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廬古洞三峽黃山遊記
作者/郭琨
一、楔子
相邀旅遊同好往遊阿廬古洞、三峽、黃山、杭州;周顯淵學長夫婦甫歐遊歸來,亦欣然同行,以其高超技藝為此行攝影五百餘張,錄影成四大捲放映八小時,彌足珍貴!一行十五人於五月八日乘飛機經香港轉昆明,遊西山龍門,俯覽滇池煙波浩瀚風光。夜宿金龍飯店。翌晨往遊阿廬古洞。第三日三遊石林及昆明週邊景點後,晚飛重慶上遊輪女王號遊三峽武漢轉黃山,並重遊杭州。全程十二日,人和、景美、天氣佳,盡興暢遊,爰記景觀各異見聞。
二、阿廬古洞
億萬載形成之阿廬古洞,洞內有洞,洞中有天,洞下有河。各種石筍、石鐘乳、石柱、石幔、石簾、石瀑、石花千姿百態,具古、奇、絕、天然特殊景觀,別有一番情趣!
㈠溶岩奇景古洞之形成
瀘西全縣有九峰十八洞,我們所遊乃其中規模宏大結構奇特阿盧古洞群之瀘源洞、玉柱洞、玉筍河、碧玉洞。距昆明一六九公里。
據考記數億年前滇黔大海上升為陸地,海中含有鈣質物質沉澱為石灰岩,主要成分為碳酸鈣,雨水中二氧化碳溶解了碳酸鈣,致石灰岩表面被溶蝕無數小孔漸次擴大;遇地震地裂等,水向下滲透溶蝕成一個落水洞,甚至形成壁畫大廳堂。大洞與大洞聞許多裂縫逐漸加大,而將溶洞連成一鉅大洞府。水不斷滲透,直到地下沒有石灰岩,不能再往下溶蝕,而積成地下暗河,透過水洞成河──即玉筍河,可以行舟。三洞一河全長三千公尺。茲依其命名景觀分別敘述。
㈡瀘源洞
瀘源洞長七百公尺,其主要景點為:
彩霞迎賓:洞高約十公尺,沿階而下,廳堂廣敞,壁頂成彩色雲紋狀,有如彩霞迎賓。
古蓮仙鶴:倒懸的石筍酷似一朵鉅大蓮花,花瓣顯明;另一石筍好像倒掛仙鶴。
飛龍戲瀑:形似一條飛龍,蜿蜓遊於石瀑間,傍有三隻小象也在戲瀑。
潭影映魚:壁頂似一條巨魚,倒映於水潭中。
阿廬仙山:一群大石筍橫亙如靈芝叢林,亦彷彿如仙山。正山窮水盡疑無路,靈芝仙山又一洞。
瀘源匯景:匯集石瀑布、石鐘乳、石帳縵、石柱、石花、石珠等溶岩造成美景。
仙壺幻景:一座寬十公尺的大廳堂,石宇軒敞,形似一只壺。正是洞裡乾坤大,壺中日月長,遊客乃壺中仙。
鱷魚凌空:一條十多公尺長、形似鱷魚,橫掛在洞壁上,大頭、長尾巴橫掃洞的另一邊。
㈢玉柱洞和玉筍河
玉柱洞由瀘源洞山頂洞口轉入,全長八百公尺。玉柱洞下是玉筍河水洞,水流緩慢,清澈見底;水中石筍有呈蓮花狀、華蓋狀,一簇簇一片片,是藝術上乘佳作。水中有珍稀透明魚,顏色艷麗,增添河中神秘色彩。乘舟入遊處處美景像水晶龍宮,又似人間仙境。
阿廬創世紀:一座石盾像石船高懸石壁上方,床上兩個鐘乳石似待哺嬰兒。傍有一大石蚌供嬰兒睡覺,近傍長著一片靈芝林,像似供嬰兒食物與玩具。
唐仙大廳:是玉柱洞通往地下玉筍河的一座大廳,高長各約三十公尺、寬二十公尺,四壁有無數千姿百態石筍和石鐘乳,有像亭亭玉立少女,有像猴群抱樹摘桃,有似男女在談情說愛,也有如奔馳騎士,數不清的珍玩珠寶。沿階梯下至玉筍渡口,故又名水陸大廳。
