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綸大道出華章
──台北舉辦紀念國學藝術大師
趙鶴清誕辰一五○週年書畫展側記
撰文/鄭千山(雲南傳統蒙學研究會會長)
趙鶴清(1866─1954)是雲南籍國學藝術大師,字松泉,別號瘦仙,雲南楚雄姚安光祿鎮人。1897年(清光緒二十三年)中舉,先後出任八旗高等學堂教員、他郎廳(今墨江)長官、瀾滄縣縣長、鹽豐縣白鹽井場知事等職。自幼醉心於書畫、篆刻、戲曲等等,著有大量詩詞作品和書畫作品,出版有《滇南名勝圖》、《松泉游草》、《松泉詞鈔》、《松泉印組》等。其園藝作品,遍佈雲南各地及東南亞國家,如昆明的大觀公園、圓通公園、翠湖公園、金殿公園、西山公園、庾園、圓通寺、朱德故居以及姚安的龍華寺、文昌宮、高氏土司衙門、何家祠堂和宣威松鶴寺、東山公園以及越南古都順化城著名古剎天姥寺等地,受到後世尊崇。趙鶴清的藝術成就被後世稱為詩詞、書法、繪畫、園藝、篆刻藝術「五絕」,其一生也被譽為集「忠、孝、節、義」四大道統美德於一體,「德藝雙馨」、「德才兼備」的一生。
為紀念這位卓越的國學藝術大師誕辰一五○週年,從2015年12月起,雲南道統蒙學研究會、昆明大觀樓公園、昆明市五華區圖書館、雲南楚雄師范學院、姚安縣文化旅遊局等多家單位以及趙鶴清先生後人,在雲南省台灣事務辦公室、省文化廳、省社會科學聯合會等單位及個人的大力支援下,先後在昆明、楚雄、姚安舉辦了四場同名系列書畫展。經過精心組織、認真籌備,該展覽又越過台灣海峽,來到了寶島台灣。2016年10月28日至11月4日,風和日麗中,「紀念國學藝術大師趙鶴清誕辰一五○週年書畫展暨兩岸名家書畫聯展」在台北順利舉辦。
這次為期八天的書畫展,是經中華民眾共和國政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批准、中華民眾共和國文化部特別立項,由台灣中華大漢書藝協會、雲南道統蒙學研究會主辦,台北市雲南省同鄉會、南投縣雲南省同鄉會等共同協辦的。展覽展出的趙鶴清先生具有代表性的書畫、篆刻作品一百餘件,有許多作品是新發現並首次展出的,如新發現的趙鶴清代表作《蒼山洱水圖》第一次創作作品、昆明圓通寺後山《張三豐石刻像》拓本等,趙鶴清詩詞作品、生平事跡、園林藝術照片以及名家紀念趙鶴清作品等亦同時展出。台灣藝術家也創作了數十件作品參加展覽。
開幕式當天,台北台開藝術中心展覽廳群賢畢至,勝友如雲。國民黨退役上將王文燮、中國國民黨「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林忠山、華僑救國聯合總會理事長鄭致毅、中華大漢書藝協會理事長陳克謙、台北市雲南省同鄉會理事長藺斯邦及總幹事唐惠珍、《雲南文獻》主編楊蓁、台北市五金商業同業工會總會長陳克謙(同名)、甘肅隴台經貿文化交流協會理事長吳國保等兩岸嘉賓出席開幕式,雲南道統蒙學研究會會長鄭千山、趙鶴清先生後人代表高重雲與王文燮、林忠山、陳克謙、吳國保等為展覽開幕剪彩並致辭。
中國國民黨黨主席洪秀柱在赴大陸參加「兩岸和平發展論壇」前夕得知展會消息後,欣然專為展會題詞「藝林薈萃」表示祝賀。
「紀念國學藝術大師趙鶴清誕辰一五○週年書畫展暨兩岸名家書畫聯展」在台北舉辦,開幕式當天群賢畢至,勝友如雲(2016.10.29)
展覽期間,兩岸文藝界、書畫界的嘉賓陳克謙、楊蓁、張誠、李祖怡、陳茂宏、李克之、葉瑞其、胡紹祖、趙獻銓、唐謨國、丁琳、王慶海、張雪梅、趙武英等以詩詞、楹聯、書畫、講座等多種形式進行了深入交流,創作了一批意蘊豐濃、有利於增進兩岸同胞血濃於水的親情與鄉情的作品;雲南道統蒙學研究會代表團一行二十九人(包括展覽團與親友團,秘書長丁蔚、理事周赤東等)全員參與開幕、交流筆會以及餐敘、考察活動;兩岸同胞互相交換禮物、促膝談心,分享文化成果,高重雲就趙鶴清生平與藝術成就作了專題介紹並向台灣文藝界贈送《藝精通妙理》紀念國學藝術大師趙鶴清誕辰一五○週年趙鶴清書畫集及電視文集和光碟。
台北市雲南省同鄉會理事長藺斯邦(左起)、雲南傳統蒙學研究會會長鄭千山、中華大漢書藝協會名譽理事長楊蓁、趙鶴清後人趙武英、胡瑛長孫胡紹祖於開幕式合影(2016.10.29)。
臺灣蓬萊文化藝術協會理事長楊蕙瑛(右起)、國學藝術大師趙鶴清後人高重雲教授、臺北市雲南省同鄉會總幹事唐惠珍於展覽會場合影(2016.10.29)。
