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勇之士方懷德鄉長
作者/朱正義
先生名懷德,雲南玉溪北城鎮廣義鄉丁旗屯人,誕生於民國八年(一九一九)六月九日,譜載為祖籍河南中州方氏之裔,遠祖自遠公,於明洪武年間,隨沐國公宦楚來滇駐屯求州(今之玉溪),審視玉境,山川錦鏽,東迆靈照,西障祺星,南屏鳳凰,北拱龍馬諸峰環繞,玉溪流貫其中,平疇沃野,縱橫阡陌,翠嶺長春,人傑地靈,譽為世外桃源,遂卜居於方井之方家灣而家焉。
自自遠公,落籍方井丁旗屯以來,子孫昌盛,繁衍綿綿,至今已歷十一代矣!以經商耕讀務本。尊翁鎮南公,博學宏道,精究岐黃之術,素以行仁濟世為志,家學淵源,先生昆仲,皆承襲父業行世。母曹氏,賢淑懿範,先生兄弟姐妹六寧,先生行次,聰慧倜儻,體健魁捂,忠厚老實,性好運動,胸懷大志,癸亥年五歲入私塾,極受尊長稱許賞識,六歲入北城敬一小學,年十三進玉溪鄉村師範攻讀,演習教學法創新課程,深獲上級稱讚,聽講考評者嘉譽,咸認為來日優秀師資,畢業名列前茅。
民國廿年九一八事變,日寇侵華,竊占東北,國步日蹇,岌岌可危,師範卒業後雖派任教席,但非其素志,時念當此國家有事之秋,正男兒志在四方之時,奮發圖強,國民有責,遂毅然投筆從戎,中間因考績優良,迭獲上峰擢拔保送入軍訓班及陸軍軍官學校十七期步科深造,接受嚴格軍訓,民國廿八年夏畢業,榮獲陸軍少尉軍階,派任第六十軍任排長。當其於服士官役期間,適逢日寇侵華以來最慘烈之保衛首都會戰,曾親歷此史無前例之南京大屠殺慘劇,更激勵先生雪恥報國決心。參與此役時存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顱之豪氣干雲,衝鋒陷陣左右馳驅而不死者,豈非置之死地而後生乎!
南京突圍後,先後隨部增援山東,抗日戰史上著名之台兒莊大捷、魯南會戰、華中區保衛大武漢會戰、各次長沙大會戰,至民國卅四春之長衡會戰,歷經大小戰役几百役,其中以長衡會戰,當任重機鎗連連長時,最為先生耿耿難忘者,以一連之兵力,以小勝大,以寡擊眾,破敵精銳騎兵團,斃敵士四百餘之眾,擄獲戰馬十餘匹,山砲兩門,機鎗六挺,戰果豐碩,為先生從軍以來最得意痛快之一段,此役經過,以少勝多之史實,已宣付國史館紀錄。
抗戰勝利,日寇無條件投降,先生榮獲國防部頒發干城、忠勇、懋績、楷模、忠勤、勝利勳獎章多座,光榮備至。正當復員伊始,建國在望,共黨稱兵動亂,中樞為維獲國家法統,執行戡亂,調派國軍進剿,時先生任陸軍第五八師少校營長,再度參與戡亂戰役,諸如蘇、魯、豫、皖進剿追擊戰,大別山追擊戰,桂容會戰,金鄉南陽會戰,無役不從,徐蚌會戰失利後,至卅八年底,共軍大舉南竄,因而社會紛亂,未幾大陸變色,故鄉雲南亦隨之淪陷,赤禍遍野,橫行霸道,五夜竊思,寢饋難安,對於棲身立足之所,將不知伊於胡底,正進退維谷山窮水盡疑無路之際,頃獲友人密告,欣悉國軍第八軍及廿六軍轉進滇緬邊區,由李彌將軍統帥,組訓幹部,再作揮戈,喜訊飛來,義無反顧,倉卒間隻身化裝為司機助手,循滇緬公路梭巡緬境,投效反共陣營,重披戰袍,晉謁李彌將軍後,奉派反共大學後諜隊隊長,獻調財務隊長,襄助將軍整訓基幹,僅及半載,士氣如虹,奉派第十縱隊,第卅支隊司令,誓師北上,參與反攻滇西聖戰,大軍所至,勢如破竹,首克滇西,直抵怒江,繼光滇南,收復車、佛、南、臨、瀾諸縣(今之西雙版納)區,直搗滇臟,共酋因之喪膽,唆使緬甸政府,控訴聯合國,中樞為維護國際決議,忍辱負重令我反共義軍撤離血汗築成之反攻基地──猛薩──含淚歸台。
時先生正值英年,軍事學養深厚亦如精煉似鋼之優秀幹部,奉調國軍第四十九師一四七團接掌團長有年,繼調金防部及澎湖防衛司令部副參謀長,師參謀長等要職。
綜觀先生之生平,學歷始自師範、士官軍訓團、陸軍官校、步兵學校高級班,陸軍參大,文韜武略,軍事學養淵博。由班、排、連、營、團至師參謀長,忠義謀國,不計名利,負責盡職,處理公務守正不阿,崇法務實,對上命令貫澈執行,視部下如手足,在所屬之長官心目中,嘉譽先生為標準軍人,為國貢獻勳績永昭,雖數奇難封,然較諸一般碌碌無能太平將軍輩,不愧為出類拔萃者焉。晚近憂國憂時,病魔潛藏,不幸於民國七十九年十月廿五日上午十時卅分,心肌梗塞症突發,於台中榮民醫院拯救罔致,與世長辭,享年七十一歲,噩耗傳來,同袍親友無不同聲哀悼,先生雖逝,但其為國家及反共所奉獻心力,將永置國人心目之中。
民國八十年七月卅日於台中港
【本文收錄於《雲南文獻》第22期;民國81年12月25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