輓張西林先生聯
同鄉復同宗,有如手足。記民元北上,把袂幽燕。
目擊舊污,禍燭新莽。乘風破浪,互以志業相期。
兄遂馳轂歐訓,吾亦揚舲江戶。學程既畢,力獻邦家。
四十年辛勤建樹,都付劫灰。
健者萎逝矣,獨愴然慘淡河山,猶蒙大難。
異鄉為異客,羈旅西東。當匪眾南侵,偕奔領表。
面陳前席,冀保後方。曲突徙薪,終緣形勢所格。
君遂環遊海域。我則逕赴臺垣。晚節彌堅,心存黨國。
數萬里迢遞睽離,常縈夢影。
魂兮歸來乎,哀念此衰遲歲月,猶待中興。
──張維翰──
情同弟兄,四十年革命同心,何能撒手。
景如夢幻,數萬里望風零涕,且賦招魂。
──李宗黃──
加盟為革命前鋒,晚節彌堅崇主義。
視我如同胞幼弟,孔懷素篤感平生。
──羅 衡──
枌榆布政,壇坫宣猷四十年,勳績堪思,
更憐晚歲浮槎,白鶴朱霞勞悵望。
河山未復,耆賢去世,一萬里輓歌遙唱,
勝向重溟雪啼,碧雞金馬待歸塊。
──陳玉科──
故里挹清芬,杖履追隨忝後進;
行都驚噩耗,河山慘澹悼先生。
──蔣公亮──
直道至今猶在 清名千古長留
──裴存藩──
避地武陵源,更喜階庭環王樹。
遊仙清淨土,曾多讜論報明時。
──段克昌 段克武──
扶桑此日騎鯨去,華表何年化鶴來。
──陶 鎔 劉香谷──
直道至今猶可想,舊遊何處不堪悲。
──宋漱石──
人琴傷隔世,遺範式前徽。
──邱開基──
飄零雁陣僅兄存,六期扶病歸來,餘年得見中興日;
急難鴿原增我痛,未克臨喪視殮,隔海空招萬里魂。
──張邦珍──
開佐見謀猷,卓有舊動存黨史;
亂離嗟播越,尚餘遺憾念家山。
──楊家麟──
風雨每懷人,道德永垂憐後起;
鄉邦失耆舊,河山未復痛先生。
──念爾佐──
愛桑梓尤其愛國盡忠,數十年協中樞定鼎邊陲,
痛詆封建殘餘,氣廣恢弘如公有幾?
弔老成毋忘弔民代罪,八千里望西南流離溝壑,
掃除跳樑醜惡,山河重整是我胸懷。
──丁中江──
宣勤海外,著遠中樞,佐仰嘉猷,功勛永垂革命史。
未復神州,遽歸太素,遙其傳噩耗,悽愴頓失老成人。
──丁燕石──
卅載荷殊恩,自愧書劍無成,辜負慇勤培植意。
一朝聞噩耗,恐許山林有約,不堪悽愴滯留情。
──陳文緯──
卅載親教澤:勗愛國,勉忠黨,言未及私,兩儀常在正氣。
一生事建設:開道路,啟山林,功不歸己,三迤永懷高風。
──申慶璧──
【本文收錄於《雲南文獻》第四期;民國63年12月25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