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歸來話黃山

作者/沈徑瞻 

黃山由於眾多的讚譽和渲染,讓去過的人徘徊流連還想再去,而未去的人則朝思暮想以求一睹黃山真面目,我和女婿謝其嘉君便是在既嚮往又畏怯的心情下組成了二人黃山旅遊團搭機出發。行程經香港到上海改乘火車到南京逗留一天,再搭火車赴屯溪,不意在南京時天氣突變,寒雨霏霏,興奮的心情如澆冷水,經一夜的火車折騰,翌晨抵達屯溪時,欣見旭日東昇碧空如洗,旅行社的接待人員笑靨迎人,我們隨乘汽車直指黃山,車程約莫兩小時,沿途山重水複風景怡人,車行途中每當峰迴路轉,遙見前方有嵯峨山峰乍隱忽現,迨抵黃山大門,則途中瞥見的山峰已聳立面前,直刺雲漢氣勢懾人,其顏色灰暗與附近群山山容大不相同,知即黃山的天都、蓮花及玉屏等主要高峰,我們瞠目仰眺,驚嘆不已!於稍作瞭解環境及登山情況後,夜宿桃源賓館,準備次晨一早上山。

黃山的地質結構為花崗岩類所組成,經千百萬年的風雨剝蝕及冰川切割,逐漸形成今天峻削峭拔的面貌。其風景區佔地面積一百五十四平方公里,壅塞著大峰小峰各三十六座號稱七十二蓮峰,以如此眾多的峰巒擠在這樣狹窄的地盤上,平均每兩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要插立一座高山,其巍峨峻峭可以想見。黃山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日子為雲霧所籠罩,不時釀成變化多端的雲海。前人以海名劃分黃山為南海(前海)、北海(後海)、東海、西海及天海五區。登山路徑有兩條:一條由前山山麓的賓館區向上攀登,沿慈光閣、半山寺、天都峰、玉屏樓、鰲魚峰而至天海的光明頂,再往北下行,即可到達後海的北海賓館,全程約十五公里,需時八至九小時。或由鰲魚峰左轉沿西海名勝薄刀峰、飛來石、排雲亭轉北經由海賓館再向東北,經獅子林,亦可到達北海賓館,但路程稍遠。另一條登山道路則由前山的賓館區搭車繞至後山的雲谷寺下車,車程約二十分鐘。若由雲谷寺起步登山,沿東海的入勝亭、仙人指路經白鵝嶺而達北海賓館,全程約八公里,因山路和緩,需四至五小時。倘由雲谷寺改乘索道車上山,只需七分鐘即可到達白鵝嶺,再步行十五分鐘,便到北海賓館。

黃山海拔不高,面積不廣,對遍佈崇山峻嶺的大陸而言,算不上是什麼大山,即與擁有二百五十座標高三千公尺以上的台灣中央山脈群峰比較,亦頗多遜色。然而,黃山自古相傳是黃帝煉丹得道的地方,千百年來遊客登臨之後,莫不推崇備至。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兩度探訪黃山後,寫下了「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的評語,對黃山的奧秘與靈異指證歷歷,使後世的登臨者普遍信服。原來黃山雖不甚高,但峰峰峻峭,拔地聳天,不但兼有泰岱之雄、華山之險、衡岳之煙雲、匡廬之飛瀑、峨眉之幽秀、雁蕩之怪石,薈萃了各大名山的特徵,且其獨具特色的松、石、雲、泉,號稱四絕,展現著一季一景一日一新的千姿萬態面貌,使人驚詫大自然的造設竟是如此神奇。

黃山最高峰為蓮花峰,海拔一千八百六十公尺,最險為天都峰,海拔一千八百四十公尺。蓮花峰高聳如蕊尖園四週有小峰簇擁,遠望儼如怒放的蓮花,當朝霞夕暉塗抹峰頂時,更像片片鮮艷的金蓮。天都峰壁立千仞,登山石磴一千五百餘級,坡度在七十度以上,最險處幾近垂直,令人望而生畏。登上峰頂的鯽魚背,是一道十多公尺長一公尺寬的光滑石脊,用石柱和鐵鏈圍著,上面天風浩浩,兩邊是萬丈深谷名閻王谷,不免令人膽戰心驚不敢俯視,更不敢久留。下天都峰北去,維爬過左臨深壑右傍險岩的小心坡及一線天,一步一悚,心底發毛。回頭可望見孤聳的蓬萊三島。再前去就是玉屏樓(又名文殊院),這裡左有天都,右有蓮花,前臨天池,背倚玉屏,赤峰羅列,氣勢磅礡,附近名勝多不可數,是黃山絕勝處。由此穿越鰲魚峰上煉丹台,北望空濛的山巒是天海的光明頂所在地,上面有氣象站,在此可遍覽黃山五海的風光,是視野最佳的地方。由此西行不遠,有一塊如天外飛來的巨石,高十多公尺,重六百多噸,附著在一處三面臨空的危岩上搖搖欲墜,彷彿隨時都可能滾入深谷。在飛來石前下方的排雲亭,瀕臨萬丈溝谷深不見底,亭前的欄杆鐵鏈上掛滿了情侶們的同心鎖和手帕,表示願白頭偕老,遊人多不敢近欄俯視,以防失足。對岸則群峰競秀,氣象萬千,是拍照寫生及賓西海落日的好地方。