碧海迎賓:乘船遊玉筍河,清涼肺腑、神清氣爽,拱頂高約五公尺,河水清澈,洞頂石紋如碧海波浪迎賓。
八仙過海:許多石筍活像八仙,如曹國舅、鐵拐李、呂洞賓、張果老等。
龍門瀑布:含重碳酸鈣的水順岩壁淌下,水分蒸發後碳酸鈣還原,沉積而成石瀑,學名稱為「流石」。
水中維納斯:玉筍形如希臘愛神維納斯,亦如今日之阿廬美女。
壁畫大廳:玉柱洞後半部壁畫大廳,長七十公尺,寬高各三十公尺,壁上有壁畫和浮雕,故稱壁畫大廳,有的似打坐和尚,有的則揮拳練武。上面還有貴妃池,右邊是黃山石松、七仙女、十八羅漢;左邊是原始叢林,還有一幅小橋流水的田園風光。
玉柱擎天:在玉柱大廳有幾十根大小鐘乳石和石筍聯成的石柱,高八公尺,直徑約三十公分;這些石柱成分是碳酸鎂,所以晶瑩剔透。
㈣碧玉洞──玉晶宮
出玉柱洞乘空中纜車前進,碧玉洞三個大字.即映入眼簾。洞長八百公尺,狹長幽深,石鐘乳、石筍,潤白晶瑩玲瓏剔透皎潔,別具一番美景。
石盾過江:像一圓盤掛在壁間,盾邊有許多石幔條;另一石盾形似大船,長五公尺、寬四公尺,船上石筍好似載滿遊客。據地質學家判定此乃所發現最大的石盾。
群仙祝壽:這溶洞長百公尺,高二十公尺,正中一老壽星拱手站在擎天柱下,身邊有白虎和蟾蛛。四週佈滿石鐘乳、和君筍,好似群仙來祝壽;下有一潔白如玉「百歲石」,遊客爭相就坐,以期長壽。一群羅漢似趕來祝壽。
玉晶龍宮:碧玉中心,有潔白晶瑩閃閃發光的石柱、玉塔、玉螺;玉蛙散佈水中,霓虹燈光倒映水池中,一座水晶島玲瓏晶瑩;飛瀑傾瀉而下,瀑下小橋流水。沿曲橋憑欄緩行,左有玉龍藏蛟,三塔鎮海;右則寶石掛壁,瓊島瑤台!宛如仙境,如夢似幻!
群仙送客:洞中最後一景,石壁上一幅彩色圖案,似繡的掛毯,石筍參差婆娑似在歡送遊客,祝一路順風!
阿廬古洞之奇絕美妙,非拙文所能道盡,謹律詩一首以概其全:洞中有洞洞下河,包羅萬象別有天,造物美妙巧奇絕,人間仙境任君遊。
三、三峽
遊畢昆明及周邊景點後,於五月十日晚飛重慶上女王號遊輪遊三峽,船上二三四層客房共九十六間,各項生活設施一應俱全,娛樂區舞池卡拉OK在五層,頂上及二四五層前為觀景區,兩岸風光一覽無遺;餐食精美,服務週到。
㈠遊酆都鬼城
翌晨啓航,船行甚速,午餐後停泊酆都港,下船遊鬼城,西距重慶一七二公里。進入鬼城大牌樓,步行或乘索道上山;報恩寺首入眼簾,在翠竹綠林古木掩蔭中,跨奈何橋、越陰陽界、朝玉皇殿、闖鬼門關,經二仙樓拜天子殿;傍是冥府樓、鍾尷殿在前、過望鄉台,穿十二殿,有造像奇特兇神惡煞的巡遊判官牛頭馬面等,對在世時作惡者執行各種酷刑!走過索橋西行,有陰司街、財神廟、城隍廟、麻姑洞、鬼國神宮、鎮邪樓、孔廟、蘇公祠、鹿鳴寺、逍遙宮、陳列館等,集儒、釋、道、神、鬼於一城。配合傳統雕塑藝術利用現代科技幻術,表現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予人心靈上以警覺;導遊適時述說鬼故事,加上陰韁四佈,更添增鬼城神秘陰森氣氛!