國學藝術大師趙鶴清後人、楚雄州姚安縣書法家協會主席趙獻銓(左)向台北市雲南省同鄉會理事長藺斯邦及現場來賓介紹趙鶴清代表作品(2016.10.30)。
10月30日,展會期間,作為此次交流活動的內容之一,一場題為「雲南歷史人文新課題」的講座在台開藝術中心舉辦,赴台展覽團團長、中華蒙學會副會長、雲南道統蒙學研究會會長、著名國學學人鄭千山走上講壇,與來自台灣文藝界、歷史人文研究界、各高校嘉賓以及參展組成員一五○餘人展開交流。在近兩個小時的講述中,鄭千山從雲南江川甘棠箐遺址、通海中國最大貝丘遺址、滇國青銅文化講起,重點講述了昆明的三朝(或稱四朝)古都文化、雲南歷史人物、雲南近現代文化宣傳以及雲南歷史人文與中華文化的關係、南明永歷朝與鄭成功政權關係等諸多新話題、新課題,配合圖片和背景提綱,令聽眾耳目一新。在接下來的交流環節,台灣的聽眾就儒學、雲南考古成就、延平王鄭成功的歷史地位、鄭成功與永歷政權的關係等和鄭千山互動,豐富的歷史人文內容、全新的視角和觀點和幽默的講座風格,令講座現場氣氛活躍,思想交流深入而實際,講座獲得成功。
作為活動的延伸,此次雲南道統蒙學研究會紀念國學藝術大師趙鶴清誕辰一五○週年書畫展代表團成員還走進了南投清境農場、中台禪寺、日月潭、台中逢甲夜市以及何天羿典藏館等,進行多方位、多層次的考察與交流──在清境農場和博望新村,李克之、張亞方、魯文印、葉瑞其等雲南開拓清境農場老兵們的後裔們,講述五十多年前雲南前輩拓荒者的故事(雲南作家歐之德經過認真採訪,剛剛由九州出版社出版了記述其事的近三十萬字報導文學《台海滇雲》);在聞名遐邇的魯媽媽餐廳,正宗而可口的雲南飯菜,讓代表團成員品味到的是濃濃的三迤鄉情。文化是永恆的紐帶,文化基因與血脈基因一道,呼喚著中華兒女永恆的道統,無限的深情﹗訪問團中,書法家張誠、趙獻銓以及畫家張雪梅多次即興揮毫潑墨,雲南軍界著名將軍胡瑛長孫胡紹祖講述雲南的民國往事,雲南近現代史上的輝煌,講述胡瑛與趙鶴清、唐繼堯、顧品珍、李根源、龍雲等的淵源;同事於旅遊業的趙武英與唐建新,話語投機;在中台禪寺,佛教文化讓萃集著南傳、藏傳、漢傳佛教三大部派的雲南大地兒女倍感親切,在佛教文化的交流領域,雲南和台灣還有著更多的空間,更大的天空;緬甸歸僑協會的同胞也來了,與雲嶺大地山水相連、文化相連的那一塊土地上,又生長著多少動人故事?代表團還走進台北故宮博物院、國父紀念館、士林官邸、佛光山……體味文化的力量、道統的魅力﹗
雲南傳統蒙學研究會紀念國學藝術大師趙鶴清誕辰一五○週年書畫展代表團成員參訪清境社區,鄭千山會長(中)即興創作詩詞,由張誠現場揮毫,贈予南投縣雲南同鄉會(2016.11.01)。
八天的文化交流轉瞬即過,但文化的餘韻仍繞梁不息──也許,一代國學藝術大師趙鶴清只是一個文化符號,但像這樣的文化符號帶來的文化衝擊,將是持續的、長久的!王文燮上將說︰「過去只知道雲南民眾在滇緬公路、駝峰航線、滇西抗戰、支援遠征軍等方面為抗戰作出過巨大犧牲和貢獻,今又見滇籍大師有如此之高的國學藝術造詣,非常震驚和高興」。「大漢」理事長陳克謙說︰「傳承中華文化,重振大漢天聲,藉由此次趙鶴清書畫展展出,能讓兩岸藝術家相互交流,共同繁榮中華藝術,以彰顯兼具文化和情感交流的雙重意義」。台北市雲南同鄉會理事長藺斯邦則表示︰「趙鶴清作品遍佈雲南,到處都有其藝術蹤跡。此次其經典作品來台展出,不但讓大眾認識雲南國學藝術之美,更令所有在台雲南人倍感榮幸」。這是一場兩岸文化交流的盛事,不僅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道統文化,更推展國學藝術不斷創新與發展,對於增進兩岸同胞血濃於水的親情與鄉情意義非凡;多年致力於推展、弘揚中華優秀道統文化國學與蒙學的鄭千山,有感於活動之成功舉辦,賦得七言律、絕各一首,以紀其盛,詩云︰
一
三迤松泉一鶴清,春風踏韻付丹楹。
沖天五絕雲涵彩,勝境千奇月照明。
洱水焦桐傳古意,蒼山嫩竹賦新聲。
藝通妙理連文苑,滄海神游奔大鯨。
二
右軍筆意招清鶴,六藝傳來妙理香。
台海重雲仍一渡,經綸大道出華章。
2016年11月28日記於春城昆明
【本文收錄於《雲南文獻》第46期;民國105年12月25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