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永北府誌」詩文摘鈔
郭琨
雲南永勝縣沿革
永勝舊稱永北,沿革如次:漢武帝時為遂久縣,唐南詔為北方賧,宋設善巨郡;元兵由北南來進攻大理,首捷此土,故改名為北勝州;明洪武置瀾滄衛軍民指揮使司,後改稱北勝直隸州,康熙升為永北府│實為永寧土府及北勝州二地統合命名;於民國二十二年改名為永勝縣。
地理位置與概況
永勝位於雲南西北部,為雲貴高原和青康藏高原銜接部,也是滇西高原與縱斷山脈結合部;金沙江繞流西東南三面;東接華坪,南鄰賓川,西與麗江鶴慶以金沙江為界,北連寧蒗;東距四川攀枝花市一七四公里,南至大理一九九公里,西至麗江一○三公里,至昆明五一六公里。縣境東西寬八十二公里,南北長一○四公里;東西兩山相峙,中間為長一一○公里河谷盆地,形成山川、期納、金江、片角、順州、習甸六個大壩;農產品富足,礦產蘊藏豐富,林業水資源亦豐,古蹟名勝甚多,如吳道子石壁畫像、筆岫晴嵐、觀音崖閣、金江晚渡、程海漁燈、龍潭蓮錦、夏雪奇峰、金江雁字、西關遠眺等。
永北府誌之修編
永勝地方誌始編為明萬曆年首編「北勝州誌」,清代先後續編「永北府誌」,以「乾隆永北府誌」內容較充實主要編纂人乃清水進士劉慥,曾任翰林院編修、河南山西布政使及山西巡撫。於乾隆十八年修編至三十年編成刊行,訂為八大冊共二十八卷,乃永勝兩千年文明史實記錄和寫照。
永北府誌詩文摘鈔
永北府誌末卷即第二十八卷為詩文,特予摘鈔,以響宴讀者。
石壁畫像 廩生 胡潡
顯化落伽山,何人鐫在此,欲作如是觀,聊將石為體。色相本來空,莊嚴堪仰止,寫照者其誰,有唐吳道子。
金沙江白浪歌 教授 李聯登
帝澤深瀲豔,茲江屨凝祥。水府騰玉汁,居民飲瑤漿。層層賦鮫織,忽忽稼穡昌。況當網羅候,束帛賁天章。藹吉移席帽,蒼城匹練光。三日百年瑞,(白浪翻三日形似米漿)僉送太守良。太守遜坎德,馮夷更皇皇。靈貺符往跡,(本未年已徵驗)稽首賀當陽。
程河觀水 編修 劉慥
署郡守江公,開疏海河,為利甚溥,人咸稱頌。
重浚程胡水,分來瀲豔光,瀠洄經百轉,浩瀚達千鄉。疏淪功誠遠,經營制倍詳。(江太守詳請歲修谷一百石)潤周曲徑草,膏遍隴頭秧。地效回天力,民沾渥澤長;恩波盈瘠土德化比甘棠。東作無懸來,西成慶滿箱,久知心似水,故沛澤無疆。全郡欣觀海,曾孫樂望洋。勳名垂竹帛,聲教永瀾滄。
矮松坪 貢生 陳錫祚
郡地東百里外,有坪約十里許,所產皆矮松,枝幹自二三尺以上,悉曲折不垂。俗傳大士晾袈裟覆壓使然。
十里俯蒼煙,松雲僅及肩,龍鱗皆委地,軋幹不參天。遠望青鋪野,低垂綠滿川。鶴來無偃蓋,鶯出少喬遷。謂是袈裟壓,翻將勁節卷。俗稱雖近誕,奇境實堪傳。
紅石崖 貢生 湯良臣
