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前看的人生──外貿先鋒胡光泰
作者/王成聖
經貿長才 加入外交
台灣經濟起飛,肇基於經濟鬥士奔波世界各地,推銷產品,拓展外銷,卒使Made in Taiwan這一符號享譽全球,而國家隨之漸臻富裕。
在眾多經貿鬥士中,胡光泰堪稱先鋒,因為他是以經貿長才投入外交陣營,為早期負責商務之外交官,最後以公使銜退休,但其功勛卻長存青史,而其行事風範,更為後人懷念。
胡氏為雲南省石屏縣人,民國五年生於山東,寄籍天津長大,家學淵源,其父胡商彝先生為晚清進士,國學造詣深厚。民國後留在天津經商,餘暇課子甚勤,以致胡光泰在廿歲以前,已熟讀十三經注疏,並嫻習英文,足可應對。後來考進天津南開大學,攻讀經濟系,抗戰開始以後畢業,旋赴美留學,入威斯康辛大學研讀,獲經濟財政學碩士,再轉入哈佛大學研究,再獲工商管理學碩士學位,在學時所撰「戰後對華工業投資」一文,獲得業師懷德教授的賞識。由懷德荐舉,出任我政府在紐約設置的「世界貿易公司」研究員,開始接觸外貿,任職期間,辦理中國桐油貸款交貨及美貨採購等工作,卓著勞績,對抗戰工作俾益甚大。後來調狂駐美大使館遠東委員會中國代表團專門助理,研訂對日交涉賠款事宜。
規劃拓展 對美貿易
民國卅八年,赤禍蔓延,大陸變色,政府撤退來台,商彝老先生竟於兵荒馬亂中冒險抵台,當時老先生年屆八十,風燭殘年,胡氏為了奉親報國,乃毅然辭去在美國的高薪工作,以餘資搜購經籍,束裝回國,受到立法院故前院長劉健群的賞識,出任立法院簡任英文秘書,美國前總統候選人杜威訪華,在立監兩院演講,即由胡氏擔任即席翻譯,口齒清晰,譯述暢達,廣獲好評。
胡氏與中央研究院院士邢慕寰教授交誼甚厚,承其推荐給當時的經濟部長張茲闓,立即獲得重用,於民國四十一年被派任為商業司司長,公餘兼任台大商學院教授。在商業司長任內與美方簽訂產地證明書協定,開創國貨輸美的實績,發展外貿。民國四十五年調任為駐日大使館經濟參事,於極端艱難的環境中,與日本商談雙方貿易,獲致若干成果。民國五十年秋天,政府為拓展對美貿易,在美設置投資服務處。胡氏受到當時任經濟部長的尹仲容賞識,交由他規劃,旋即出任投資服務處首任處長。到任後積極展開接洽,先後吸收美商飛歌電子公司等十九家企業來華投資設廠,奠定國內電子工業起飛的基礎。任職期間,又奉派擔任中國出席第十七屆聯合國常會代表團顧問,對國際經濟活動,多所興替。不久,我駐加拿大使館籌設經參處,調胡氏為首任經濟參事,在任四年半使中加貿易增加了四倍,獲國內長官激賞,由經濟部及外交部聯合保舉,加胡氏為公使銜參事,後來中加斷交,雙方仍保持關稅及商務互惠及各種簽證管道,做到名副其實的「經濟外交」。
熟諳經貿 見解獨到
民國五十九年冬,經濟部長孫運璿接長行政院,欣賞胡氏長才,調其為巴西大使館公使,主管經貿,胡氏即到聖保羅拓展商務,為台灣本省鮪魚外銷開拓出新局。無奈外交逆轉,斷交頻仍,胡氏於民國六十四年再被調為駐美國芝加哥商務代表,在任期間曾邀約美國商界重量級的人物美國前財政部長甘乃迪及美商橡樹公司代表等訪華,達成多項貿易協議。並成立中美貿易協會,定期在台開會,商討促進中美貿易方案,保持中美貿易持續成長。至民國六十八年,胡氏以年華老大,退讓賢路,另由青壯之士為國服務,乃返國自經濟部辦理退休。然而他仍退而不休,受友好邀約,以專家身分再回美國芝加哥,出任A、P、F公司副總經理,後升任總經理,在任兩年,多所獻替。
胡氏熟諳經貿關係,見解獨到,他曾說:「全球的財富、技術和市場,非如聯合國的選票,平均分配於一百餘個會員國,因而推展貿易,不能把所有的國家和地區等量齊觀,一國設一處,一處設一人,生意多的地方,因人少前出後空,顧此失彼」。他的說法是應該因事設人,才能事半功倍。對於推廣貿易,他有八字訣,即「知己知彼,利己利人」此八字他自己題為座右銘,也以此勉勵部屬。
常作先鋒 不以為苦
退休後,對於過去的豐功偉業,胡氏一向隻字不提,他常對人說:「盡其在我而已。」但卻常要求晚輩和舊屬︰「讓我們向前看,別望後看」,這就是他的人生觀。
胡氏畢生從公,所擔任的工作,多為首創,故常以「前人種樹者」自勉。大凡任何事首創較難,跟著前人的腳步前進較易。胡氏常作「先鋒」,不以為苦,反而以能接受挑戰為樂。
他平時待人敦厚,處事公正,任勞任怨,又不失幽默風趣,因而無論交朋友或公事折衝,均能以「誠」字服人,順利完成任務。
胡氏生性純孝,父親商彝老人在台早逝,慈母隨任多年,他晨昏定省,親理被褥,親奉湯藥,不假他人,毋至耄耋而壽終正寢,他仍猶常縈孝思。
公餘,胡氏勤奮好學,除經貿專業著留有不朽的篇章外,尤其喜愛文章,偶有詩作,或英文或中文,或中譯英、英譯中,皆斐然成章,令人激賞,他身體素健,僅有輕微高血壓,偶染感冒,導致心律不整,進行抗血凝藥物治療,竟突告暈厥,兩次嘔吐帶血,一睡不起,於民國八十年春天與世長辭,享年七十五歲。
(本文承經濟學家總統府國策顧問楊家麟先生提供資料特此敬謝)
【本文收錄於《雲南文獻》第22期;民國81年12月25日出版】