集當地土司頭人民眾千餘人開慶祝大會,命我以法造八二迫擊砲二門,實彈射擊給民眾參觀,在兩山對岸約一千五百公尺,一門用梯次法直接射擊,另一門砲用夾叉法間接射擊,各發射六枚,發發命中目標,觀眾人人高舉右手大拇指叫「好」,第二日我晉升中尉排長,戍守邊防兩年,致使進佔越南日軍不敢越過紅河一步。

三十一年元旦,聯合國發表共同宣言:「中、美、英、蘇列為四強」,蔣委員長任中國戰區最高統帥,越、泰、印、緬列為中國戰區,五月全緬失守,日軍先遣「黑風隊」沿滇緬邊區直取騰衝,進佔龍降,騰龍人民,家破人亡,妻離子散,飢寒交迫,流離失所,蔣公為提高軍隊素質,充實戰力,提出:「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在昆明成立:「中央駐滇幹訓團」,團長蔣中正,代團長龍雲、副團長陳誠。

三十二年二月,我晉升上尉連長,保送入駐滇幹訓團第二期接受美式教育,五月畢業,奉派兼任第一集團軍巡迴教育班迫砲教官「十月十四日,國軍攻克騰衝,十一月三日收復龍陵,畹町,三十四年二月遠征軍會師芒市,打通「中印公路」全長一五六六公里,五百輛大卡車滿載軍火物資駛向昆明「前方的勝利,後方的補給」。

八月十四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抗戰勝利。

四、滇軍入越 任務完成

日本投降,第一方面軍總司令盧漢,奉派為越南北緯十六度以北地區受降軍司令官,接受日軍代表土橋勇逸在河內簽署降書,九月四日派副參謀長尹繼勛飛河內成立前進指揮所,以第六十軍為先頭部隊,由金平屏邊進入越南接收南定至清化,第九十三軍由防區徒步行軍入越接收河內至海防,中央派軍政部昆明辦事處主任邵百昌,在河內成立分處,接收物資處理武器,九月十日盧漢飛河內。

第九十三軍亦先後步行入越,第六團第三營機槍連(筆者任連長),進駐嘉陵機場,十月三日,「省府改組」龍主席解除本兼各職,調任「軍事委員會」委員,兼參議院長,為恐龍雲不服從,蔣委員長,十月一日,將調職令親交「昆明警備總司令」杜聿明執行,先解除昆明軍憲警武裝,這種天翻地覆的重大事變,真是歷史未聞,世間少有,依理於怯,調職令理應先交給當事人,訂期監交,若不服從,即是抗命,才可以武力解決。

幸好行政院長宋子文四日下午親到昆明,說明是杜聿明搞錯了,中央要處罰他,十五日杜聿明奉令「徹職查辦」,但不久出任東北保安司令,入越滇軍受降任務完成後,奉調東北戡亂,而失民心士氣,大陸陷亡,不無原因。

五、東北戡亂 失敗回滇

三十五年三月受降任務完成,五月八日,部隊奉調離越,在美豪縣乘坐火車經河內至諒山下車,徒步行軍半月餘經南寧到梧州,乘坐船鑑登陸廣州,我奉調升上尉副營長,六月十八日上午在遼寧葫蘆島登陸。

我第二十師先頭部隊在師長王世高英明領導下,掃蕩熱遼邊區,下午三時,山海關被中共侵佔,營奉令向山海關攻擊前進,一槍未發,十九日晨進佔山海關,共軍冀熱遼邊區李運昌部退向鐵城,營奉令尾追向鐵城展開攻擊前進,二十日上午進入鐵城,看見重要街頭房屋起火燃燒,道路兩傍屍橫街頭,情況淒慘。

我第二營駐防錦州機場,一三營及團直屬由團長張士明率領,向遼熱邊區建昌掃蕩,以確保北寧鐵路安全,十八師進駐朝陽赤峰一帶,確保錦承,赤錦兩鐵路安全,十八及二十二師進佔安東海城,六十軍進駐永吉長春,部隊分散駐點控面。

依據聯合國劃分受降區,駐東北三十萬關東日軍,歸蘇俄接收之軍火武器全部移交中共整訓,三十六年秋,發動四平會戰,我九十三軍兵分二路向四平推進,我師由瀋陽經昌圖向四平前進,受到共軍坑道戰術反擊,滇軍勇敢尚戰,破壞坑道,封閉進擊,達成任務,四平解圍。