㈡歌唱觀摩會
船續東航,晚間歡迎餐會後舉行卡拉OK歌唱觀摩賽;遊客以台灣五個團最多、日本兩團次之、德國瑞士團等均參與活動。筆者與介壽國中音樂老師陳夫人母女合唱一曲康定情歌,再獨唱漁光曲而倖獲第三獎;內子吳月英獲第一大獎,為台灣團爭光;其來有自──她任莒光四村卡拉OK負責人,業餘帶動大家唱、每月一次歌唱同樂會,小女家英任節目主持。七月分承周學長全程錄影,譽夠水準。亦為人生育樂之最佳活動,風便附及。
㈢航進三峽
五月十二日晨航進三峽──乃雄偉瞿塘、秀麗巫峽及險峻西陵合稱,西起白帝城東迄宜昌南津關,長凡一九二公里。峽間重岩疊嶂,奇石嶙峋崢嶸,山水景物如畫;大峽深谷也是三國古戰場,多少英雄豪傑馳騁用武之地。
首先航入瞿塘峽,又名夔門,自白帝城至大溪鎮長八公里,順流而下通過快速。有西控巴渝收萬壑、東連荊楚壓群山之雄偉氣勢;兩岸懸岩絕壁群峰對峙!赤甲山巍峨江北、白鹽山聳立南岸、山勢岌岌欲墜,雲游霧繞、時隱時現,故有縱將萬管玲瓏筆,難寫瞿塘兩岸山之詩句。江面最寬一二○公尺,窄處幾十公尺。入峽處兩山陡峭,絕壁相對,鎮一江怒水,控川鄂咽喉,形勢險要;杜甫詩:「眾水會涪萬,瞿塘爭一門」;故有夔門天下雄之贊;若言風景異,三峽此為魁,船過其間,仰望百丈峰巒,祇見雲天一線;有「岸與天關接、舟從地窖行」之感。南岸有斑白巨石──粉壁牆,題刻甚多,以抗日名將孫元良將軍所題「夔門天下險,機艦輕輕過」,字大蒼勁有力看得清楚。
瞿塘迤麗盡,巫峽崢嶸起,船行一段山舒水緩寬秀地帶,又進入奇峰綿延峭壁夾岸美如畫廊的巫峽。但船泊巫山港,乘車至大寧河換坐小船,先遊小三峽再遊巫峽。
㈣小三峽
小三峽是三峽最大支流大寧河下游龍門、巴霧、滴翠三峽的合稱;全長五十公里;有山皆翠、有水皆綠、有峰皆奇、有瀑皆飛;不是三峽,勝似三峽。
龍門峽:從大寧河口至銀窩灘長三公里,峽口峭壁高聳入雲,雄壯奇觀,宛如夔門;拱形龍門橋高跨峽口,連接兩岸交通。峽內有龍門泉,九龍柱、靈芝峰勝景。銀窩灘波濤洶湧,有巴水急如箭、巴船去如飛之感!經過琵琶洲,迴過抹角灘而進入巴霧峽。
巴霧峽:從鳥龜灘至雙龍鎮長十公里,奇峰爭雄、碧流爭湧、怪石爭形;石出疑無路、拐彎別有天。有鐘乳石「龍進虎出」「馬歸山」勿猴子撈月」及懸棺等景觀。
滴翠峽:於雙龍鎮午餐後續遊滴翠峽。自鎮至徐家壩二十公里,更為美麗多姿;群峰競秀、翠竹蔥籠,一江碧流、兩岸滴翠;有古棧道、仙女拋繡球、觀音坐蓮台、鴛鴦戲水、猴群攀枝等景觀。
小三峽峻嶺奇峰,雲霧繚繞變化無窮,彎來轉去的急流險灘,栩栩如生的自然雕塑,勝過三峽,故有「五嶽歸來不看山、寧河歸來不看峽」讚語。惜受遊程時間所限,未能遊畢全峽即折返上女王號,向巫峽進航。
㈤巫峽
巫峽因巫山而得名,西起小三峽口東至巴東關渡口共四十五公里。峽谷奇峰削壁,群巒疊蟑,煙籠霧鎖,船行其間忽而大山當前,似乎江流受阻,忽而峰迴路轉,又是一水相通,江流忽左忽右。幽深秀麗的巫峽處處有景,景景相連;以巫山十二峰最為壯觀,神態各異,如龍騰霄漢或似鳳凰展翅、或青翠如屏,或彩雲繚繞。古人將十二峰以詩相連以便予人記憶:神女朝雲千古談,聚鶴過江飛集仙,翠屏青蔥松巒綠,飛鳳授書瑤姬傳,登龍騰空六峰攢,獅子銀牌飲聖泉,起雲上升何處去,小溪河畔訪淨壇。
