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開基將軍事略

作者/譚家祿 

一、投考黃埔 首建大功

邱開基將軍,字衛華,清光緒二十八年(一九○四年)十二(臘)月八日,生於雲南省景東縣錦屏鎮,風景優美,文化集翠之區,祖籍南京應天府,遷居移滇之第十四代孫,父兆蘭公,清末舉人,母黃太夫人,生弟兄七人、姊妹三人,衛公行五,六歲入學,繼入高等學堂,畢業時先父去世,二兄主家,為人自幼熱心公益,品學兼優,少懷大志,責任心強,深得地方親友之敬重,十四歲升入省立一中,十九歲畢業。

民國十三年九月一日,先總統 蔣公在廣州,創辦黃埔軍校,益信 國父之偉大,即與滇中志士多人,投筆從戎,遠赴廣州,投考黃埔軍校三期,十二月入學獻身革命,接受軍事養成教育。

民國十四年二月陳炯明叛變,企圖奪取廣州,駐粵滇、粵、桂軍聯合組成第一次東征聯軍,由滇軍軍長楊希閔擔任聯軍總司令,蔣公兼任粵軍參謀長,決定第一次東征,討伐陳炯明大捷,回師廣州時,滇軍楊希閔與桂軍劉震寰,意圖圍攻黃埔軍校,解決校軍,當時邱開基同學,奉學校當局密令,策反滇軍,刺探敵情,密報學校,即由蔣校長親自指揮校軍,狙擊滇桂軍一戰成功,平定叛亂,收復廣州,全得力於邱開基同學在未出校門之先,「首建大功」,深受 校長之嘉獎、師長之厚愛、同學之佩服,在此戰役中,鞏固革命基地廣州,為此校軍擴編為國民革命軍,校長出任軍長。

八月二十六日,國民革命軍整編為五個軍,第一軍長蔣中正(校軍)、第二軍長譚延闓(湘軍)、第三軍長朱培德(滇軍)、第四軍長李濟深(粵軍)、第五軍長李福林(粵軍),整編後計劃第二次征。

二、學成回國 隨侍元首

民國十四年十二月,衛公黃埔軍校第三期畢業,分發第一軍教導團團長何應欽部下,任排長。第二次東征討伐陳炯明,身先士卒,衝鋒陷陣,攻克惠州,完成二次東征任務,升任連長。

民國十五年六月五日,校長蔣公,繼承國父遺志,奉國民政府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誓師北伐,克服武漢,平定上海,十六年春,國民政府奠都南京,全國統一。

同年秋,衛公奉派赴日留學,初入東京陸軍經理學校,一年畢業,繼升入陸軍步兵學校,三年畢業,學成回國,歷任營長、參謀、侍衛大隊長、警衛組長、衛士大隊長,隨侍元首,責繁任重。

三、武漢賑災 三大任務

民國二十年秋,長江流域發生自民國以來所未有的大水災,武漢三鎮,幾為澤國,中樞除撥巨款急救外,特派邱開基將軍協助地方賑災,先總統 蔣公親臨武漢督導,行館設在漢口中央大道南洋第兄煙草公司大樓,召集武漢行營主任何成濬、省主席憂斗寅、省黨部主委方覺惠、長江水警總局長蔣鼎文、警備司令葉蓬等政府首長,親自介紹:「邱開基將軍是黃埔軍校同學,派來武漢地區協助地方辦理賑災外,另有重要任務,請你們多方支持他的工作,必要時需要部隊,亦須即時調派,以利其任務早日完成」。

蔣公對邱開基將軍之倚重與期望之殷,足證:「三大任務」:

一、轉移政風,促進新生活運動:正當日本帝國主義軍閥發動「九一八事變」,侵佔東北之後,蘇聯又指使共黨叛亂,八月一日「南昌暴動」,朱德所謂起義,「廣州叛亂」葉劍英倒戈投共,致使國家步入「內憂外患」,蔣公令召邱開基組織三民主義力行社,移風易俗,倡行新生活運動。

二、取締地痞流氓,整頓地方社會秩序:秘密組織特勤與情報,清除漢奸,肅清共諜,嚴懲貪污,鼓舞人心,振作士氣。

三、協助肅清洪湖赤禍,保障人民生命財產:組織豫、鄂、皖三省剿共總司令部,蔣公親自指揮,由鄧文儀與邱開基二人重展情調工作,執行「安內攘外」政策,邱開基兼任三民主義力行社武漢分社書記,兼負警衛領袖安全。