三十七年秋遼西會戰,我師堅守義縣,遭受共軍十倍兵力圍點打援,義縣淪陷,遼西會戰失敗,突圍回滇。

六、滇邊反共 撤退回國

三十八年(農曆)十二月三十日,我和妻兒及同志十一人安抵昆明,晉見母姐姪等一家團圓,才知家父去秋病故,向「滇黔綏靖公署報到,約一週奉派保安第七團政工室中校主任,團長張銘修,當時元謀縣城被土共圍攻,團奉令解圍,俘獲土共七十餘人,我與縣長共同審訊結果,均是被迫農民,每人發放五日食費,自行回家,我深感縣長接受我的意見,部隊向牟定縣推進,土共已渡金沙江逃去。

團長張銘修欲保荐我帶第三營守江邊,報請省府任牟定縣長,我堅辭不就,團繞道元謀追擊土共,進入鶴麗劍土共逃入西康,團在鶴慶待命近月,奉令回昆,團長調職普起接任,團進駐昆明北校場整訓。

三十八年十二月九日,雲南省主席,兼滇黔綏靖公署主任盧漢,叛變投共,團守大北門一帶防務,所謂「昆明保衛戰」作戰不力,團長調換王耀雲,團調駐玉溪待命,耀雲團長曾任李達人先生暫二十師第一團副團長,受達人先生影響頗大,亦為盧濬泉軍長多年部屬,也是從東北錦州戰役後回滇,所以耀雲團長,密召副團長穆錦春,政工室主任譚家綠,營長高建隆、歐陽楹、孫經奎等密議起義反共。

三十九年五月一日在江川縣起義,八日團渡過戛隆(元江上亂)進駐新平縣東關嶺,六月一日,組成「滇南反共救國軍」,王耀雲任司令,穆錦春、李崇安任副司令,譚家祿任參謀長,兼政治部主任,編組十個支隊,第一支隊歐陽楹(第二營長),第二支隊孫全奎(第三營長)第三支隊楊繼民(鎮沅縣鎮長),第四支隊楊傳貴(二七七師連長),第五支隊丁錫公(楚雄三街自衛大隊長),第六支隊郭雪樓(新平鎮長),第七支隊張純才(元江夷族首領),第八支隊趙元功(雙柏鄂嘉鎮長),第九支隊陳西凱(峨山仕紳),第十支隊方曉清(新平夷族代表),在滇中南地區截擊共軍、突襲各偽組織,並擊潰偽三九師之屢次進犯,撲殺土共余衛民部近千人,歷時八月,共軍調集十四軍及三九師及土共余衛民、董治安等分由楚雄、雙柏、景東、鎮沅、元江、新平、峨山等縣向我合圍,我因彈絕無援,分向滇邊突圍,投李彌將軍麾下。

四十年三月七日,突圍入緬,在景棟即號召流亡鄉友參加反共陣營,六月十五日奉派第十二縱隊司令部參謀處主任,四十一年二月一日,奉調入「雲南軍政幹訓團二期受訓,並兼服隊職,四十二年一月緬敵向我南下部隊發動攻勢,二十七日,余奉率兩個大隊由猛漢出發至猛毛歸柳副參謀長興鎰指揮渡過薩爾溫江,策應南下部隊進襲雷高攻佔色多復奉駐干都子龍防緬敵南進。

總部派王利人任十二縱隊副司令,縱隊奉令推進干都子龍,三月下旬緬軍又發動攻勢,向我基地猛撒進犯,四月二日余奉率兩個大隊,由子龍出發滲入敵後主要交通線向緬軍指揮所猛乃夜襲擾亂,沿公路至南克間行程二百六十華里,利用晝伏夜行破壞道路橋樑,擊毀敵運輸汽車三輛,致使交通中斷,五日薩拉攻防戰開始,緬敵因交通斷絕補給無法,又遭我主力猛攻後不支八日開始潰退,戰鬥結局,蒙總部傳令嘉獎。

四十三年一月,我十二縱隊和十三縱隊李達人部全部撤出干都子龍,余擔任薩爾溫江掩護二月中旬任務完成,調駐猛角掩護,十八日隨二十一批撤退回國。

七、戍守東防 志願退役

四月一日在新竹奉派任陸軍軍官戰鬥團部第三組中校教育參謀,依據國防部頒發教育計劃大綱,擬訂;「教育進度實施表」,並陪同代團長羅伯剛到五個大隊督訓完成,整編「陸軍軍官戰鬥第十二團」裁撤兩個大隊,我出任第二大隊第六中隊中校中隊長,擔任東部海防數年,四十五年戰鬥團結束,調駐宜蘭整綸,報請志願退役。

四十八年一月一日奉准自謀生活退役,二十年餘軍職,勤勞堅忍,忠黨愛國,欲望早日完成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使命。


【本文收錄於《雲南文獻》第27期;民國86年12月25日出版】

臺北市雲南省同鄉會 ♥ 會址:10488臺北市中山區復興北路70號8樓之1(近捷運南京復興站) ♥ 電話:+886-2-2773-5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