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北難民心聲
楊國粹
一
異域逃生為避秦,流落泰北五十年。
多少風塵多少淚,無限悲傷無限情。
原頭伙伴多作古,遺生後代淚染襟。
苦難歲月何時了,撥開雲霧見青天。
二
不堪回首憶當年,猛汗血戰白骨腥。
無數鄉親葬荒野,多少孤寡哭雲天。
大軍潰退撤「江拉」,官兵卷屬剩五千。
幸獲泰皇伸援手,進駐泰北再整軍。
三
秦北荒山大莽原,有幸迎來三五軍①。
開疆拓土建村寨,劃地為域難民營。
古滇兒女不怕苦,黃帝子孫顯精英。
生聚教訓展鴻圖,借土求生舉世欽。
四
紅潮泛濫侵四鄰,泰國災禍為赤軍。
國防危機急補救,泰共猖獗待肅清。
滇軍健兒有膽量,包打不勝不要錢。
考可一戰驚天地②,輝煌戰史傳古今。
五
自立自助天有眼,自強自重人不輕。
只為神技顯身手,贏得泰人結善緣。
駐守泰北防寮共,從此編為國防軍。
異域立功光大漢,民挨英雄耀祖先。
六
泰北六十難民村,五所中學傳書聲③
中華文化永不朽,四維八德繼傳承。
台灣不忠同胞愛,政府照顧得新生。
感謝大恩念大德,擊死效忠盡良能。
七
良心送炭到秦北,慈善團體立功德。
台灣大愛佈仁風,難胞受惠享福澤。
授田償金發到戶④,茅草窩鋪換洋宅。
難胞子弟充外勞⑤,飽財歸家壯行色。
八
國民政府最賢能,難胞疾苦息春風。
扶困濟貧伸援手,捐資建屋得安身。
培育後生全牧費⑥,發展事業備功臣。
千萬難胞同感謝,終生難忘念大恩。
九
佛教國家古暹邏,仁心慈腸重親和。
容納難民露真情,借重軍威更合作⑦。
皇恩普照三春暖,助人為善最為樂。
此生難忘銘肺腑,萬古留香萬古歌。
十
泰國風雨成史話,春光及第綠窗紗。
家家庭院綠芳草,戶戶門前開鮮花。
苦盡甘來逢盛世,朝思暮想念中華。
和平統一除舊恨,收拾歸心回老家。
註釋:
①雲南救國軍最後整編為三軍李文煥、五軍段希文。
②三五兩軍與泰國立約,四百萬包打考可之戰,大獲全勝。
③五中是忠貞、興華、興滇、光華、大同等五所初級中學校。
④授田償金乃比照台灣實施辦法行之。
⑤台灣進口外國勞工,泰北難民村子弟可到台灣做工,有高收入。
⑥中華救助總會每年接運泰北難民中學畢業生一五○人回台升學,全部公費。
⑦泰北考可山泰寮共基地,泰陸空軍屢攻不下,經邀雲南救國軍合作,一舉大獲全勝,因而漢家軍威名鼎盛。
(本文收錄於《雲南文獻》第30期;民國89年12月25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