峰峰雲繞霧纏,幽深秀麗;最多情的是神女峰,神話動人心魄心馳神往。峰高約十公尺,環圍六公尺,人形石柱,像亭亭玉立少女於北岸海拔一○二○公尺山巔,似含情脈脈凝視江面,周遭或白雲繚繞,或彩霞輝映。相傳神女是西王母的幼女瑤姬的化身;她邀十二位仙女下凡協助大禹開鑿三峽,疏通九水。神話故事千古相傳。
巫山雲雨:唐元稹詩:「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陸游:「十二巫山見九峰,船頭彩翠滿秋風,朝雲暮雨渾虛雨,一夜猿啼明月中。」飄浮峰上白雲,似煙非煙,似霧非霧,似雲非雲,似雨非雨;群峰顯得絢麗多姿,恍如仙境。遊完巫峽,續航西陵峽。
㈥西陵峽
西陵峽西起秘歸香溪河口東達宜昌南津關共七十六公里。峽中有峽,大峽套小峽,有兵書寶劍峽,牛肝馬肺峽、燈影峽、黃牛峽等。灘中有灘,大灘含小灘,有「西凌灘如竹節稠,灘灘都是鬼見愁。」諺語。從前有首民謠:「腳踏石頭手扒沙,當年做馬把船拉,一步一鞭一把淚,恨得要把天地砸。」後經整治航運且多為動力船航行其間暢通無阻。大部份航路都在十三日拂曉前通過。中午船舶沙市港,參觀荊州古蹟文物。晚於船上接受女王號中僑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張明海先生偕船長舉行之歡送餐會,菜餚精緻豐盛;餐後歡送晚會,由員工演出歌舞雜要短劇,演出熱烈,盛情可感!十四日及十五日遊覽武漢名勝古蹟後,晚飛黃山市宿新安國際飯店,翌晨乘車至雲谷寺坐纜車上黃山觀光。
四、黃山
黃山有三奇四絕:三奇者奇峰、奇松、雲海;加上溫泉即成四絕。溫泉因在南海山下,受時間所限,未去領略。峰石松雲構成黃山奇特自然景觀。
㈠奇峰
黃山群峰如林,由纜車上極目四望,在在皆峰,峰峰皆石,千奇百怪萬般風情。蓮花、光明頂、天都為三大主峰;天都峰雄踞風景區中心。周圍七十二座峰均在千公尺以上;峰峰峭拔;如玉屏、佛掌、牌坊諸峰拔地而起,壁陡谷深。花崗岩石林、石柱、石塊、石球不可勝數;山中怪石星羅棋佈,如林如筍、如石如桅、似獸似禽,維妙維肖。
㈡奇松
黃山千峰萬壑,峰頭無土,但、峰峰有石峰峰松。松生長在八百公尺以上,以石為母、松石一體,破石而出,向岩石深處吸收養份。根能分泌出酸液,浸蝕和溶解礦物質使花崗石化成一點點泥土,從中吸收養料紮根;根鬚續鑽深隙。根比樹長,故能穩峙石上。由於日照時短水分不易茲一發;又松葉有臘質減少水分蒸發。故四季常綠,能在急風驟雨中生存,在冰雪嚴寒中挺立。
黃山松高者數丈,矮者數寸,愈高愈挺,蒼勁雄偉,充滿活力;愈矮愈奇,或坐或立、或仰或俯,多生於懸岩絕壁;盤根紮枝,凌空展姿,披狂風、傲霜雪,生生不息。北海的龍瓜松、黑虎松、麒麟松,始信峰的迎客松、抒情松,西海道的連理松,聳立挺拔;一線天倒掛松,臥雲峰的臥龍松,樹幹僅二尺,絕壁橫生,紮根倒懸如凌波蒼龍。
㈢雲海
