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角寄語

──慰勉避難於泰緬寮邊區的同志、同袍、同鄉──

作者/朱心一

歡迎!歡迎!歡迎您們多回復興基地來看看。您們現在居留的那個地區,在生活上雖然很艱苦,但是對反共復國的關係甚為重要,將來我們回大陸唯有從那個方向走。民國以來,您們貴同鄉對國家的貢獻的確很多很大,即如以往的護國,北伐,抗戰和當前的復國大業,都寫下了光輝的史篇。今後還希望海外、海內的雲南朋友,更積極的發揚「護國」光榮傳統,挑起「復國」的艱鉅任務!

上錄這段既親切,又莊嚴,極感人,尤感奮的勉語;是我大陸災胞救濟總會谷理事長叔公,于本年十月卅日上午,接見來自泰緬邊區的「雲南同鄉回國祝賀團」團長呂連陞、副團長馬耀束、團員代表谷組漢、馬季思、楊新禹、楊大甲等六人的開場白;也為卅五分鐘的談話先行作了一個剴切具體的結論。恭聆了這番慰勉有加,語重心長的談話,有似家長之囑附子弟,嚴師之期勉弟子;就我這個「義務陪團」十餘年來的多方體驗,生為雲南籍,能不頓感殊榮,也有感愧疚而深自痛切的省察:

猶憶民國四十一年九月,我自滇邊奉調入革命實踐研究院第二十期受訓,在結訓前一週蒙兼院長先總統 蔣公召見,訓以「……回去以後要好好的跟隨李主席奮鬪,早日把青天白日的國旗插在西南大陸上;到適當詩機我會來看您們的。」嗣于翌年(四二年)元月初返防前夕,又蒙前總政治部主任今蔣總統經國先生召見指示:「您們現在的那個地區有如一張白紙、可以好好的設計繪製。您們的得失成敗,和黨國及 領袖的關係俱關重要……」。於今言猶在耳,時光悠忽竟將三十年了。緬懷往事,對 領袖暨長官的重要指示,我仍路心牢記,從未敢忘。詎以先總統 蔣公的靈柩仍奉厝慈潮,李故主席炳公的墓木已拱;當年曾插在滇邊的青天白日國旗,卻被強制而又收了回來。一張大好的白紙也被扯破了,並遭踐踏污染。撫今憶昔,凡有點血性和革命情操的人,誰不扼腕悲慟,仰天長嘆!近年每當至慈湖謁陵,或是上陽明山李故炳公墓地祭拜時,我總是含悲忍淚的默無一語,心底彷彿有著偌大的虧欠急待償還!

往事已矣,悲嘆何益。檢討滇邊工作的缺失,我確認凡是會參與者都有責任,我自不該例外;若是一個勇者,允宜承當而不必推卸,也無法諉辭。茲就「政策」方面來說:未能善為「潛藏因應」(註:民國四十三年八月十六日蒙陳故上將養公召見我時,對此曾予明確指示並再三強調),並將目標分散或過早暴露;形成孤立竟而連受挫折,致元氣大傷。由於無能為力而坐失良機,顯有隔岸觀火觀鬪之憾!再就「人為」因素來看;敢謂「人謀不臧」,應是該區上作簡明適切的總結。諸如自我分化而被人從中「分化」,自我醜化或被人刻意「醜化」,致形成二十年來僵化硬化之局;言念及此,愈增仇快親痛之慨!

「君子有遠慮,志士多苦心」。這是本年四月五日,蔣總統經國先生主持執政黨十二全大會閉幕式引述的一句名言;並釋「遠慮」就是事事要有遠見和定見,對一切問題要投射到整個國家人民的身上,並放射到中國大陸一千一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苦心」則是要無私無我,豁然大公,不避煩勞,動心忍性,面對一切艱難和發局,都要堅忍不拔的來突破。

針對滇邊上作的情況,謹將我對上述訓勉的心得,綜述於後:「遠慮」的策謀屬於高階層的事,似用不著打掃街亭的我等「操心」。唯有堅忍不拔,突破艱危的「苦心」,我們卻不能一時或忘,人人都必須秉持永懷;尤須愈挫愈堅,奮勵自強。記得五十二年春我再次去泰、緬、寮邊區訪問期間,會與患難十餘年的志士們相聚月餘,有時彼此淚眼相向,哽咽難語;在交談時我常引述先總統蔣公訓示「存在就是力量,堅持就有希望,奮鬪必能成功」等嘉言與之共勉!

茲再摘錄蔣總統經國先生於五年前,對亞洲「青商會」會友代表在高雄聚會時,應邀親臨致賀講勉「賺錢要正當,用錢要恰當」的兩句平責誠摯的名言;和谷理事長叔公諄囑我們要「發揚護國光榮傳統,挑起復國艱鉅任務」的期許,遙寄遠在滇邊的同志,同袍和同鄉們共同策勉,相互砥礪。

最後我還要補述四十年十二月五日,李故主席炳公在反共大學第一期開學典禮後,連續三次訓話的重要提示:㈠認清我們革命的共同立場。㈡肩負救國復國的先鋒任務。㈢反攻回去重建新雲南。同時也將我當年所強調的「生存重於生活,反共必須反攻(復國)」的看法一併補述藉與共勉,並希有以教我!

(民國七十年十二月九日寫于臺北中和)

【本文收錄於《雲南文獻》第11期;民國70年12月25日出版】

臺北市雲南省同鄉會 ♥ 會址:10488臺北市中山區復興北路70號8樓之1(近捷運南京復興站) ♥ 電話:+886-2-2773-5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