北海賓館為登山者必到之處,在館前不遠的曙光亭上可遙望始信峰、上昇峰及獅子峰的奇幻石形,諸如丞相觀棋十八羅漢朝南海等。賓館左側乃散花精舍,前面散花塢春夏間可觀賞百花。塢中名勝有夢筆生花、筆架峰、駱駝石等。過獅林精舍,即可登上三面臨壑的清涼台,是觀日出賞雲海的最佳所在。轉東過仙人橋,可攀登始信峰,但見群峰環立,怪石羅列,松翠林綠,美如仙境,始信人間竟有此神雕奇刻造化玲瓏的奇峰。

奇松是黃山四絕之一,多是從岩石隙縫中生長出來的,與峰巒渾為一體,為光禿嶙峋的怪石妝點出一片綠意,可說是黃山的靈魂,它們以矮挺結實的樹幹、針短葉密的樹冠和堅韌的生命力與高山惡劣氣候相抗衡,以仆臥、曲伸、俯仰、盤掛的千姿百態在危崖絕巘上昂然獨立,也能在平崗陡壁中密佈成林。據悉千年以上的古松有迎客松、送客松、接引松、旗杆松、倒掛松、蒲團松、連理松、夢筆生花松等十大名松,皆天然造型,神形兼備。

黃山的怪石分佈很廣,從峰頂到深谷,處處可見大自然雕琢而成的各種形貌,如天都峰玉屏樓一帶就有松鼠跳天都、金雞叫天門、天鵝孵蛋、雙貓捕鼠、金龍望月、老漢撐船;北海賓館一帶的仙人揹寶、二仙下棋、豬八戒抱西瓜、猴子觀海等,這些各具妙趣的巧石,有的像人,有的似仙,有的狀如珍禽異獸,在不知名字之前,望過去只不過是可塊石或一座峰而已,當知名字之後、便越看越像,不得不佩服前人的觀察力和想像力。

黃山多雲,有了雲的烘托和渲染,那些奇松怪石才顯得靈氣充沛生機活潑。名畫家黃君璧先生曾說他向黃山學畫雲,足見黃山的雲詭譎多變,不同凡響。黃山雲海的形成,因地形不同景緻各異,尤以玉屏樓台高谷深,雲景最為壯觀。當雲潮排空而至,彷如波濤滾滾白浪滔天,霎時間千山萬嶺都淹沒在雲霧裡,只剩下幾處較高山峰像海中孤島若隱若現,雲去時無聲無息轉眼即逝,大有虛無飄渺人間天上的感覺。

黃山有十六泉三大瀑布,其中最負盛名的是前山登山口的黃山溫泉,泉熱如湯可飲可浴,相傳還有療病神效。其他有鳴絃泉、三疊泉、文池及翡翠池等,泉水冷冽,清澈見底。另有山中一夕雨,到處掛飛泉的奇景。至於後山的九龍瀑是黃山最大的飛泉,泉分九疊,每疊一潭,自峭壁上傾瀉而下,有如九條矯龍相互追逐。另二瀑是桃花溪的人字瀑和懸岩千尺狀如白練的百丈泉,氣勢都十分雄奇可觀。

黃山的美景是大地的文章,是中國山水畫的縮影。中國人堅毅克難的精神可比於松莊敬獨傲的風骨可比於石,飄逸高潔的情操可比於煙雲,處變不驚的耐力可比於瀑泉,更是中國人人文意識的真實顯現。讓接近黃山的人淵然沖穆多所領悟,而未能親至目睹者,亦可憑藉媒介涵泳神遊益智養心,是則黃山之遊,豈僅游目騁懷,美化人生而已。


【本文收錄於《雲南文獻》第23期;民國82年12月25日出版】

臺北市雲南省同鄉會 ♥ 會址:10488臺北市中山區復興北路70號8樓之1(近捷運南京復興站) ♥ 電話:+886-2-2773-5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