雨止初晴,雲霧彌漫繚繞,時而白浪滔天,波濤萬傾。從山谷升起的雲霧,鋪天蓋物,遮掩群峰;白雲翻滾,浩瀚無際,峰尖恍如孤島,時隱時現;茫茫雲海似置身大海之濱,雲海變化無窮,升騰跌岩,推波逐浪,風起雲湧,如浪花飛濺,波濤滾滾,時聚時散,動中有靜,靜中有動。
黃山雲海有五海:白鵝嶺觀東海、排雲亭觀西海,玉屏樓觀南海(前海),清涼台觀北海(後海),光明頂觀天海。
㈣黃山景區
遊黃山可分雲谷、北海、西海、玉屏四個景區:
雲谷景區:一、始信峰:我們下纜車即往攀始信峰,奇峰怪石,琳琅滿目,至此始信「黃山天下奇」。峰前石筍矼,石柱大小參差不一。二、夢筆生花:一座形如石筆,在石峰之間巧生一株如花的奇松,有詠:「天生一管生花筆、寫遍奇松入畫圖。」三、猴子觀海:獅子峰北有一石形似猴子蹲在峰頂似觀雲海。四、清涼台:獅子峰清涼台可望雲海和日出,幻變多姿,氣象萬千。我們所住北海飯店在此附近。
西海景區:一、飛來石:一塊傲然聳立在平天矼西端峰頂,高十二公尺、長七公尺半、重約三百六十噸,與底岩似截然分開。二、排雲亭:是覽西海深壑幽谷和落日晚霞佳位。清吳聖修詩:「萬峰掛列海門西,幻狀離奇顧盼速,暉落一丸紅瑪瑙,景沉千頃碧玻璃。」來形容黃山落日。西海飯店位於排雲亭傍。
玉屏景區:一、玉屏樓│天上宮闕在玉屏峰上。二、迎客松和送客松在玉屏樓後;迎客松破石而出壽逾千年高十公尺翠技舒展儀態萬千,有一側枝伸出似在展臂迎賓。三、光明頂:平整寬曠一如佛頂,標高一八四○公尺。四、蓮花峰:位於玉屏樓西南,標高一八六○公尺乃黃山最高峰,層層疊疊,細膩湍麗,看似朵怒放蓮花。五、天都峰:險峻壯麗,雄踞風景區中心;古詩:「任他五嶽歸來客,一見天都也叫奇」。六、慈光閣:在黃山南出口處,未及往觀。
㈤黃山形成
據地質學家考証:一億多年前發生地殼活動,深埋地下熾熱岩漿外衝,被厚厚岩層壓住而噴不出來,慢慢冷卻凝固成花崗體。後地殼變動,不斷抖落覆蓋層石塊,項破大地形成黃山。花崗岩漿從高溫到冷卻時,收縮的凝聚拉力,從岩體產生垂直橫斷裂縫。地殼上升又加深岩體斷裂,分割成一座座柱形、筒形、錐形的高峰,再經風蝕雨浸,琢磨成今日的奇峰怪石,如夢筆生花、一線天、石筍矼是垂直裂縫風化崩落造成。黃山南北長四十公里,東西三十公里。有七十二峰之稱,多數可望而不可及。徐霞客遊黃山後驚嘆:「薄海內外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可為總結。
五、尾語
遊畢黃山乘車重遊杭州西湖三日;曾遊杭州及武漢者眾,報導資訊亦多,故本文對該兩地報導省略。此行與芳鄰友好陳如九、張俊卿、張麟諸兄嫂、馬琴仙、許啓堯、劉秀鶯、王曾玉、蕭琪等眾鄉親,鑽古洞、穿三峽、爬黃山,飛機轉飛機、大船換小船、小船回大船,遊覽車與雙腿交互運行,索道和纜車分載,滑竿同健步齊跑,遊覽不同景觀;人和、景美、天氣佳,盡興暢遊!周學長在遊程中忽焉在前,忽焉在後,往來捕捉最佳鏡頭,攝取美滿畫面,載得美景及同遊活動紀實歸作紀念!回台後舉行聯誼餐會、並慰周學長及協助其製作錄影帶之周公子之辛勞!
【本文收錄於《雲南文獻》第27期;民國86年12月25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