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庚古文書館」創建經過與落成記

作者/王立志 

一、緣起

一九九二年冬,當我第四次返大陸,主持雞鳴村新建清真寺喚拜樓的落成典禮,臨行前,庚老交我一筆款,授權我回鄧川辦理文化教育公益事業。待我返家鄉後,先與當地熱心友好馬步榮李仲川,趙 瑜、王漢杰、金良、王國樑等位,策定了「鄧川旅台同鄉回饋桑梓興學實施辦法」,並定名為:「先庚古文書館。」

辦法擬就後,隨即實地勘察建地,最後選定西湖遊覽區為地址,並得雞鳴村人士欣然同意提供五畝土地,使此計劃之第一階段於焉落實。

二、創建經過

根據實施計劃第二階段,先將籌備會改為「興建委員會」,分配職掌。向洱源縣政府報備,其要旨區分:宗旨、地址、名稱、興建委員會、發展、管理等項目報備在案。

至於興建書館整套構想:

⒈硬體建築上:以中國式的建築為主體,採取明清書院之古樸典雅風格,揚棄雕樑畫楝之浮華,力求配合與實用,在古典與現代中求平衡。

⒉佈局上:亭台樓閣,花草樹木,春風穿戶,夏雨叩窗,空山幽壑,笙瑟溢耳,雅趣盎然,斯文在茲。

⒊地理位置上:雞鳴村背枕黃旗山,若西湖,左綠玉池,面阡陌,瀰苜河如帶,綠野傳香,鍾靈毓秀。大有發展空間。

台方,依興建會要求與需要,適時提供建築資金,曾先後請馬明亮,楊維武,馬文元等幾位藉探親之便,專程赴雞鳴村送建款。興建會即與建商簽立合同,於一九九三年五月一日興工,經歷一年又兩個月,共四百廾個工作天,迄一九九四年七月卅日全部竣工。

三、「先庚古文書館」內的硬體建築群

教學大樓──為整個建築主體,用白色大理石鋼筋水泥建材,為兩層現代化永久建築,樓上有大禮堂和教室二間。樓下有教室二間,貴賓室,辦公室、圖書紀念室,兩側樓下各沐浴室乙間。足容三百人同時上課。坐西向東,四面採光通風,窗明几淨,色調流暢柔美,無喧噪之擾。館前二樓正面走廊上由書法家書就「先庚古文書館」六個大字,用大理石精雕,遙遠處就可看到,為攝影人士獵取鏡頭。兩側上的大柱大理石楹聯:

上聯:洱蒼毓靈雞足窩聳兩湖雙繞瀰苴中流看古滇城家直奔眼底。

下聯:韎韐有奭武王會師莊蹻南遷六詔建國數文藝薈萃還讓今朝。

李先庚撰。張駿業書。


 

敬師亭──為庚老得意門生先後完成博士級以上十位博士代表捐建,並立碑文:

巍巍兮書山流水

飄飄兮邊城風光

洋洋兮遠古文化

皎皎兮萬世書堂

受業代表:鄭丁旺博士。馬委如博士。

林美花博士。鄭振興博士。

蔡揚宗博士。陳錦烽博士。

康榮寶博士。蘇爪藤博士。

黃鈺昌博士。歐進士博士。

仝撰賀。


 

敬業亭──為庚老得意門生在國內外著名大學任教之十位名教授代表捐建,並立碑文:

開天闢地兮古國

淵遠流長兮高山

傳古引今兮文化

朝誦夕讀兮書堂

受業代表:曾任政治大學教授王建煊。

曾任政治大學教授汪泱若。

曾任交通大學教授柴松林。

曾任成功大學教授葉誌崇。

曾任逢甲大學教授龔百魁。

曾任淡江大學教授黃振豐。

曾任輔仁大學教授蔡博賢。

曾任中原大學教授陳一麒。

曾任中山大學教授林財源。

曾任銘傳學院教授黃金發。

仝撰賀。


 

敬師亭與敬業亭純粹傳統建築,釉瓦紅柱,古典玲瓏,分置主館左右以配象,神韻契合,相互輝映,其藝術及精神價值,足堪矜式激勵後生。

文教閣──為政治大學校長鄭丁旺博士及興建會主委王立志哈智(註)仝捐建。為兩層式樓閣,金璧輝煌,光澤流溢,登臨遠眺,鄧賧風光盡現眼底,令人流連,每興思古之幽情。文教閣之藏書樓,亟待各界捐贈絕版古書,傳家寶典、武林密岌,將負責密藏以饗讀者。 庚老並為之撰聯:

上聯:文教稱閣看不完彩雲流水飄穿大地秋月。

下聯:古文立館說不盡臥皮藏龍嘯遨江山萬里心。

大理師專校長李家榮先生亦為文教閣贈聯

上聯:書館立雞鳴看瀰水流芳鐘山毓秀西湖煙渚玉池柳嶼畫野田疇寶鏡人家故里桑麻足依戀。

下聯:文淵承木鐸想鄧賬遺烈級氏留碑楊艾教諭柿平弦歌和風化育俗厚氏淳蔚起人文瑾薪傳。

哈智紀念賓館──為旅台同鄉馬明亮哈智捐建。

阿拉伯建築模式,伊斯蘭氣氛,並滿佈伊斯蘭文物,有宗教景觀,歷史景觀,又增添了民族藝術文化景觀。其宗教美術歷史文化等等不同層次的意義和綜合一體的神密性,使先庚古文書館格外多彩多姿。

世界回教聯盟理事台北清真大寺教長定中明以阿拉伯文親撰賀詞。

庚老亦親自為之撰聯:

上聯:回漢一家回文與漢文併茂。

下聯:天人合體天道與人道同根。

書法家馬映祥哈智親題「哈智紀念館」以上均用大理石刊刻。

大門──為鄧川旅台同鄉趙 綜,何利達,馮之駿,李潤龍共同捐建。

現代化中西合璧,兼具白族古文化的精神風貌,亦是少數民族整體生命的肯定和表達。高達二十八公尺的白色精神標柱,拔地而起,高水準,高氣魄,其威力有似天馬行空,地王司命,足以激勵我鄧賧後代子孫,生生不息。

紀念碑亭──為建築師李時德先生捐建。一進大門就呈現目前,用碧瓦與白色大理石建材,色調均稱、迷你,既秀氣而又悅納。正面雕刻「先庚古文書館序」,背面雕刻庚老題詩二首,為書館增添一盛景。

行政樓及其──建設──行政樓包括辦公室、寢室、教師休息室、餐廳、醫務室、管理員室等,其他廚房、廁所、圍牆、館內外道路、洋灰地廣場、花樹池塘泉水…均由雞鳴村捐建。四週道路,承洱源縣交通局,大理白族自治州民委,州交通局等單位撥專款整修。

工程正進行期間,蒙雲南人大常委會主任尹俊先生親臨工地視察。

大理州以及洱源縣各級首長亦至為關注並多次親臨視導,並予支援與鼓勵。

興建會同仁,無不殫精竭慮,策劃奔走,辛勤備至,任勞任怨,厥功至偉。

雞鳴村鄉友,更投注人力物力,使能順利竣工,貢獻至大。

四、落成典禮

落成典禮,預定於一九九四年八月廾一日配合雞鳴村紀念伊斯蘭教穆聖誕辰及阿語學校畢業生典禮一併擴大舉行,庚老因健康關係不克親自主持,責成我返鄉代理,至感榮幸。

七月十四日,我夫婦倆提前返滇進行典禮準備工作,由台北過香港轉機抵達昆明,承雲南省台辦湯處長和馬巧紅小姐、省參事室木從規和馬中駢兩位老長輩,以及僑亞物資公司董事長馬良澤夫婦,總經現馬子明以及昆明友好和記者前來接待。次日復承省人大主任尹俊先生及省政協主席劉樹生先生分別接見,並各為書館親筆題詞,兩位均應允書館落成之期,將親臨雞鳴村為書館剪彩。

七月十五日晚上,僑亞公司馬董事長也在昆明穆士林大餐廳舉辦歡迎夜總會,五彩縯紛,場面感人,在席間曾受到省委宣傳部、省人大僑工委、省台辦、僑辦、僑聯、民革省委、致公黨省委、省參事室、省伊協等各單位熱情接待。並一致應允參加書館落成典禮。七月廾日雲南政協報、雲南經濟報曾登載了我們的活動新聞,頓使我有受寵若驚,措手不及之感。

典禮的前一天,中外友人及遠客陸續到達下關大理賓館,從馬來西亞來的努丁博士(Dato Hj Ahmad Nordin Hj Mond Zain)以及澳洲的王爾勵博士(Dr Hj Ali WANG)也趕到下關,下榻洱海賓館,其餘國外貴賓,以及從昆明市和通海來的專車多輛,載來二百多貴賓,直接駛來雞鳴村,至時各家各戶及清真寺和書館都住滿客人。入夜,丹霞夾明月,華星出雲間,書館霓虹與清真寺霓虹遙相輝映,吸引來了遠近農村的青年男女,拍照、談心、喧騰、留連忘返,書館與清真寺「城開不夜」。

八月廾一日早,雨過天青,從下關大理、洱源四方八面來的車輛,在書館道上擺成長蛇陣,書館和清真寺都裝扮得花團錦簇,進口要道,松枝牌坊林立。阿拉伯語文學校的男女生及小學生則更鼓號樂集,配合老人歡迎隊伍,歡唱迎賓。

十時正,少長咸集,高朋滿座,觀禮人潮湧現,落成典禮,於焉開始。

我首先致歡迎詞,並介紹貴賓,報告創建書館宗旨與經過,簡介各個建築物之捐建人,及爾後之管理及教育展望。(以上均由我代表創辦人庚老作口頭報告。)並先後蒙政府代表及來賓致詞。