以上三項任務,執行均有顯著成效,深為 蔣公所稱許,即手令晉升中將,頒發獎金伍萬銀元,另賜蔣公玉照一幀,今日在台澎金馬復興基地,一切進步繁榮安定,如五十多年前蔣公提倡「新生活運動」之精神,能發揚中華傳統道德思想,規劃國民生活規範,必能充實以「三民主義和平統一中國」之大業,早日完成。

四、相夫教女 共渡金婚

邱開基將軍在武漢提倡新生活運動,肅清赤禍,安定社會,績效顯著,深得 蔣公稱喜,也為民初時任漢陽兵工廠總辦砲兵上將敖廷銓將軍之厚愛,將嫡孫女敖乃華許配為婚。

民國二十四年九月三日,在漢口市結為秦晉之好,邱夫人敖乃華女士,江蘇無錫人,上海大同大學畢業,自幼信仰佛教,父敖恩瀛先生,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曾在香港珠海大學任教授,母李慧貞女士,天津女子師範學院畢業,書香世家。

邱夫人賢淑崇禮,可為現代中國女性之典範,她的一生熱心婦運工作,曾任雲南省婦女新生活促進會委員、四川劍閣婦女會主委、泰國婦女會委員等職,生女學德、學真、學麗、學智四人,均分別受碩、博士教育出閣,現今在美國、日本等地就業時回家侍親。

邱開基代表一生信仰佛教,是接受了夫人的晉言,夫人健康績佳,才德雙全,內助之功,非常之大,邱將軍一生的工作圓滿成功,也得力於邱夫人「相夫教女」賢內助,五十多年來「白頭偕老」。

民國七十五年九月三日,邱代表伉儷「共渡金婚」,承當時台北市長許水德邀宴金婚留影致慶。

五、奉派回滇 培育幹部

民國二十五年春,共軍流患陝西地區活動,邱開基中將調任甘肅平涼警備司令,二十六年「七七事變」,抗戰軍興,我國本有四千萬方里的國土和四萬萬五千萬眾多的人民,就是我們長期抗戰勝利的最大武器,八月中旬,雲南省政府主席龍雲,奉令出席中央在南京召開:「國防會議」,堅決擁護中央抗日主張,願出兵二十萬保衛國土,全力支援長期抗戰,於是邱開基將軍奉派回滇,肩負中央與地方之橋樑的重責大任。

九月九日,龍主席整編部份滇軍,奉令組成陸軍第六十軍,在昆明誓師出發,參加抗戰,任盧漢為軍長,邱開基奉派任軍司令部副官長,兼一八二師副師長,下轄三個師,一八二師長安思溥、二八三師長高蔭槐、一八四師長張沖,經過長時期步行軍,二十七年二月到達漢口,邱副官長陪同盧漢軍長晉謁蔣委員長,蒙校長嘉慰,三月第六十軍進駐隴海路,四月七日六十軍到達魯南重鎮「台兒莊」與日軍發生遭遇戰,即加入第一線作戰月餘轉戰禹王山區等地,二十日阻日軍強渡運河,直逼徐州,當時安師長病重,奉准返滇治療,邱副師長奉令代理師長,親歷慘烈之戰鬥,奮勇當先與敵進行白刃戰,擊斃日軍兩個師團二萬餘人,「台兒莊」大捷,「徐州會戰」大捷,雲南健兒,忠勇愛國,粉碎日本軍閥速戰速決的戰略,而達成國家持久戰略的抗日計劃。

民國二十七年八月,六十軍因戰功達成戰略計劃,奉中央令雲南部隊整編為陸軍第三十兵團總司令部,任龍雲為兵團總司令,盧漢任副總司令代總司令,滇軍又整編陸軍第五十八軍,任孫渡為軍長,又整編新三軍,計六十、五十八、新三三個軍歸三十兵團建制,參加武漢保衛戰役,急需兵源幹部補充,於是邱開基將軍奉派回滇,在曲靖成立第三十兵團幹部訓練總隊部,任總隊長,中央為使全國軍權統一,任邱開基中將為陸軍官校第五(昆明)分校副主任,兼任陸軍官校第五分校第十六期第十八總隊長(邱副主任在校行步達式就職,筆者在校受教),培育幹部。

