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教育的滄桑巨變
作者/徐華(雲南省教育廳)
教育是百年樹人的大業,教育的發展也決定了一個社會的繁榮與興旺,依此基本看法,特就雲南省教育做一說明,雲南教育60年走過的艱辛歷程,一同展望雲南教育的美好明天。
雲南94%的國土都是山區、半山區,六十年前的雲南,文化教育落後,貧窮與愚昧共存,許多邊疆民族地區還處於刀耕火種、刻木結繩記事的原始社會形態,支起小羅鍋做飯、滑過溜索上學,曾經是雲嶺山區孩子艱辛求學的寫照。
1949年,雲南省只有普通中學一一五所,其中高中四十二所,在校生僅相當於現在一所規模較大的中學在校生數;高等學校僅有三所;全省人口中有85%以上是文盲,適齡兒童入學率僅為7.8%,各級各類學校在校生總和僅占當時全省總人口的1.3%,教師總數不足1.2萬人。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起點上,面對這份幾近空白的教育家底,雲南教育開始了艱辛創業。
在國家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正確指導下,全省人民勵精圖治六十年,雲南教育從幾近空白發展到基本形成完整的國民教育體系,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初具規模。特別是改革開放的三十年,通過深入實施科教興滇戰略和人才強省戰略,大力開發人力資源,不斷加大教育投入,著力推進教育改革創新,各級各類教育得到長足發展,國民受教育水準明顯提高,教育改革成效顯著,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斷提高,辦學條件得到很大改善,教育品質逐步提高,雲南教育進入一個又好又快發展的新時期。
目前,全省有各級各類學校22499所,在校生914.62萬人,教育人口占全省總人口的20.13%,15周歲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接近七年。全省義務教育鞏固率90%,青壯年文盲率下降到5%以下,全省129個縣(市、區)於2010年如期實現「兩基」目標(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普通高中學校在校生達61.15萬人,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達56.19萬人,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58.6%。全省有高等學校六十三所,各類高等教育在學人數59.77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17.57%。與六十七個國家和地區的近百所學校建立交流合作關係,二十二所學校接受外國留學生,兩萬多學生公派出國留學,接受八十四個國家來滇學生五萬多人次,特別是近幾年每年在我省留學的人數超過一萬人,建立十一個國際人才培養基地,在國外建立七所孔子學院(課堂)。各級各類專任教師總量已達到四十四萬餘人,學歷合格率不斷提高。與1949年相比,全省小學、中學校數分別增長3.12倍和12.98倍;在校生分別增長26.85倍和116.36倍。
以國家財政撥款為主,多管道籌措教育經費的投入體制。僅2008年,全省教育經費投入達342.3億元。在專項建設投入方面,2003年以來,國家啟動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端教育工程,國家和省、州(市)、縣(市、區)共投入專案資金5.5億元,為全省所有農村中小學校配置設備,為邊疆民族地區孩子搭建了與世界溝通的橋樑。從2007年以來,省財政每年增加1.5億元專項資金和叁仟萬元貸款貼息,支援中等職業教育發展。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中小學危房改造工程等等一系列教育民生工程的實施,讓雲南農村中小學的辦學條件天翻地覆,僅2009年,中央和省級就投入校舍建設資金15.7億元。曾以貧困、原始知名的雲南西盟佤山,如今孩子們讀書的學校結實又漂亮。無論是在怒江峽谷貢山、還是在紅河岸邊的綠春縣,在山鄉村寨、邊境一線,最漂亮、最結實的建築,一定是學校。
建立各級各類貧困學生完成學業的幫困助學體系。從1999年開始,雲南省就在邊境地區、七個人口較少民族和藏族聚集地免學雜費、免教科書費、補助文具費。2009年,全省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全部享受「兩免一補」政策(免學雜費和課本費,補助生活費),惠及640萬人。雲南省中小學寄宿生居全國最多,為改善孩子們的生活,向208萬名貧困寄宿學生發放生活補助,建設了15481個勤工儉學基地。在曲靖市沾益縣菱角三中,600頭規模的養殖場,二十畝蔬菜基地和十畝魚塘,足以讓學生免費就餐。在迪慶藏族自治州,小學生每年壹仟陸佰元、中學生每年壹仟柒佰元的「高原農村學生生活補助」,連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和「農民健康工程」,被譽為藏區的「吉祥三寶」。大中專院校已分別建立起國家、省的獎助學金以及國家助學貸款體系,全省普通高校和中職學校發放助學資金13.86億元。
發展民族教育,促進民族團結教育,扶持少數民族學生接受各類教育。我省傾斜政策和資金,開展雙語教學,創建民族院校,實施少數民族預科班和民族考生照顧加分等特有民族學生錄取和培養等方式,極大地促進了少數民族人才的選拔和培養力度。目前,全省各級各類學校少數民族在校生達262萬多人,占全省在校生總數的29.01%。2009年,全省二十二萬名在校生在接受「雙語」教學,涉及80多個縣、四千多所學校,培訓「雙語」教師六千名;七個人口較少民族的高考錄取率達到62.63%,高於全省平均水準。
搭建平臺,積極鼓勵引資辦教。目前,全省已有民辦學校2447所,在校學生56.45萬人。其中,幼稚園2109所,在園幼兒27.25萬人;三十九所中職學校和284所中小學,在校生達17.18萬人;十五所民辦高校在校生總和已占全省高校在校生總數22.32%。
以人為本,推進素質教育。以「教真育愛,淳民強國」為內核的生命、生存、生活教育,成為我省創新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載體。
六十年的建設與發展,雲南教育基礎設施逐步夯實,各級各類教育穩步發展,為普遍提高全省勞動者素質,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出數十萬計的各類人才,但與發達省區相比,我省教育發展的水準還有較大差距,教育資源總量不足、結構性供求矛盾尖銳、教育品質不高的問題同時存在,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勵精圖治、引領未來,已成為全省教育肩負起的歷史使命。我們將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為指導,結合雲南實際,認真編制《雲南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以及《雲南省教育事業「十二五」規劃》,以人為本,以品質和效益為中心,努力提高學校管理水準,大力實施「三生」教育,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力爭通過5年左右的努力,到2015年,基本普及學前一年教育,鞏固提高「兩基」成果,實現高水準、高品質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九年義務教育完成率達92%以上;青壯年文盲率控制在4%以內。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在校生達160萬人,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80%以上,普通高中教育與中等職業教育規模大體相當。大力推進現代大學管理,努力建設高水準大學和特色高校,力爭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28%,在學人數達八十五萬人,其中碩士和博士3.8萬人,初步建立現代國民教育體系,初步形成學習型社會,全省教育發展整體水準進入西部前列。
在此,對在臺灣的雲南同鄉給予家鄉教育事業發展的關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也希望各位同鄉能一如既往地關心支援雲南教育,共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一分力量!最後,衷心祝願各位身體安康、工作順利、生活幸福!謝謝!
【本文收錄於《雲南文獻》第41期;民國100年12月25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