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西林先生手翰

作者/申慶璧

張邦翰西林先生,是同鄉前輩中,最值得尊敬的人,也是革命前輩中,最值得尊敬的一人。他雖然自出外求學以後,就沒有回過鎮雄,但對鎮雄的青年子弟,愛護備至,對就學昆明的學生,特別關照,每遇年節,必召至家,分享天倫之樂,使暫忘「獨在異鄉為異客」之思。我雖與先生家,無親無故,亦以此得時聆訓誨。

自民國十九年起,我在開遠縣黨部服務,時先生為雲南省黨部常務委員,在工作上的,有聆教的機會,另因先生在鎮雄的人士中,器重李時(字雨春),在革命前輩中與李宗黃伯英先生交厚,我與雨春兄為蘭交,民國二十三年後又從伯英先生工作,先生愛屋及烏,因而對我更特別關照。

在抗戰期間,我供職陪都,全恃俸給生活,甚為清苦,昆明為大後方較為富裕之區,一般公教人員,均願轉職昆明。西林先生至重一次,即誠約我回昆明任建設廳科長,並告知輔助從事生產事業,其職位雖較現任為高,條件亦優厚,但因受知於伯英先生在前,自不宜中途易志,迄未前往,先生不以為意,反嘉許不見異思遷。

三十四年雲南政府改組,余任雲南省政府主任秘書,仍兼財政部督導專員。伯英先生出任黨政工作考核委員會秘書長後,我留昆明代辦移交,並在民政廳擔任秘書兼第四科科長,掌管全省的倉儲,兼核禁煙文稿。西林先生出任廳長,我仍繼續工作,遂得在先生直接領導下工作。承先生之教較多。

先生秉性忠厚,為人耿直。文主質樸,而不採虛聲。曾記雲南省首屆省參議會成立,照規定民政廳長為首次會議主席,須撰寫開會致詞,廳中主管科秘,撰稿以進,數次均不合他的意思,嗣蔣公亮先生舉薦我執筆,經採取開門見山,實有實說方式,先生遂採用,由此也可以見其為人。

三十五年五月,代伯英先生辦理移交,已獲盧漢具結,遂決心辭職,至南京就黨政工作考核委員會專門委員職務,先生懇切挽留,告我決心整頓吏治,派我為縣長,並云在雲南一百餘縣中,任我挑選一縣,因我堅辭,先生始不勉強。

我因擔任財政部督導專員之職,辭職之後,擬至迤西督導,藉遊大理,鶴慶、麗江等縣,時因迤南各地控案特多。先生命我變更督導路線,先至迤南,代為暗訪,只得遵從。是年五月與同鄉王灼前往迤南,(王君時任職農林部,其弟王翹,曾隨張邦珍、韻璧先生工作多年),歷開遠、邱北、文山、硯山、蒙自、建水、石屏等縣,沿途曾有詳細報告,回昆明後,先生已採取行動,經撤職者,有行政督察專員,有縣長,採我之報告為多。

伯英先生一再函催,迤西之行,遂作罷。我在昆明時期,所任職務,一般人均認為肥缺,且帶財政部職,又兼雲南財政廳顧問,均有薪給旅費,仍然兩手空空。三十五年八月回京,蓄積仍不敷購買飛機票之需,賴先資助法幣二十萬元,始獲成行,迄今每遇出門,此事即縈洄腦際。

三十八年春,徐蚌戰爭失利,中央政府遷廣州,同時縮小編制,調我至福州,余逗留上海,伯英先生基於交通方便與革命立場,要我來臺,並匯旅費。雲南朋友基於生活立場,勸我回昆明,並告先生要是我回昆後,住他的樂羣新村,我因財政部尚未離職,遂先至廣州,家眷暫居上海。到廣州後,曾將行止難決,書稟先生,蒙復一長函,叮嚀周至,如慈父之告遊子,因不忍捨棄,留存篋中,近整理書籍發現,重讀一遍,如親見先生之為人,益感其古道熱腸。


完白仁棣惠鑒:三月十一日由穗來書,藉悉近狀,並知起居清吉,至慰至頌。去榕去臺,留穗或返滇,因目前種種情況,均須詳加斟酌,審慎而行,因稍一不慎,行動旅費維艱,居處費用甚重,難免加重自身困難。如去臺,必須將任教學校切實辦妥,且必須顧慮周到,方可成行。在翰意目前處處生活困難,能有便利方法轉滇,或由粵經桂赴黔,較為適宜。因接近家鄉,萬不獲已時,返鄉力田。或在昆明,或在貴陽,舊知新反頗多,均易就謀辦法,如在粵可以維繫生活,亦可暫時住下,未知隸臺以為如何?恩溥就職民廳,鳴秋專任人事主任。將來吏治前途,自較有進步。惟積弊之餘,匪風徧地,生活困苦,人心思亂,實為目前至難應付之舉。佐賢在鎮,人心尚屬安定,彼亦思有所作為。惟隴承堯三縣指揮命下,伊頗灰心。經翰專函勸解,或可打消此意,恐彼去鎮將大亂,是以特為出此。英兄對棣臺知之最深,必不至以棣臺所處情況而見責。惟彼此深交,且屬知已長官,均應以隨時情況告伊。如伊能作「順事推舟」之舉,棣臺無如何困難,自可往就。知交共處,為人生至樂事,想深暸解此中意義也。再有及者鳴秋在民廳人事室甚得恩溥信任。棣臺與鳴秋為至友,與恩溥亦相知頗深。可如以前向財政部設法,以一專員名義來滇,並可在民廳補助恩溥,則公私雙方,均有裨益。未知隸臺以為如何?翰亦可以此意商之鳴秋。翰之所以為隸臺建議者在此。翰擬於四月內來穗一遊,藉訪親友等,屆時當面罄一切。翰之老友同事黃君日光,雖為青年黨,但為人懇摯,棣臺亦可取連繫,有何困難及需就商之件,亦可往訪。伊住廣州市東山共和村自編二號。再者雲南外交署、前託向財政部接洽法國人換取所謂「新板新票」事,此舉係法人玩弄我商人,本來法人取銷此項幣,即應照數以支票換回。乃不以支票而以通用票,運滇換回。向我外交署辦理,外交署自然要請命我外部,我外部自然要向財政部請轉飭主管辦理,乃事後將及二年,尚未轉飭,徒使吾滇獲有此票之民眾及商人,久受此項損失,殊為不當,請棣臺一查詳情見告為感,各種來往公文,前曾整個寄與英兄轉請棣臺,想知其詳,餘績及,此頌 時安。愚兄 張邦翰手啟。三月二十六日李夢琴兄函請加封寄廣州市(26)黃花崗永泰村,中華文法學院。

張西林先生手翰

【本文收錄於《雲南文獻》第四期;民國63年12月25日出版】

臺北市雲南省同鄉會 ♥ 會址:10488臺北市中山區復興北路70號8樓之1(近捷運南京復興站) ♥ 電話:+886-2-2773-5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