六、駐防滇南 抗戰勝利

民國二十八年六月十日,日本東條英機組成新內閣,當時我國沿海各港灣均已淪陷,只有雲南「滇越鐵路」及新建「滇緬公路」運輸軍人物資補給支援前方抗戰,八月一日,日本提出南進政策「不攻重慶,先取滇越」,截斷後方補給,迫我求和,以實現東亞新秩序,奴隸亞洲各國,製造亞洲帝國。

九月日軍在海防登陸,佔領越南,滇越鐵路河口至大樹塘段,我方主動破壞滇黔綏靖公署主任龍雲,即調派第一旅長盧潤濬、第三旅長安純三、第四旅長邱開基、第五旅長馬繼武等四個步兵旅駐防滇南。

為增強滇南防務,向中央請調盧漢回滇,出任滇南防衛軍總司令,同年十二月,滇南防衛軍總部改編為:「第一集團軍總司令部」,由江西調回一八二、一八四兩師,駐防第二線開遠、蒙自地區,各步兵旅推選滇越邊界防守近五年,致使佔領越南日軍未敢越過紅河一步,三十四年八月十四日,日本無條件投降,抗戰勝利。

七、當選國代 服務桑梓

抗戰勝利,第一方面軍總司令盧漢奉令率滇軍第六十軍、九十三軍和暫十九師及二十三師入越接受日本投降,十月三日雲南省政府改組,十二月一日受降任務完成中央任命盧漢為雲南省政府主席,邱開基將軍奉調出任雲南省警備司令部保警處長,駐越滇軍整編為六十軍,九十三軍奉調東北戡亂。

民國三十五年,邱開基先生競選第一屆雲南景東地區「國民大會代表」,當選國代,十一月十五日出席中央在南京召開「國民大會」制訂憲法,三十六年四月十九日,又出席「國大會議」選舉「總統」,經出席代表二七三四人投票結果,先總統 蔣公獲二四三○票,當選第一任總統,邱開基代表完成憲政體制後,三十六年升任雲南綏署副主任,兼滇西南行署主任。

民國三十七年秋,東北、華北、華中先後淪陷,政府要以西南為反共基地,九月五日,先總統 蔣公在重慶召見雲南省政府主席盧漢,整編雲南省保安部隊,由盧漢推荐余建勛任七十四軍長、龍澤匯任九十三軍長,國防部參謀總長顧祝同手令邱開基代理雲南警備司令何紹周行文,服務桑梓。

八、為國亡家 忠貞待命

十二月九日午後,西南軍政長官張群,由九十三軍長龍澤匯及第八軍長李彌和二十六軍長余程萬等陪同在成都晉謁 蔣公之後,自成都飛返昆明時,盧漢聞知川局不穩,又受共諜壓力所迫,即下令將張群、李彌、余程萬扣留叛國投共。

深夜盧漢在省政府光復樓通電宣布:「雲南起義」(叛國投共),邱代司令被扣,幸不久獲釋,即親趨盧漢公館求見,請以雲南一千八百多萬人民生命財產為重,不要使雲南流多次血,更不顧艱危,捨己為民,跪地哀求,但盧漢叛意早決,再無法勸阻之下,接著昆明已實行戒嚴,幸好邱代司令有通行證,即刻回家,向夫人告知盧漢叛國投共。

邱夫人敖乃華女士聞知「百思不解,驚訝發呆」,但頓時明見「無已遲延,離昆為安」,即收拾簡要行李,夫人陪同,侍候岳母,帶領學德、學真兩個女兒,一行五人,為國亡家,不一刻汽車開到巫家埧機場,登上飛機,飛往香港。

十二日第二十六、第八軍集中主力向昆明進攻,十九、二十日,昆明爭奪戰激烈展開,在昆明即將被攻陷之時,盧漢迫於戰場情況不利之下,釋放張群、李彌、余程萬,攻擊部隊逐漸停止進攻,向滇南蒙自方向撤退,三十九年春,第八軍、二十六軍和忠貞滇軍(筆者)分別突圍進入滇緬邊區,李彌受任雲南省政府主席,收編突入緬境部隊任滇緬邊區反共救國軍司令,邱開基將軍對國際出任駐泰國大使館副武官,實則兼任滇緬邊區反共救國軍副司令。