赤壁夸奇絕,紅岩可共傳,雙峰相對峙,一水自中潺。燦灼賧城北,熒煌雪獻前,全疑標漢幟,石似著秦鞭。斷岸猿難躍,枯岩草弗竿,光分春曉日,色映夕陽天。萬古楓留豔,千秋霞吐妍。瀾滄傳禹跡,開鑿是何年。
魁閣 貢生 劉以忠
傑閣鳴飛鳳,奎光應運隆。峰高凌麗雪,遠道接委從,百尺雕甍迴,千尋畫棟雄。朝霞村樹朗,暮雨遠郊蒙。爽籟悠悠發,青雲片片籠。蒼蛟騰碧海,野鶴起華松。化洽膠庠盛,鳳清泮水融。聖朝徵譽髦,星聚曜南中。
筆岫晴嵐 廩生 高以敬
筆峰經雨洗,霽色倍分明。秀拔千山萃,光浮一管嶸。嵯峨凌漢起,靉霴插空生。欲作飛騰勢,常餘揮灑情。文明方啓蓮,喬岳自含英。卓立遙天外,亭亭矗太清。
瀘湖三島(三島分立瀘沽湖) 廩生 劉鞏
覽勝寥天外,瀘湖景最幽。奇峰移海島,繡浪賽汀州。鳧浴霞將起,猿啼霧欲浮,仙舸搖旭獻,翠帶依風流。古樹參差入,洞雲次第收。方壺疑未遠,遣興復何求。
前題 廩生 謝秉肅
何處來三島,蒼茫翠色流。嶙峋吞海氣,縹緲壯邊陬。疊嶂臨波動,連峰倒影浮。浦寒猿嘯月,汀泠雁鳴秋。雨後煙鬟淨,雲中螺髻幽。來搓如有約,即起是仙洲。
夏日遊中洲二首 劉彬
野徑宜安步,迎人吹面風。花深紅灼灼,柳密綠叢叢。邊境原相隔,民風迴不同。劍羌迷舊事,無邊訪遺蹤。
其二
坡下皆平地,平川一掌開,山形環幕擁,村落錯星排。市自中洲集,水從東澗來。美哉真沃壞,搔首獨徘徊。
初夏瑞光寺 張錫祚
不復知新暑,深山草綠時。泉經茶灶品,月許竹門私。鶯老風前咽,僧空雲外歸。素心托永夜,清嘯洗塵緇。
金沙道中 訓導 張翰芳
山半見人家,柴扉逐嶺斜。疏籬高蔽院,小徑曲盤蛇。飯有陽坡粟,藤垂老樹花。雖為塵世隔,亦足飽煙霞。
石壁觀音 吳僧 上文
石壁連雲迴,苔浪古跡斑,一時遺幻影,千載仰慈顏。花雨晴空落,樵歌鳥道還。偶來聞說法,溪水正潺湲。
觀音箐 廩生 陳朝憲
壺山望欲迷,路轉見招提。妙相栖危石*光映碧溪。原流通遠近,斜日掛東西。瞻眺情無極,探幽酒自攜。
登觀音閣 主事會魁 黃恩錫
古剎倚巃嵷,橋橫佛閣東。泉聲激石怒,山勢逼窗雄。冷*風敵竹,清吟鳥噪松。危亭岩畔路,舉躋入雲中。
篦纜渡 陳錫祚
在井里上江渡口,以篦為索橫江,覆半筒仰攀而過。
碧嶂擁郵亭,浪玕繞翠屏,江流千里白,竹綆痕青。來擬蛛牽網,去警隼振翎。(其筒由北而南,勢甚快速,自南而北則徐攀而上)。雲程騰踏過,何用掉蘭舲。
西關遠眺 貢生 袁文聘
西山多爽氣,憑眺一關雄。片石依天際,孤雲出岫中。人家春樹隱,城郭暮煙籠。興盡歸來晚,斜陽影在東。
白雲山 貢生 郭鴻畿
覽勝尋幽處,蒼苔印履痕。崖虛雲墜,岸缺水爭喧。老樹多穿屋,山花不礙門。悠然無限趣,翹首望煙村。
程海漁燈 廩生 胡潡
落日銜峰盡,漁燈徹夜浮。鮫珠明野岸,螢火亂晴洲。望影初疑月,鳴榔始識舟。四望含煙合,寥花到處秋。