剪彩、攝影,典禮在簡單而隆重中完成。

十二時正,在雞鳴村清真寺慶祝穆罕默德聖人誕辰及阿語學校畢業典禮,全體貴賓一致到寺觀禮。按過去清真寺和宗教儀式向未公開,不免令人感到神密,今天大家面對各式各樣服飾色彩和儀節,非常新奇而極感興趣。

下午一時開始,伊斯教親上殿唸古蘭經禮拜。之後就留在清真寺內會餐。其他全部貴賓於參觀清真寺後,就回到書館樓上會餐。秋風送爽,賓客盡歡。我鄧賧史無前例的一樁大事、於焉落幕。

五、「先庚古文書館」的功能及展望

書館之建成,寓文化教育觀光休閒活動於一體,以促進文化水平發揚國粹,幫助青年深造,刺激地方經濟,提升生活品質,力求鄉村城市化,使農村向現代化建設為鵠的。

現已在書館內開始成立詩社、書法社、棋社、讀書會、練太極拳、老人協會,以及社教補習班次…等作起步。並寄望海內外意志相孚及來者,予以發揚光大,擴建為高級教學所有。更寄望後生青年,徜徉於書館,緬懷古風範,將自己溶入歷史的長河中。

註:「哈智」──阿拉伯語譯音,為伊斯蘭教之虔誠信士,曾到過麥加朝覲天房者之尊稱。

詩聯題贈:

先庚古文書館落成

先庚健各人中龍 興漢鄧候第一功

資饋珂鄉營石室 寄懷新秀古文崇

甲戌秋九四叟李拂一賀

賀先庚古文書館落成

洱水蒼山天際象 將軍教授發豪情

古文書館巍巍立 詩禮中華永太平

前署大理縣長邱名棟賀

先庚古文書館讚

憶惜雲弄峰下友 昆明池畔再識荊

運籌帳幄抗強敵 慶祝勝利思將軍

台海滇雲催耄耋 蒼山洱水繫童心

雞鳴幽館風月靜 鄧浪古域景象新

雲南大學教授王 岫

題先庚古文書館

尋根最是瓞衣親 不負雲山萬里行

洱海揚波游予意 蒼山落日故鄉情

斯文濟世捐新館 烈女流芳吊古城

六詔遺風尊禮樂 子孫後代倡文明

雲南大學中文系主任 張文勛

七律二首

其一

禁雄兆邑夢猶新 抗日歡歌把酒吟

雲弄龍關曾拆柳 漁潭月閣自怡神

台灣化為先主席 大陸是親鄧賧春

葉予歸巢通信息 陳蕃徐孺倍殷勤

其二

西湖綠玉聽雞鳴 書館詩文道義稱

博士雄才家國念 將軍教授德源城

南金鯽史彈劉瑾  玉游洋啓後生

繼往開來新歲月 誰人不道李先庚

    大理白族自治州政協副主席  杜乙簡敬撰

賀先庚古文書館落成

鴻孺異鄉客 大連故園心

梓里春風潤 文章雅頌吟

前賢踵武跡 後學翠微岑

欣喜莘莘士 青松百丈森

周 濤拜撰

宏圖漓化興文化

不薄今人勝古人

周 濤拜撰

風物冠南滇江山有情懷故國

典聖垂梓里精舍無聲蘊斯文

大理師尊校長李家榮敬撰

先庚古文書館惠存

經史予真作性

風花雪月為容

雲南省書法協會副會長    楊 軍撰書

蒙段興亡傳舊話

漢唐禮樂變新聲

張文勛題

壯士踏開天涯路,游子常懷故國情。

數不完風雨千年路,道難盡江山萬里情。

桑梓載歌兮其人不朽,澤隆讓世兮景仰富賢。(大門楹聯)

興建委員會敬撰

情系桑梓

義重鄉邦

李群杰題

賀先庚古文書館

郁郁斯文

振梓興邦

甲戌荷月馬 志

樂育極李滿園芳

李 雄題

衷心敬賀

先庚古文書館落成紀念

傍湖依柳古書堂 容匯稻香與墨香

月映波光成畫巷 雲含松影展書廊

金花婀娜踏踏舞 碧野豐饒淡淡妝

國粹方揚齊努力 白州英傑奮騰驤

大理州書汝協會會長馬福民撰並書

驅日冠將軍勤務戌邊朋功垂史冊

變桑梓教授捐資建書院福蔭子孫

原大理州宣傳部部長李光榮題

萬里寄心期新館捐成正桂子香時槐花黃後

千平溯舊事古詔依然看西湖月滿瀰水東陳

興建委員會

寄懷連化 古風永茂

怡情山水 文彩滋榮

興建委員會


【本文收錄於《雲南文獻》第24期;民國83年12月25日出版】

臺北市雲南省同鄉會 ♥ 會址:10488臺北市中山區復興北路70號8樓之1(近捷運南京復興站) ♥ 電話:+886-2-2773-5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