韓戰爆發,美國軍援反共救國軍,攻入滇境,因受到聯合國的壓力所迫,撤出滇境,在滇緬邊區整訓,四十二年先後撤退回台,近四十年來配合邊區游擊隊,第二代的成長,光復雲南,忠貞待命。

九、回憶經過 亡共在共

回憶在武漢緝私處長任內,完成政府根絕毒品政策,並為中國農民銀行籌得復興農村之雄厚基金。同時鋤奸除暴,整肅貪污,嚴伸法紀,不避權責,奸邪絕跡,造成風氣。在平涼警備司令任內,兵單防闊,力微責艱,卒賴情報靈活,組織堅強,迫使赤匪回匪,無法潛滋,轄境十一縣保持小康局面,減輕中共西顧之憂,在劍平師管區任內,深入邊隙,使往日號稱三抗(抗兵、抗糧、抗稅)蠻區,接受中央征調,兵源、糧源,源源輸將切在雲南綏署副主任,兼滇西南行署主任內,首先化裝冒險深入滇緬泰邊境,說服哈瓦山十七土王及湄公河兩岸土司,響應反共抗俄之國策,建立據點,鋪平一條窺復西南之大道,同時並為越緬泰星各地革命黨人及愛國僑胞制訂:「反共抗俄國策之共同反侵略鋼領」,期能在東南亞局面嚴重時,仍得有所作為。

衛公厚蒙 領袖殊恩,三十餘年來之有所貢獻者,誠微乎其微,撫今追昔,惶愧無地,深知個人主觀觀念太重,善惡過於分明,今後自當虛心努力,在 政府領導下,竭盡愚忠,爭取最後之成功。

我最敬佩之老師亦為 校長蔣公及何敬之、陳繼承、郜子舉諸長者,長官為陳院長、周總長、郭部長、張岳軍及林文蔚諸先進,友人為鄭介民、賀君山、袁企之、劉則之、鄧雪冰、彭孟緝、唐縱、吳國楨諸先生,親之如益友,敬之如長官,工作同志為黃珍吾、李士珍、簫贊育、劉安祺、石覺、王新衡、竇子進諸同志,向能精忠報國,推誠互助。

衛公自滇緬邊區回台後,入革命實踐研究院第十九期及聯戰班第四期畢業,以國民大會代表身份,參加光復大陸委員會研究設計工作,身心愉快,反共的職志與決心,本校長 蔣公明示:「亡共在共」,現在東歐變色,蘇聯解體,中華文化不適於共產主義,我們共同創建台灣為模範省,完成國建六年計劃,期待以民主、自由、均富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神聖任務。

十、功業彪炳 克享高齡

衛公身體健康良好,不料忽患腦血管症,幸得夫人照顧週全,幾渡險關,孰料去秋病情轉劇,進駐空軍總醫院療養,亦賴夫人及長女學德長期隨侍在側,不幸於八十二年一月二十一日正午十二時,壽終於該醫院,享年九十一歲,當即親視含殮,遵禮成服,親友聞悉殊感震悼,維衛公與夫人結褵已逾金婚之年,鶼蝶情深,移靈至台北市民權東路第一殯儀館。

成立治喪委員會,請由國策顧問鄧文儀先生擔任主任委員,劉詠堯、劉安祺、鄭為元、陳金讓、陶鎔、楊家麟、申慶璧、后希鎧、李拂一、丁中江、李先庚等為副主任委員,治喪會決議,訂於二月十日(星期三)下午一時三十分假第一殯儀館福壽廳設奠家祭,四女及夫婿孫等均回國參加送葬,二時至三時舉行公擇,經推定鄧文儀、劉詠堯、劉安祺、鄭為元為國旗覆旗官,陶鎔、楊家麟、李拂一、申慶璧為黨旗覆旗官,李總統登輝先生等政府首長特頒輓聯,以彰勳舊,行禮完畢,隨即發引安葬六張犁雙墓園。

邱開基將軍功在黨國,一生功業彪炳,妻賢女孝,克享高齡,亦當含笑九泉矣。


【本文收錄於《雲南文獻》第23期;民國82年12月25日出版】

臺北市雲南省同鄉會 ♥ 會址:10488臺北市中山區復興北路70號8樓之1(近捷運南京復興站) ♥ 電話:+886-2-2773-5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