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重新碧波蕩漾風采有望

作者/張瑞中 

滇池,位於昆明城西南。它對昆明調節氣候、平衡生態、人民生活工業用水、農田灌溉以及水產養殖等起著重要的作用。

滇池,又名昆明湖。南北長約四十公里,東西平均寬約八公里,周圍岸線長約一五○公里,最深處十米多,平均水深四米有餘,蓄水量約十六億立方米,屬高原斷層陷落湖泊,在祖國內陸淡水湖泊中居第六位,在西南居第一位。

昔日的滇池,水清如鏡,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曾有『高原明珠』之譽。無數的騷人墨客都曾諶歌、贊頌她的嫵媚多姿。

滇池,窄長形狀。池北有天然海埂把滇池隔為內湖和外湖。然滇池僅有一出水口,位於池南的海口,而昆明城居於池北東面。隨著工農業的飛速發展和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帶來了大量的生產、生活的污水排入滇池,使水質受到嚴重污染,特別是海草(即內湖)更甚,水質已發黑發臭,令人望而生厭。隨著池水的流動,污染已從北向南浸蝕,使外湖大面積的湖水已富營養化,肉眼直觀已呈綠油色。其發展前景,後果堪憂!滇人同胞,國內外遊客,無不發出同一呼聲:拯救滇池,對子孫負責!

此一嚴酷的現實,已引起中共中央、國務院、雲南省及昆明市黨政領導的高度重視,列為全國重點治理的三個湖泊之一。也獲得世界銀行的支持,現已貸款一‧五億美元,緩解治理資產不足的矛盾。

滇池的治理,是一個浩大的工程,涉及污染源的處理淨化、受污染水體的置換、滇池周圍生態環境的保護、池水水位的補充等。根據《滇池綜合整治大綱》的要求及昆明市政府綜合治理方案,滇池治理的總目標是:從一九九三年起用十八年的時間,投入三十億人民幣,按近期、中期和遠期三個階段,完成滇池流域的根本治理。近期目標,即在本世紀以前,完成內湖水體更換,建幾個污水處理廠,使六○%的污水得到淨化,遏制住滇池水質惡化的趨勢,中期目標,即在二○○五年前,繼續進行幾項重要工程,使污水處理量達到八○%以上,從根本上解決滇池污染的問題。遠期目標,即二○一○年,花更大的功夫繼續治理,使滇池的生態環境得到恢復,開始轉向良性循環。上述目標,也可以概括為:五年初見成效,十年基本好轉,再用五年進一步完善,形成良性循環。

滇池防洪保護及污水資源化一期工程,是治理滇池污染的關鍵性工程。它包括『西園隧道工程』『污水處理工程』『水廠擴建工程』『垃圾清理運輸處理工程』等。『西園隧道工程』由水域分隔(船閘、節制閘)、西園隧道、沙河整治三大項目組成,其功能主要是通過分隔內湖與外湖水域,改變滇池的流場和流向,變滇池蓄污排漬為蓄漬排污。在池北西面增加一個出水口,有利於滇池防洪,避免沿湖地區遭受水災。此項工程從一九九四年一月十六日正式動工,經過兩年多的建設,於今年八月一日正式啓用。西園隧道,即在池北的西山腳下西園地方開挖一條長四七○○多米的隧道,將內湖的污水通過隧道,排入螳螂川,流進普渡河。把外湖水放入內湖沖洗稀釋,慢慢循環,使內湖受到嚴重污染的水體全部置換。八月份已置換三次二六○○萬萬立方米。目前,內湖水質已有明顯改善。與此何時,從今年十月起陸續起動四個工程,即新建日處理七‧五萬噸污水的北部污水處理廠及管網工程,新建日處理五萬噸污水的東郊污水處理廠,擴建昆明市第一、第四兩個水廠,可日增十七萬噸供水能力,以及昆明市區垃圾的清理運輸處理工程。九月廿三日昆明市政府又決定明締、關停一批污染嚴重的造紙廠、製革廠、農藥廠、電鍍廠等企業。

治理滇池是一項長期的綜合治理工程,需要時間、需要資金。目前,滇池污染七十%來自城市生活用水污染,日排入滇池量達五十萬萬噸,除已建成的兩個污水處廠日僅能處理十五萬噸,加上新建東郊、北郊二個廠日處理污水也只達到排污量的一半。要還滇池清澈見底、游魚可數的昔日風采,須要一代至現代人的時間。重要的是政府重視,堅持不懈地治理,就能把願望變成現實。雲南的一位副首長已表示了此種決心。他說,發展經濟絕不能以浪費資源和犧牲環境為代價,不能走出污染後治理的路,不能吃祖宗飯,斷子孫路。我們這一代污染了滇池,要在我的這一代把它治理好。

我們深信,這顆門高原明珠』終會發出耀眼的光彩,重展昔日的風韻,更加嫵媚迷人……。


【本文收錄於《雲南文獻》第26期;民國85年12月25日出版】

臺北市雲南省同鄉會 ♥ 會址:10488臺北市中山區復興北路70號8樓之1(近捷運南京復興站) ♥ 電話:+886-2-2773-5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