犀牛潭 高暉
江水年年泛,流沙不掩潭。靈犀何處覓,古碧波涵。
石鼓 前人
象形非革鼓,撾擊寂無聲。誰試桐魚手,澖然四野驚。
石牛分水 前人
弗去耕南畝,偏來飲碧泉。牧童鞭不起,澗底只安眠。
諸葛遺弓 前人
弨兮灌木叢,隱隱見遺弓。悵想征南跡,青山點落紅。
壺嶺秋雲 黃恩錫
雲傍壺山起,間間意自如。望中濃復淡,天際卷還舒。
登江樓 陳錫祚
地暖常如夏,乘涼上小樓。江山千里外,河漢一天秋。
龍潭秋水
渺渺平湖水,秋來媚且鮮。虛涵嶺上月,清映個中天。
登壺山頂 楊魁榜
壺山憑一上,地步興雲齊。朢野渾無際,登天信有梯。
海樓夜讀 知縣 何現龍
潭空明月近,風細海潮平。縱目高窗外,煙波無限情。
臥佛洞雲 楊崍
洞中藏臥佛,偏與白雲宜。佛睡雲常覆,零來佛不知。
宿金沙江 明 楊慎(升庵)
往年曾向嘉陵宿,驛樓東鄰欄杆曲。江聲徹夜攪離愁,月色中天照幽獨。豈意漂零瘴海頭,嘉陵回首轉悠悠。江聲月色那堪說,腸斷金江萬里樓。
程海觀瀾 王溶
清波巨浪淺深求,碧海連天翠欲流。聽履星河凌絕獻,披襟風月對漁舟。虛疑博望遺龍劍,信是馮夷結蜃樓。藉手磨崖拊心事,晚來吾道一滄洲。
初春遊龍潭 劉慥
山流九曲漾晴波,沏底澄鮮玉鏡磨。鷺啄新蒲穿草席,魚欲弱荇織風梭。晶瑩倒映峰頭月,瀲豔平侵柳岸禾。勝概多年頻想像,龍潭此日幸,初過。
行行石磴上層樓,山色水光一望收。溪澆綠田晴浪細,柳圍花裡午陰稠。遠峰缺處殘雲補,古跡尋來斷碣留。四野風和春景麗,青霄碧海共悠悠。
筆岫晴嵐 舉人 朱昕
嶙峋碧漢削三峰,日色晴薰翠靄中。班筆思投朝作嶂,江花欲吐夜修容。浮雲獨看盧山面,著屐難施謝客蹤。不惜物華多泄漏,此間特地秀靈鐘。
金江晚渡 庠生 楊瑛
金沙江水浩無邊,過客停車欲濟川。作楫有心懷傳說,乘槎何必問張騫。櫓聲暗逐潮聲轉,帆影遙隨雲影偏。最是晚來堪畫處,隔江爭喚渡人船。
程海漁燈 杜元捷
水闊波明星影稀,疏星掩映薛蘿衣。幾船炬焰疑龍吐,兩岸珠光款鶴飛。酒送漁歌歡遏浦,潮移海笛靜忠機。源頭脈脈尋搓去,從此觀瀾坐鈞磯。
遊開化寺 兵備 石簡
曲徑山環一徑斜,傍岩林護兩三家,騷人墨客閑來往,落雪松稍慢煮茶。
金沙江弔外庵太史 張翰芳。
太史留題無限情,才名正氣兩崢嶸。江聲一似詩悲壯,千載孤忠怨未平。
後記
永勝地偏西北,復受阻於金沙江,詩文與文化發達較早地區,自難相比。然自漢唐中原文化已傳播至永;明洪武十七年此間創辦儒學,成化間邑人譚昇所中進士,後有殿試進士七人,鄉試四十三人,科甲勝於西北,文風漸盛藝文詩作頗多,僅摘鈔其部分,以供參閱。
(本文收錄於《雲南文獻》第30期;民國89年12月25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